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舜帝祭典

增加 55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现代的 ''' 舜帝 祭典 ''' 活动以“尊祖爱国、传承文明,凝聚人心、促进发展”为主题, 祭祀礼仪既保持了传统的祭典程式, 又新添了具有现代气息的献花篮、行鞠躬礼、民俗文艺表演等内容。整个祭祀仪式分迎宾仪式、导引仪式、祭典仪程、瞻仰仪式、谒陵仪式和祭文碑揭碑仪式, 既传承历史, 又与时俱进, 显得隆重而富有地方特色。2011年5月23日,舜帝祭典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 [[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名录。遗产编号, Ⅹ-132。
==舜帝简介==
 
《孟子》:“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
 
===取名“重华”===
 
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帝舜生于公元前2277年甲子,卒于公元前2178年癸卯。死后,禅位于禹。《史记》说舜名重华,晋代皇甫谧又说他字都君。舜又称虞舜,据说是国号有虞,舜帝像(17张)按先秦时代以国为氏的习惯,故称有虞氏。舜出生于姚墟,故姓姚氏,名曰“重华”,字都君。
 
===姓氏起由===
 
五帝之一的舜有生于姚地(今河南濮阳范县),便以姚为姓,其后子孙便以地为氏,称为姚氏。舜在当帝之前,四岳曾向帝尧推荐过陶唐氏,舜继承王位后帝尧曾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舜,让他们居住在妫河边,他们的子孙有留在妫河边居住的,便以妫为姓。郑樵《通志·氏族略》言:虞有二姓,曰姚曰妫。
舜因姚墟之生而姓姚,因妫水之居而姓妫。因而史称妫、陈、田、姚、胡为妫汭五姓。妫汭,古水名,又作沩汭,在今山西永济南,源出历山,西流入黄河。前文已述,舜帝本为姚姓,因后居妫汭而得妫姓,故有时籍贯也被认为是在山西,但舜原籍姚地(今河南濮阳,一说浙江上虞)。
 
===历代祭祀===
 
舜帝是中华民族始祖五帝之一,是我国道德文化的创始人。《 史记》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2002年至2005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湖南省考古研究所主持发掘的九疑山玉琯岩舜帝陵庙遗址,是始建年代早,延续年代达1600多年,且规模宏大的祭祀舜帝的纪念性建筑。经专家论证评审2006年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大禹舜帝陵始,历经各个朝代,祭祀舜帝陵暂成定制。据有关史料载,夏禹、秦始皇、汉武帝等都曾朝南望九疑遥祭舜帝陵。秦汉以后经南北朝、隋、唐、宋、元等朝代,祭舜香火不绝。南朝宋武帝刘裕遣官张邵、颜延之,唐玄宗李隆基遣官张九龄赴九疑祭舜,并留有祭文。明朱元璋于洪武四年(1371)亲制御祭文,遣翰林院编修雷燧到九疑山祭舜。据统计,明代御祭15次。清承明制,御祭达45次。民国省祭4次。现舜帝陵内仍存在清 代祭祀碑30方,民国祭祀碑4方。
 
===改革开放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改革开放前,舜帝陵庙因年久失修,濒临倒塌,而间断了一段祭祀活动。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随着九嶷山的旅游开发,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已有一些民间零星的祭舜活动。九十年代起舜帝陵修葺一新,共举行过10次规模较大的祭祀活动,其中省祭2次,市祭2次,县祭3次,民间团体祭3次。由此以官方带动团体,由团体带动民间的祭祀活动日渐濒繁。特别是海内外舜裔宗亲组织到九嶷山祭祖谒陵更是陆续不断,从而体现了从古至今舜陵祭祀的一脉相传。
 
