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之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張之萬(1811年-1897年),字子青,號鑾坡,清嘉慶十六年(1811年)七月初八,張之萬出生於河北南皮(今屬河北省)人。清朝狀元宰相,政治人物。晚清洋務名臣張之洞是其從弟。
目錄
生平簡介
出身
嘉慶十九年(1814年),四歲開始讀書,道光八年(1828年), 進縣學為秀才。十八歲進學。畫承家學,山水用筆綿邀,骨秀神清,為士大夫畫中逸品。晚年筆簡墨澹,彌見蒼塞。初與戴熙討論六法,交最相契,時稱南戴北張。
仕途
道光十七年( 1837年 )丁酉科拔貢,十九年(1839年 )以七品京官分刑部學習行走,二十年(1840年 )考中庚子科舉人,二十七年(1847年 )中殿試丁未科一甲第一名進士(狀元),授翰林院修撰。 道光二十九年(1849 ),出任湖北鄉試副主考官。咸豐元年(1851)充河南正考官。咸豐二年(1852 ),出督河南學政。
圍攻太平軍北伐軍
咸豐三年(1853年),林鳳祥、楊開芳率太平軍進攻河南,攻破歸德、睢縣一帶,進逼省城開封。張之萬請求調直隸、山東、陝西、安徽四省軍隊鎮壓,親自帶頭捐獻軍餉,致太平軍北伐受阻。 咸豐四年(1854年),太平軍進攻直隸,連克交河、南皮、滄州、青縣、靜海等地,前鋒逼近天津,大敗納爾經額於臨銘關。張之萬請求在靜海、獨流一帶圍攻太平軍北伐軍,北伐軍彈盡糧絕,又無援軍,突圍南下。張之萬因此有功得到嘉獎。
參與發動辛酉政變
咸豐六年(1856)調張之萬回京,充日講起居注官,入上書房。八年(1858)教授愛新覺羅·奕詒、愛新覺羅·奕譓兩郡王讀書。與恭、醇兩親王往來密切。九年(1859)補授翰林院侍讀,充會試同考官。七月,英法聯軍進攻大沽口,張之萬奉旨與軍機大臣焦祜瀛、御史陳鴻翊督辦團練。 咸豐十一年(1861年)七月,咸豐帝去世,同治繼位。咸豐去世前,給同治留了八位輔政大臣總攝朝政。慈禧不滿,張之萬參與發動辛酉政變,八大輔政大臣被剷除。事後,張之萬受到慈禧重用,署工部侍郎,提為內閣學士。
編纂《治一平寶幸監》
同治元年(1862 ),升禮部右侍郎,兼工部左侍郎。三月,張之萬與許彭壽等編纂《治一平寶幸監》。 朝廷命張之萬按察,河南官吏擅殺、罰銀、浮收、苛派等情形。調查屬實,回朝實奏,清廷降旨,巡撫鄭元善、知縣任桂、副將楊飛雄被降級、革職。十一月,張之萬授河南巡撫。
滅除捻軍
時捻軍張樂行擊破渦河南北,義民大起。張請清帝調按察使張汝梅、道員袁保莊(袁世凱的嗣父)共署河南軍務,擢張曜為總兵,改袁甲三舊部九百人,做為親軍。十二月,張之萬在汝州督師,命總兵張曜、餘際昌襲擊捻軍張鳳舞部。張鳳舞無援戰敗被殺。 同治二年(1863年),八月,毫州起義軍攻徐州,連破大莊、保全兩寨,直取開封。開封知府湯聘珍和他的親軍守城,張曜急救,保住開封。張之萬因指揮失利,被降二級留任。 同治三年(1864年),張宗禹於北河口突破清軍包圍圈,進抵橋灘。張之萬率各路清軍追擊,命宋慶截斷捻軍與太平軍會合路線。張之萬移師南陽,克汝南,殺捻軍首領趙國良。 同治四年(1865年),正月,捻軍襲擊開封,張之萬率兵由襄陽往援。三月,張宗禹率軍擊曹州,張之萬令張曜會剿。四月,張之萬被調署理河東(淮河以東)河道總督。五月,捻軍在曹州高樓寨設伏,全殲僧軍,擊斃僧格林沁。張之萬因"督剿"不利,貶去二品頂戴、革職留任。八月,新任河南巡撫吳昌壽領兵赴徐州,省城空虛,捻軍進逼開封。張之萬派河防清軍防守要寨,阻止義軍過河得逞。九月,賞還二品頂戴,補授河道總督。 同治五年(1866年),八月,調任漕運總督,張之萬調重兵設防,又調湘軍洋槍隊三千餘人與清淮砲船相輔。十二月,東捻起義軍突破六塘河,佔領鹽河兩岸,準備與西捻會師。張之萬檄總兵姚廣武、張從龍配合水陸各軍,攻打東捻義軍。賴文光被俘。東捻軍全軍覆沒。
