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林崇德

大小無變化,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 林崇德 ===
汉族,中共党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41年2月出生,1965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心理专业,专长为发展心理与教育心理学。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师德标兵。首 全国十佳师德标兵中的第一位。其社会兼职30余种,是14所国内外高校的兼职教授。美国的[[《肯特日报》]]把他与美国当代大教育家斯波克(B.Spock)相媲美,我国核心期刊[[《中小学管理》]]誉他为"中国基础教育的播火者"。  
== 人物经历 ==
1941年2月27日出生,浙江宁波象山人。中共党员、全国劳模(2000年)、全国师德标兵(2001年)。1960年9月-1965年7月北京师范大学首届心理专业本科生,在基础教育界工作13年后,1978年9月考回母校当研究生,师从朱智贤教授;1980年5月提前毕业留校,从事发展心理学领域本科教学工作,先后给本科生开设了四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2005年后主持"发展心理学"国家精品课程建设。
林崇德教授是心理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兼任中国心理学会第八、九届副理事长(1997年-2005年),中国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兼学术委员会副主任(1999年-),亚太地区健康心理学会第一副主席(200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997年-),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兼教育学心理学组召集人(2003年-),教育部高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负责人(1998年-)等职。
 
==學術成就==
林崇德教授拥有学术论文与研究报告160余篇(其中十分之一发表在SSCI或SCI收录的期刊上),学术专著16部,并主编《心理学大辞典》、《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应用心理学书系》等大型工具书和心理学系列教材。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研究课题12项,其中近期完成或正在进行的"儿童青少年认知能力发展与促进"、"思维结构监控性的脑机制"和"创新人才与教育创新"都是有学术影响的大项目。获省部级以上的业务奖励24项、其中有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3项、全国高校优秀教材特等奖1次、一等奖2次、教育部人文社科一等奖2次、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优秀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2次等等。
林崇德教授说:"我不仅仅把教师的工作理解为授业解惑,更自觉地把它看成是教书育人并为之终身奋斗的目标"。"我愿坚守三尽讲台,让学生遍布四面八方;我们总会两鬓斑白,青春却会延续在学生身上" 。44年前,林崇德就以这样的诗行抒发自己对教师职业的向往。他把教书育人当作自己的终生奋斗目标。每当他有新著出版,总是在扉页上写道:"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大学毕业后林崇德到北京的中小学工作,一干就是13年。"文革"时期,他排除干扰,坚持家访,与学生和家长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得天下英才而育之",是林崇德人生一大乐事。上了讲台,他就兴奋,有时竟忘了自己还在发着高烧.他说:"不讲课,我就憋得慌,两星期不见学生,会非常难受。"
林崇德教授说:"大学中学教师都要有爱的教育。师爱是教育的灵魂,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师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没有血缘关系的爱,是一种严慈相济的  爱."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严在该严处,爱在细微处"一直是林崇德处理与学生关系时的自我要求.作为一名心理学的教授,林崇德一直努力用心理学的科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博士研究生都是成年人,按理,带成年学生应该轻松一些.但是了解研究生教育的人都知道,导师们在这些大男大女身上投入的精力和时间,绝不亚于中小学教师对待未成年的孩子们.正是由于林崇德给予学生这种近似于父爱的师爱,通过情感的沟通与互动,言传身教,更大的激发了学生的潜能,使他们在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挑起重任,全身心地投入到各自的研究领域中.
林崇德教授说他生在石浦,是大海教会了自己在逆境中保持豁达;是善良,勤劳,真诚的母亲教会了自己勤奋."正是在困境中的勤奋劳作和逆境中对各种关系处理的锻炼,."中国教育报曾以《豁达和勤奋――人生发展中的两个风火轮》报道了他的事迹.
6,86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