===祭典主题===
 
现代的舜帝陵祭典活动以“尊祖爱国、传承文明,凝聚人心、促进发展”为主题,祭祀礼仪既保持了传统的祭典程式,又新添了具有现代气息的献花篮、行鞠躬礼、民俗文艺表演等内容。整个祭祀仪式分迎宾仪式、导引仪式、祭典仪程、瞻仰仪式、谒陵仪式和祭文碑揭碑仪式,既传承历史,又与时俱进,显得隆重而富有地方特色。
==历代祭舜活动==
 
===祭祀意义===
 
舜帝陵位於湖南省宁远县九嶷山,系中华民族尊祖祭舜之圣地,《史记》载:“舜南巡狩,崩於苍梧之野,葬於江南九疑”。九嶷山因此成为炎黄子孙向往的圣地。
祭祀,在古代,是向神灵求福消灾的传统礼俗仪式;现代增添了缅怀、悼念之意。古代非常重视祭祀,《左传》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将祭祀与战争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祭祀的目的主要是弭灾、求福、报谢。
 
===祭礼原则===
 
《礼记》载:“夫圣王之制,祭祀也,法施於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菑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这段话就是说古代制定祭礼的原则是,只有为国为民作出了贡献的人才能享祀。舜帝“勤民事,苦忧人”;缔造了以人的社会行为规范为主的伦理道德,“德自舜明”;开创了“自强不息”、“至孝笃亲”、“天下为公”、“和合万邦”的人类文明,是中华民族世代崇敬的人文始祖。
 
===建庙祭祀===
 
从夏代开始,九疑山就建有祭祀舜帝的庙宇。最初建在九疑大阳溪,当地人呼为大庙,由於离陵山还有二十多公里,也只能远望陵山而祭祀,因而当地望祭的山岗称为“望岗”。
大禹南巡,至衡山筑紫金台,望九疑而祭舜开始,四千多年来,祭舜活动传承不辍。
 
===传承不辍===
 
秦汉直到唐、宋、元时期,舜庙筑於玉琯岩前,祭祀礼仪多在舜陵庙举行,有了固定的程式。祭祀礼仪不仅规定了仪程,也规定了祭品的陈设,整个礼仪已经包含了乐祭、歌祭、舞祭、物祭、文祭、燎祭等内容。
==官方祭祀==
 
官方祭祀可分为告祭、例祭、公祭。
===告祭===
 
多为国家大事,如靖边除患、万寿晋徽、即位亲政、立储册後、抚民禳灾等均先期遣官祭告。如洪武四年,明代皇帝朱元璋派遣翰林国史编修雷燧於九嶷舜帝陵告祭改朝换代。祭文为:“朕生後世,为民於草野之间。当有元失驭,天下纷纭,乃乘群雄大乱之秋,集众用武。荷皇天后土眷佑,遂平大乱,以有天下,主宰庶民,今已四年矣。君生前世,作蒸民主,大德无穷,垂法至今,後人不忘者,以其量同天地故也。朕典百神之祀,考君陵墓在此,然相去三千馀年,观於帝典,大哉圣德,非天者何?虽窃慕於心,奈禀性之愚。时有古今,民俗亦异,仰惟圣谟,万世所法,特遣官奠祀修陵。圣灵不昧,尚其鉴纳焉。尚飨!”
===例祭===
 
由官方明确规定时间,例行祭祀。每年春秋二祭,由地方官代祭,并规定祭银数量。清乾隆二年(1737)定祭祀银一百五十两。
===公祭===
 
则提前公示,公众参与,官民同祭。据志书记载,古代舜帝陵祭典,规模浩大,祀礼隆重。朝廷派遣四品以上京官出任祭祀官,择日从京师出发,前面以伞仗龙旗引路。祭祀大使至,地方官出城跪迎,恭奉御祭文、香帛于龙亭内,行三跪九叩礼。择定祭期,使者致斋三日。地方官备鼓乐、仪仗,各官穿吉服,行一跪三叩首礼,迎龙亭至祭所。当地瑶总率瑶族青年男女百余人敲锣打鼓,盛装列队五裏外,沿途铺以松针翠柏。
===舜帝陵官方祭祀===
 
