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新四军

增加 80 位元組, 4 年前
八路军南下部队
根据中共中央确定的“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和“增援新四军”的指示,八路军先后有4支部队越过陇海铁路南下华中,并在1941年1月皖南事变以后编入新四军。
1941年2月,八路军第五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原第一、第二、第三支队依次改编为第七、第八、第九旅。师长兼政治委员 [[ 黄克诚 ]] ,参谋长 [[ 彭雄 ]] ,政治部主任吴文玉(即 [[ 吴法宪]])。第七旅旅长 [[ 彭明治 ]] ,政治委员 [[ 朱涤新 ]] ,副旅长 [[ 田维扬 ]] ,参谋长 [[ 黄炜华 ]] ,政治部主任 [[ 郭成柱 ]] ,辖第十九、第二十、第二十一团。第八旅旅长 [[ 田守尧 ]] ,政治委员 [[ 吴信泉 ]] ,副旅长兼参谋长 [[ 常玉清 ]] ,政治部主任 [[ 李雪三 ]] ,辖第二十二、第二十三、第二十四团。第九旅旅长 [[ 张爱萍 ]] ,政治委员 [[ 韦国清 ]] ,参谋长 [[ 杨志雅 ]] ,政治部主任 [[ 张震球 ]] ,辖第二十五、第二十六、第二十七团。
第三师活动于陇海铁路以南,淮安、阜宁、黄沙港一线以北,东濒 [[ 黄海 ]] ,西至运河的 [[ 苏北抗日根据地 ]] ,担负着坚持苏北抗日游击战争和作为新四军主力部队机动作战的任务,还起着华中连结 [[ 华北抗日根据地 ]] 的枢纽作用。
1942年12月,苏北抗日根据建立统一的党政军机构。苏北军区领导机关由第三师领导机关兼,领导人相同。淮海军区和盐阜军区同时改为军分区。淮海军分区领导机关由第十旅领导机关兼。第十旅并实行主力地方化,与淮海地区的地方武装合编为4个支队,每个支队辖3个小团。淮安军分区领导机关由第八旅领导机关兼。第八旅也以第二十四团实行地方化,分编为射阳、阜宁、涟东的地方武装。
新四军第三师在苏北 [[ 浴血奋 战5 战]]5 年,主力部队发展到2.8万余人,并组建了地方武装2.2万余人。
===第四师===
46,16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