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蒙古族长调民歌

增加 666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蒙古族长调民歌,“长调”在蒙古语发音为“乌尔汀哆”,意思是长歌,是内蒙古自治区传统音乐,被誉为“草原音乐活化石”。
蒙古族长调民歌具有鲜明游牧文化和地域文化特征的独特演唱形式,旋律悠长舒缓、意境开阔。代表曲目有《走马》 <ref>[https://www.xiami.com/song/mQ8C6q9024a 走马],虾米音乐</ref> 、《小黄马》、《辽阔的草原》、《辽阔富饶的阿拉善》等。
2005年11月2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总部宣布了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国、蒙古国联合申报的“蒙古族长调民歌” 荣列榜中。
蒙古族长调民歌是蒙古族民歌的一种形式,在蒙古族形成时期,长调民歌就已存在。长调的历史可追溯到2000年前,13世纪以来的文学作品中已出现有关长调的记载。早在一千多年前,蒙古族的祖先走出额尔古纳河两岸山林地带向蒙古高原迁徙,生产方式也随之从狩猎业转变为畜牧业,长调这一新的民歌形式便产生、发展了起来。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它逐渐取代结构方整的笋猎歌曲,占据了蒙古民歌的主导地位,最终形成了蒙古族音乐的典型风格,并对蒙古族音乐的其他形式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ref>[http://www.china.com.cn/culture/zhuanti/whyc/2009-10/20/content_18734742.htm 蒙古族长调民歌],中国网  时间: 2009-10-20</ref> 。长调集中体现了蒙古游牧文化的特色与特征,贯穿于蒙古民族的全部历史和社会生活中。
==发展阶段==
===狩猎音乐文化时期===
其音乐风格以短调为代表,民歌具有结构短小、音调简洁、节奏明了、词多腔少等特点。整体音乐风格具有叙述性与歌舞性,抒情性较弱,这也是原始时期人类音乐艺术的共同特征。从现有资料可以看到,一些明显带有这一时期音乐文化特征的蒙古族民歌,至今仍在民间流传,如《追猎斗智歌》、《白海青舞》。伴随着狩猎生产方式向游牧生产方式的转变 <ref>[http://grassland.china.com.cn/2016-01/26/content_8544873.htm 辽远旋律对天唱--蒙古族长调民歌],2016-01-26 10:45:59 | 来源:草原文化网 | 作者:暴雅艳 | 责任编辑:许浩成</ref>
===第二个时期===
因此,从公元7世纪至公元17世纪的千年历史中,蒙古族民歌发展的总趋势可概括为:以短调民歌为基础,以长调民歌为创新。
草原游牧音乐文化时期是长调民歌逐渐占主导地位的时期,也是蒙古族整体音乐文化风格形成的重要历史时期 <ref>[https://www.xzbu.com/7/view-1121650.htm 游牧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行知部落</ref> 。大约自公元18世纪(清朝中后期)起,随着历史变革及发展,北方草原与中原内地的联系进一步增强,各民族间的融合交流步伐加快。中原地区以农业为主的生产方式也渗透到部分北方草原,文化交流更为频繁。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短调叙事歌、长篇说唱歌曲等又得到了新的发展,形成了蒙古族亦农亦牧音乐文化时期。
这一时期的蒙古族长调民歌,保持了其自身特色且更加成熟。
==传承人物==
达瓦桑布,男,蒙古族,牧民出身,锡林勒盟镶黄旗人 <ref>[http://epaper.ccdy.cn/html/2018-08/13/content_239168.htm 传承蒙古族长调民歌孜孜不倦],中国文化报</ref> 。童年随父学习察哈尔长调民歌,后跟随蒙古族长调歌王哈扎布和著名长调教育家照那斯图学习长调,传承谱系清晰,掌握锡林郭勒及其察哈尔风格长调,声音高亢喷亮,演唱运用自如,特色鲜明。培养了一大批专业和牧民长调歌手,对于家庭困难的牧民歌手不收任何报酬。2018年5月,被评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赛音毕力格,男,1954年3月生。他从小酷爱歌唱艺术,在母亲的影响下学唱了很多科尔沁长调歌曲。
717,12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