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張之萬

增加 3,215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張之萬'''({{bd|1811年||1897年|catIdx=Z}}),字子青,號鑾坡, 清嘉慶十六年(1811年)七月初八 直隸 張之萬出生於河北 南皮 (今屬河北省)人。清朝狀元宰相,政治人物。晚清洋務名臣張之洞是其從弟。
==生平簡介==
===出身===
張之萬生於 嘉慶十 (1811 (1814 ),四歲開始讀書 ,道光 十七 ( 1837 (1828 ), )丁酉科拔貢, 進縣學為秀才。 九年(1839年 )以七品京官分刑部 八歲進學。畫承家 習行走 二十 山水用筆綿邀,骨秀神清,為士大夫畫中逸品。晚 (1840年 )考中庚子科舉人 筆簡墨澹,彌見蒼塞。初與戴熙討論六法 二十七年(1847年 )中殿試丁未科一甲第一名進士(狀元) 交最相契 授翰林院修撰 時稱南戴北張
===仕途===
道光十七年( 1837年 )丁酉科拔貢,十九年(1839年 )以七品京官分刑部學習行走,二十年(1840年 )考中庚子科舉人,二十七年(1847年 )中殿試丁未科一甲第一名進士(狀元),授翰林院修撰。道光二十九年(1849 ),出任湖北鄉試副主 考官。咸豐元年(1851)充河南正 考官。咸豐二年(1852 ),出督河南學政 。太平軍北伐攻克歸德,進逼開封,之萬上言防剿事宜,多被採納。不久,之萬被召還京師,教授鍾郡王讀書。由侍讀累遷內閣學士。同治元年(1862 ),擢升禮部侍郎,兼署工部
===靜海之戰=== 咸豐三年(1853年),林鳳祥、楊開芳率太平軍進攻 河南 ,攻破歸德、睢 因“苛派擅殺”而被御[[劉毓楠]]奏劾 一帶 朝廷命 進逼省城開封。張 之萬 前往考察 請求調直隸、山東、陝西、安徽四省軍隊鎮壓 證明屬實,巡撫[[鄭元善]]等人被處分 親自帶頭捐獻軍餉 由之萬代理巡撫職務。此後盡力鎮壓[[捻 致太平 ]] 北伐受阻 同治 咸豐 四年 (1865 (1854 ),太平軍進攻直隸 改任[[ 連克交 道總督]]。[[僧格林沁]]在曹 、南皮、滄 戰死 、青縣、靜海等地 之萬也被牽連,革職留任。同治五年(1866年),移漕運總督。同治六年(1867年),[[淮軍]]在[[揚州]]捕獲捻軍首領[[賴文光]] 前鋒逼近天津 東捻軍被剿滅 大敗納爾經額於臨銘關 之萬 被賜花翎 請求在靜海 頭品頂戴。同治七年(1868年), 獨流一帶 剿西捻 攻太平軍北伐 德勝。同治九年(1870年) 調任江蘇巡撫 北伐軍彈盡糧絕 遷[[閩浙總督]] 又無援軍 突圍南下。張之萬 母老乞求歸養 此有功得到嘉獎
光緒八 咸豐六 (1882 ), (1856)調 張之萬 回京,充日講 用為兵部尚 居注官,入上書房。八年(1858)教授愛新覺羅·奕詒、愛新覺羅·奕譓兩郡王讀 。與恭、醇兩親王往來密切。九年(1859)補授翰林院侍讀 調刑部 充會試同考官 光緒十年(1884 ) 七月,英法聯軍進攻大沽口 張之萬奉旨與 軍機 處,兼署吏部,充任上書房總師傅 大臣焦祜瀛 御史陳鴻翊督 大學士 團練 光緒 咸豐 一年(1861 (1889 ) )七月,咸豐帝去世,同治繼位。咸豐去世前 授體仁閣 給同治留了八位輔政 學士 臣總攝朝政。