流传至今,主要是公祭大典。礼仪既有承袭,亦有与时出新。整个祭祀礼仪分为迎宾仪式、导引仪式、祭典仪式、瞻仰仪式、谒陵仪式和祭文碑揭碑仪式。
====祭典主要仪程====
 
毛血、迎神、行礼、初献礼、奠酒、进帛、进爵、读祝、行亚献礼、行三献礼、饮福受胙、撤馔、送神、望燎(焚帛书)。分为鸣金、击鼓、鸣炮、就位、盥手、敬供品、敬香、献酒、行鞠躬礼、读祭文、焚帛书、献花篮、乐舞告祭、礼成等。每一项均演奏专用乐章,各官与参祭人员均按司仪的呼请行跪拜叩首之礼。其中,亚献礼奏恢平之章乐曲时,由朝廷太常寺乐舞生伴干戚舞;终献礼奏靖平之章,由九嶷山瑶族男女青年三十二人伴舞。
===民间祭祀===
 
民间祭祀多为家庭家族、民间社团。除清明节、舜诞日外,其馀均由祭祀人自择日期,四时不拘。民间社团的祭祀仪式多依照各地的祭祀程式进行。
===祭祀方式===
 
====望祭====
 
望祭有遥望和瞻仰两种。遥望指在远离九嶷山的地方朝著九嶷山的望祭,多在古代,帝王无法亲临所采取的形式。瞻仰仪式多在仪程中安排,瞻仰舜帝陵内的舜帝坐像。
 
====物祭====
 
物祭即祭典上陈列供品,以示怀念的一种祭祀方式。
 
====乐祭====
 
乐祭是在祭祀礼仪中,伴之以音乐的一种祭祀方式,是舜帝陵祭祀礼仪自古以来的一大特色,体现了纪念舜帝对音乐艺术的贡献以及对舜帝道德教化的怀念。古代对祭舜仪式配有专门乐章,每章都有专门的歌词。
 
====舞祭====
 
舞祭是在祭祀礼仪中,伴之以舞蹈的一种祭祀方式。
 
====文祭====
 
文祭就是以恭读祭文的形式进行祭祀,在礼仪结束後,多刻於碑石上,立於陵庙内。祭文主要是颂扬舜帝功德,阐明祭祀人的志向。   
 
====燎祭====
 
燎祭就是用火焚烧祭品、祭器、祭文,以沟通神灵的一种祭祀形式,是我国最古老的传统祭祀。古代的燎祭通常设有专门的燎祭所,并掘有燎祭坑。主祭官在燎祭所,点燃燎祭之火後,参祭人员虔诚望燎,然後掩埋燎祭坑,表示此次祭典已与被祭祀的神灵相沟通。现代祭祀,燎祭已经简化,只在祭典仪程上,焚烧祭文{焚帛书)和香烛,以示与神灵沟通。
 
====花篮祭====
 
花篮祭是现代借用对先烈敬献花篮的祭祀方式,所行成的一种新的祭祀方式。这种方式体现了现代文明,即祭祀人向舜帝像敬献花篮,以示对舜帝的崇敬与怀念。政府级的公祭活动,花篮由威武的军人抬送,更增添了祭祀的庄严、肃穆与隆重。
舜是有虞氏部族的首领,五帝之一,被称为中华人文始祖之一。史载舜“生於姚墟,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贩於顿丘,就时于负夏”,据专家考证,这些地点都在濮阳县境内,至今濮阳仍流传著许多有关舜帝的美好传说和文化遗迹。
 
==世界舜联==
 
2006年9月25日至27日,世界舜裔宗亲联谊会第十九届国际大会将在濮阳市濮阳县举行,这个世界性大会将再次把全世界华人的目光吸引到了帝舜故里———濮阳。
==帝舜文化名片==
 
明清看北京,秦汉看西安,上古看濮阳。文化积淀丰厚的濮阳,十分重视打造帝舜文化名片。
788,86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