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作曲家

增加 198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聂耳
[[ 聂耳 ]] ,(1912-1935) 原名 ,字子义,一作紫艺 笔名曾用过黑天使、噪森、浣玉、王达平等 ,男,[[ 云南 ]][[ 玉溪 ]] 人,生于昆明。自幼喜爱花灯、滇剧等民间音乐,会演奏多种民间乐器。大革命时期曾参加进步学生运动,十八岁到上海,翌年考进“ [[ 明月歌舞团 ]] ”,向 [[ 黎锦晖 ]] 学习作曲。因不满剧团的方针,于1932年退出,去北平与 [[ 李元庆 ]] 等开展革命音乐活动。后回上海参加剧联音乐小组,发起组织了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并在联华影业公司、百代唱片公司工作,为左翼进步电影、话剧、舞台剧作曲。
代表作品
1933年在创作上初试锋芒,创作了《开矿歌》、《 [[ 卖报歌 ]] 》、使人耳目一新。 1934年是他的“音乐年”,《 [[ 大路歌 ]] 》、《开路先锋》、《 [[ 毕业歌 ]] 》、《新女性》、《码头工人歌》、《前进歌》、《打长江》等歌曲以及《金蛇狂舞》、《 [[ 翠湖春晓 ]] 》等民族器乐曲,都是这一年完成的。
1935年,写下了《梅娘曲》、《慰劳歌》、《塞外村女》、《自卫歌》、《 [[ 铁蹄下的歌女 ]] 》等。
1935年,聂耳为电影《 [[ 风云儿女 ]] 》主题歌《 [[ 义勇军进行曲 ]] 》谱曲,歌曲通过站在抗日前线的东北义勇军将士,向处在“最危险的时候”的中华民族,发出了“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的呼喊,表现出可敬可畏的民族尊严和气概。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位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国歌 ]] 。他从事音乐创作时间只有两年左右,却为八部电影、三部话剧、一部舞台剧写了二十首主题歌或插曲,加上其他歌曲十五首和根据民间音乐整理改编的民族器乐合奏四首、口琴曲两首,共创作了四十一首音乐作品。
此外还发表了《黎锦晖的“芭蕉叶上诗”》、《中国歌舞短论》等十五篇战斗性的音乐论文和《时代青年》等三部电影剧本(生前未出版)。
1935年到日本,准备经 [[ 欧洲 ]] [[ 苏联 ]] 求学,不幸于游泳时溺死于 [[ 藤泽市 ]] 鹄沼海中。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时代精神,第一次在歌曲中塑造了中国无产阶级的光辉形象,是我国当之无愧的革命音乐的开路先锋。
王洛宾
[[ 王洛宾]](1913-1996) ,男 ,著名的西部民歌传播者,被誉为中国现代歌曲之王。20世纪最负盛名的音乐家之一。1994年7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东西方文化交流特别贡献奖”。王洛宾1913年1月生于 [[ 北京 ]] ,他父亲是油漆匠,会演奏多种民族乐器,而且十分爱唱京剧和昆曲。在家庭的熏陶下,王洛宾自幼就喜爱上音乐,并且对音乐有着很好的感受力和记忆力。
1919年,王洛宾入小学读书这时正值“新文化运动”,王洛宾因此学会了许多学堂乐歌,同时开始接触到一些西方和 [[ 日本 ]] 的曲调。1924年,王洛宾入通县潞河一所教会兴办的中学读书,在唱诗班里他接触到西洋和声,并且对和弦有了初步的了解。
1931年,王洛宾考入 [[ 北平师范学校 ]] 艺科,随俄籍老师 [[ 霍尔瓦特 ]] 夫人学习声乐和钢琴,开始接受系统的音乐教育。 [[ “九一八”事变 ]] 以后,王洛宾希望能用音乐来唤起民众的爱国热忱,便为 [[ 萧军 ]] 的小说《 [[ 八月的乡村 ]] 》创作了一首插曲《奴隶之爱》,这首曲子也是王洛宾的处女作。
代表作品
他的代表作有《 [[ 在那遥远的地方 ]] 》、《 [[ 掀起你的盖头来 ]] 》、《 [[ 青春舞曲 ]] 》、《 [[ 马车夫之歌 ]] 》、《 [[ 哪里来的骆驼队 ]] 》、《 [[ 大坂城的姑娘 ]] 》等。
雷振邦
[[ 雷振邦 ]] ,(1916--1997) ,男, 我国著名的电影音乐作曲家,国家一级作曲,曾任 [[ 中国音乐家协会 ]] 理事,中国电影能够家协会理事,中国电影音乐协会副会长、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1916年5月,雷振邦出生于 [[ 北京 ]] [[ 满族 ]] 人。由于家庭生活比较优裕的,使他很小就接触到京戏。七八岁时,便能哼唱京剧小段,还能用胡琴拉京戏以及一些歌曲。
1928年9月,雷振邦来到 [[ 沈阳 ]] 奉天公立学校读小学,后入南满中学。在音乐老师的熏陶下,雷振邦学会吹得一口动听的口琴,加入学校口琴队,并成为该队的指挥。他常把一些歌曲改成口琴合奏,并指挥演出。
代表作品
他的代表作有《 [[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
马可
[[ 马可 ]] (1918-1976) ,[[ 江苏 ]][[ 徐州 ]] 人。曾在 [[ 河南大学 ]] 化学系学习,后在 [[ 冼星海 ]] 的感召和引导下,参加河南抗敌后援会巡回演剧第三队。
1939年抵 [[ 延安 ]] ,在 [[ 鲁迅艺术学院 ]] 音乐工作团工作、学习,得到 [[ 冼星海 ]] [[ 吕骥 ]] 等人的指导,记录、整理过大量民族资料。后在东北解放区从事音乐活动,解放后任 [[ 中国音乐学院 ]] 副院长。一生写了二百多首(部)音乐作品。
==参考文献=={{reflist}}=== 参看 ===
* [[古典音乐作曲家列表]]
 
{{Authority control}}
{{music-stub}}
[[Category:人文科技艺术人物]]
[[Category:音乐总论]]
136,12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