慈禧不滿,張之萬參與發動辛酉政變 轉東閣 八大輔政 學士 臣被剷除 甲午戰爭 之萬 罷退 受到慈禧重用,署工部侍郎,提為內閣學士 又二 同治元 (1862 ),升禮部右侍郎 因病致仕 兼工部左侍郎 光緒二十二年(1897 三月,張之萬與許彭壽等編纂《治一平寶幸監》。 年)卒 朝廷命張之萬按察,河南官吏擅殺、罰銀、浮收、苛派等情形。調查屬實 年八十七歲 回朝實奏 贈太保 清廷降旨 謚文達 巡撫鄭元善、知縣任桂、副將楊飛雄被降級、革職。十一月 入祀賢良祠 張之萬授河南巡撫
===滅除捻軍=== 時捻軍張樂行擊破渦河南北,義民大起。張請清帝調按察使張汝梅、道員袁保莊(袁世凱的嗣父)共署河南軍務,擢張曜為總兵,改袁甲三舊部九百人,做為親軍。十二月,張之萬在汝州督師,命總兵張曜、餘際昌襲擊捻軍張鳳舞部。張鳳舞無援戰敗被殺。同治二年(1863年),八月,毫州起義軍攻徐州,連破大莊、保全兩寨,直取開封。開封知府湯聘珍和他的親軍守城,張曜急救,保住開封。張之萬因指揮失利,被降二級留任。同治三年(1864年),張宗禹於北河口突破清軍包圍圈,進抵橋灘。張之萬率各路清軍追擊,命宋慶截斷捻軍與太平軍會合路線。張之萬移師南陽,克汝南,殺捻軍首領趙國良。同治四年(1865年),正月,捻軍襲擊開封,張之萬率兵由襄陽往援。三月,張宗禹率軍擊曹州,張之萬令張曜會剿。四月,張之萬被調署理河東(淮河以東)河道總督。五月,捻軍在曹州高樓寨設伏,全殲僧軍,擊斃僧格林沁。 張之萬 工詩詞 因"督剿"不利 善書畫 貶去二品頂戴、革職留任 畫承家學 八月,新任河南巡撫吳昌壽領兵赴徐州 山水用筆綿邀 省城空虛 骨秀神 捻軍進逼開封。張之萬派河防 軍防守要寨,阻止義軍過河得逞。九月 為士大夫畫中逸 賞還二 頂戴,補授河道總督 同治五年(1866年),八月,調任漕運總督,張之萬調重兵設防,又調湘軍洋槍隊三千餘人 戴熙討論 清淮砲船相輔。十二月,東捻起義軍突破六塘河,佔領鹽河兩岸,準備與西捻會師。張之萬檄總兵姚廣武、張從龍配合水陸各軍,攻打東捻義軍。賴文光被俘。東捻軍全軍覆沒。同治 年(1867年) 交最相契 張之萬因鎮壓捻軍有"功" 時稱南 賞頭品頂 花翎。同治七年(1868年),圍剿西捻軍德勝。同治九年(1870年),調任江蘇巡撫,遷[[閩浙總督]],光緒三年(1877年)正月,張之萬母親病逝,八月中旬,與家人扶柩, 上回南皮。 光緒八年(1882 )一月, 之萬被起用為兵部尚書,賜紫禁城騎馬 書精小楷 光緒十年(1884 ) 晉韻 戰爭爆發,慈禧下令,由張之萬等組成的新的軍機處,處理緊要突發事件。這就是清史上的"甲申易樞"。 光緒十一年(1885年)十一月 ,兼 擅其勝 署吏部,充任上書房總師傅、協辦大學士。光緒十五年(1889 ),授體仁閣大學士,總理戶部事務。光緒十八年(1892年) ,轉東閣大學士。光緒二十年(1894年),以總辦慈禧六旬萬壽慶典, 賞雙眼花翎 有《 賜用紫韁。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85歲的 之萬告老返鄕,慈禧賜"樞衡介祉"匾額(藏於滄州市博物館 ) 。 又二年,因病致仕。光緒二十二年(1897 年)卒,年八十七歲,贈太保,謚 文達 公遺集》 與許彭壽等編纂《治平寶鑒》 入祀賢良祠
==著作==
72,87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