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晋源区

增加 102 位元組, 4 年前
旅游景区
===晋祠博物馆===
位于山西太原市西南悬瓮山麓,是集中国古代祭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为一体的唯一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建筑、园林、雕刻艺术中公元7世纪至12世纪间极为辉煌壮美、璀璨绚烂的篇章。晋祠是祭祀西周唐国诸侯 [[ 姬虞 ]] 的祠堂,创建于西周(公元前11世纪)<ref>[http://k.sina.com.cn/article_2169891005_8155e8bd02000og2s.html 晋祠博物馆藏华严经石刻拓片亮相省图],新浪网,2019-04-25</ref>。
1500年前,在北魏 [[ 郦道元 ]] 《水经注》中记载晋祠已有相当规模。后经北齐、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及民国诸时期,历经2000多年的擘划营造和修葺扩充,遂成当今规模。其中于公元7世纪至12世纪间最为兴盛,是中国唐、宋古建园林、雕刻艺术之典范。保存至今的有盛唐时期碑刻,宋、元、明、清不同时期的古代建筑100余座,特别是主体建筑圣母殿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史上唯一具有典型性的北宋时期的代表性建筑实例。保存在圣母殿内的宋塑群像突破了宋以前宗教造像的模式,而成为当时社会上真实人物的写照,开创了雕塑艺术写实作品的先河,它不仅是中国雕塑史上唯一反映宫廷人物的造像,而且是中国雕塑史上艺术高超的罕见精品。
晋祠创建年代久远,跨越时空漫长,所处地理位置优越,自然景色幽美,是许多祠庙建筑难以比拟的。晋祠以大量的古建筑、雕塑、碑刻、壁画、古树名木,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建筑、园林、雕塑、宗教、文化等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晋祠的历史、艺术、科学和鉴赏价值,使其成为古代宗祠与园林艺术相结合的且跨越的历史最长又最具代表性的唯一实例,也是中国古代文化和人类建筑艺术宝库中一份最珍贵的遗产。
===天龙山石窟===
在山西太原市西南40公里天龙山腰。 [[ 天龙山 ]] 亦名 [[ 方山 ]] ,海拔高1700米。这里风光秀丽,历史上曾是北齐皇帝 [[ 高洋 ]] 之父 [[ 高欢 ]] 的避暑宫。四周山峦起伏,遍山松柏葱郁,山头龙王石洞泉水荡漾,山前溪涧清流潺潺。 [[ 天龙山石窟 ]] 创建于东魏(公元534—550年),高欢在天龙山开凿石窟,高欢之子高洋建立北齐的晋阳为别都,继续在天龙山开凿石窟。隋代杨广为晋王,继续开凿石窟,唐代李渊父子起家于晋阳,建造石窟达到高峰。
石窟分布在天龙山东西两峰的悬崖腰部,有东魏,北齐、隋、唐开凿的24个洞窟,东峰八窟,西峰十三窟,山北3窟。现存石窟造像1500余尊,浮雕、藻井、画像1144幅。各窟的开凿年代不一,以唐代最多,达十五窟。东魏石雕比例适度,形象写实、逼真,生活气息浓郁;唐代雕像则愈见严谨、洗炼、精湛。唐代石雕体态生动,姿势优美,刀法洗炼衣纹流畅,具有丰富的质感。第九窟“漫山阁”中的弥勒大佛坐像高约8米,比例和谐,容貌端庄凝重;下层观音立像,高约11米,形体丰满,璎珞富丽,纱罗透体,而普贤雕像,面带微笑,治然自得,是石雕中的精品。明人 [[ 张冕 ]] 《天龙寺》诗有“门对虬松欹偃石,殿围龙柏倒撑丘”句,即指此景。天龙山上,还有遍山松柏,尤以盘龙古松龙游神盘,纵横缠绕,为天龙山上又一奇观。
天龙山石窟以其造型的娴熟、比例的适当、线条的柔和、雕刻的精细为我们研究佛教、美术、雕刻、建筑各方面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为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典范,在世界雕塑艺术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龙山石窟===
[[ 龙山石窟 ]] 位于悬瓮山北侧,主峰1057米,“龙山红叶”为太原八大景之一。“道南”即南峰现存元代道教石窟,为全国现有唯一保存完整的道教石窟,共有大小雕像60余尊和珍贵龙凤图案,庄重朴实。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佛北”即北峰佛教名刹 [[ 童子寺 ]] ,现有燃灯石塔留存,另有昊天观与龙山红叶<ref>[http://www.sohu.com/a/332155478_526303 龙城太原,有一座不一样的龙山] ,搜狐,2019-08-06</ref>。
===蒙山===
[[ 蒙山 ]] 位于开化沟内,主峰海拔1325米,是晋阳佛教圣地。东魏 [[ 孝静帝 ]] 曾敕佛教净土宗始祖 [[ 昙鸾 ]] 住大岩寺(开化旧名)。公元551年,北齐 [[ 文宣帝 ]] 高洋凿寺后大岩为大佛,历五帝24年始成。蒙山大佛依山镌刻,结跏跌足而坐,双手施禅定印,佛体厚胛肥肩,佛超山峦,据史称,佛高"二百尺"(约66米)。
===赤桥===
[[ 赤桥 ]] 村原名石桥,因 [[ 豫让 ]] [[ 赵襄子 ]] 未果自刎,鲜血染红石桥而得名――赤桥,又叫 [[ 豫让桥 ]] 。豫让桥西有古槐、观音庙,前壁上嵌有清同治六年刘午阳所书"古豫让桥"四字,刻有 [[ 康熙 ]] 年间太原知县 [[ 殷峄 ]] 的《豫让桥诗》。该村有保存较好的 [[ 悟圆寺 ]] 和多处明清民居。[8]
===古晋阳阿育王塔===
[[ 古晋阳惠明寺舍利塔 ]] (阿育王塔)是与 [[ 西安 ]][[ 法华寺 ]] 塔齐名的中国19真身舍利塔之一。阿育王塔,即惠明寺(一名净明寺)舍利塔,创建于 [[ 隋文帝 ]] 二年(602年),号称“古塔凌苍”,为明清太原县八景之一,位于古晋阳城西城中央,今晋源区 [[ 古城营村 ]] ,太原市重点保护文物。
==历史文化==
59,24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