奏請回藉養親
同治六年(1867年),張之萬因鎮壓捻軍有"功",賞頭品頂戴花翎。 同治七年(1868年),圍剿西捻軍德勝。同治九年(1870年),調任江蘇巡撫,遷閩浙總督, 同治十年(1871)十月,因年逾六旬,奏請回藉養親。 光緒三年(1877年)正月,張之萬母親病逝,八月中旬,與家人扶柩,北上回南皮。
復召入見
光緒八年(1882 )一月,復召入見,授兵部尚書,賜紫禁城騎馬。光緒十年(1884 ),中法戰爭爆發,慈禧下令,由張之萬等組成的新的軍機處,處理緊要突發事件。這就是清史上的"甲申易樞"。 光緒十一年(1885年)十一月,兼署吏部,充任上書房總師傅、協辦大學士。光緒十五年(1889 ),授體仁閣大學士,總理戶部事務。光緒十八年(1892年) ,轉東閣大學士。 光緒二十年(1894年),以總辦慈禧六旬萬壽慶典, 賞雙眼花翎,賜用紫韁。
年老致仕,賞食全俸
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年老致仕,賞食全俸。慈禧賜"樞衡介祉"匾額(藏於滄州市博物館 ) 。 光緒二十三年(1897 年)五月十五日卒,年八十七歲,賞陀羅經被,照大學士例賜恤,贈太保。謚"文達",入祀賢良祠。
著作
南戴北張清幽蒼潤
張之萬作畫,尤以山水見長。時人將他與另一位著名畫家戴熙以「南戴北張」相稱。戴熙與張之萬志趣相契,曾討論過畫學。
從張之萬扇畫看,所繪山水樹木清幽蒼潤,虛實相生。筆墨工穩深沉,皴擦點染恰到好處。以平遠法構圖,使咫尺畫面顯得幽遠開闊。整幅扇面意境平淡天真,淡遠從容,頗得清初名家王翬之神韻。張之萬曾有七言絕句:「信手閒將水墨塗,零山一片景模糊。自然有個如他處,不必披圖問有無。」可作為對其扇畫的解讀。
觀張之萬的書法扇面,所書詩文多為自作,或抒情,或言志,皆為真情流露,且文采卓然,順遂流暢。整幅扇面的文字安排往往疏密有致。字體豐腴有力,用筆精到,功力深厚,天真浩瀚,絕似蘇體。
張之萬書畫扇面所表現出的清蒼平淡的境界,與其人生性儒雅、襟懷曠遠、不動聲色、不露欣戚實有很大的關係。[2]
張之萬之馬
張尚書之萬,畜一紅馬,甚神駿,嘗日行千里,不喘不籲。有軍人見而愛之,遣人來買,公不許。固請,之萬無奈,遂牽而去。未幾,馬送回,之萬怪之,詢其故,曰:「方乘,遂為掀下。連易數人,皆掀墜。此乃劣馬,故退之。」之萬求之不得,遂退金收馬。比公乘之,馴良如故。蓋此馬願從主也。
【翻譯】 尚書張之萬,畜養了一匹紅色的馬,非常地神氣,速度非常快,曾經在一天內奔跑數千里,大氣不喘。一個軍人看見了就非常地喜歡它,派人前來買下那匹馬,張之萬不答應。他堅持請求,張之萬沒有辦法,(把馬賣給了他)於是那軍人就拉著馬離開了。不久,馬被送了回來,張之萬為此感到很奇怪,詢問(把馬送回來的)原因,說:「剛剛騎上去,就被(馬)踢翻了下來,連續換了幾個人,都被甩得掉了下來。這是只性子暴躁的馬,所以把它退了回來。」張之萬對於此事求之不得,於是就馬上退回了賣馬的錢收回了這匹馬。等到他騎上馬去,馬仍像從前一樣溫順善良,原來是這馬希望跟隨(自己原來的)主人! [3]
注釋
參考資料
- 趙爾巽等.《清史稿》. 中華書局點校本.
外部鏈接
- 張之萬 南皮縣人民政府
前任: 鄭元善 |
河南巡撫 1862年-1865年 |
繼任: 吳昌壽 |
前任: 鄭敦謹 |
河道總督 1865年-1866年 |
繼任: 蘇廷魁 |
前任: 吳棠 |
漕運總督 1866年-1870年 |
繼任: 張兆棟 |
前任: 張兆棟 |
江蘇巡撫 1870年-1871年 |
繼任: 何璟 |
前任: 毛昶熙 |
兵部漢尚書 1882年-1883年 |
繼任: 彭玉麟 |
前任: 潘祖蔭 |
刑部漢尚書 1883年-1889年 |
繼任: 孫毓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