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842
次編輯
變更
诸宫调
,無編輯摘要
诸宫调中的[[套数]],包含一支或一支以上的曲和一支「尾」。(若套数中只有一支曲时,这支往往是双片曲。)「尾」的发明是诸宫调的主要特点。诸宫调的「尾」必由三句七言诗组成,句句押韵。最后一句往往是点明题旨、引人发笑的妙语。<ref> Idema:〈调宫调研究〉,页361-362。</ref>
==影响价值==
诸宫调,为后世戏曲音乐开辟了道路。宋《[[武林旧事]]·官本杂剧段数》载有《诸宫调霸王》、《诸宫调卦册儿》 2目,可见当时已用诸宫调的曲调来演唱宋杂剧了。
至元代,说唱诸宫调虽已渐趋衰落,但其曲调对北方杂剧的形成却起了重要的影响,它的重要的艺术手段,都为元杂剧所吸收。元杂剧的分为旦本、末本,一本由一个角色主唱到底,套曲的组织方式,以及多用叙述的手法描写战争场面等,都直接受到诸宫调的影响。它为中国戏曲艺术的成熟奠定了基础。
由于诸宫调是一门民间艺术——市井伎艺,它很少见诸文献典籍之中。尽管王灼在《碧鸡漫志》卷二中说,“泽州孔三传者,首创诸宫调古传,士大夫皆能诵之”,但在士大夫文人笔下已不能见到有关孔三传这位诸宫调创始者的详细资料。这是十分遗憾的事。然而,诸宫调在中国文学史、戏剧史上的地位是无论如何也忽略不了的,它的承前启后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
透过诸宫调,可以发现词向曲嬗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看到南北曲的艺术渊源和形成过程,可以认识中国古代音乐体系在宋金元时期的发展和变化。因此,研究诸宫调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作品==
孔三传的诸宫调,以「灵怪」和讥诮讽刺读书人为主题,<ref> [[ 台静农 ]] :〈女真族统治下的汉语文学〉,页185-186;Idema:〈调宫调研究〉,页340。</ref>题目失传。今可考诸宫调仅有4部:《刘知远诸宫调》、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双渐小卿」及王伯成《天宝遗事诸宫调》。
===《刘知远诸宫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