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62
次編輯
變更
睛明穴
,新建条目
[[File: 睛明穴.jpg|250px|缩略图|right|[http://p9.pstatp.com/large/15ca0007ae9667b25063 原图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374278647054713090/ 来自今日头条的图片]]]
揭密真相的內容僅供參考,並不能視為專業意見。任何醫藥相關資訊,應諮詢專業人士。<br>
'''睛明穴''', Jīng míng(BL1),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阳膀胱经。手足太阳、足阳明、阴蹻、阳蹻之会。《备急千金要方》作精明。别名:目内眦,泪孔穴,泪空穴,泪腔穴,目眦外。睛明穴的位置:位于眼部内侧,内眼角稍上方凹陷处。中医认为刺激睛明穴有缓解治疗迎风流泪、目赤肿痛、眼睛疲劳、眼部疾病、近视、夜盲,色盲等作用。<br>
==穴位含义==
膀胱经之血由此交于眼睛。<br>
1. “睛明穴”:“睛”,指穴所在部位及穴内气血的主要作用对象为眼睛也。“明”,光明穴之意。睛明名意指眼睛接受膀胱经的气血而变得光明穴。本穴为太阳穴[[膀胱经]]之第一穴,其气血来源为体内膀胱经的上行气血,乃体内膀胱经吸热上行的气态物所化之液,亦即是血。膀胱经之血由本穴提供于眼睛,眼睛受血而能视,变得明亮清澈,故名“睛明穴”。<br>
2.“目内眦”,目内眦,乃言本穴所在的部位为目内框也,无它意。<br>
3.“泪孔”、“泪空”、“泪腔”:“泪”,泪水也。“孔”,孔隙也。“空”、“腔”,空腔也。穴名之意指本穴外输的膀胱经气血为湿润眼睛液体的重要来源。本穴属于膀胱经,气血特性与上行头面的它经气血相比皆要寒冷,为促成气态物向液态物转化的重要根源,眼睛受之以液而能湿润并转动自如,故名“泪孔”、“泪空”、“泪腔”。<br>
4.“目眦外”:目眦,指穴所在的部位为目框内角。外,指本穴气血作用于眼睛之外。目眦外名意指本穴的寒冷之气使眼睛外部的阳气冷降为液。理同泪孔名解。<br>
5.手足太阳足阳明阴阳跷脉督脉之会:其一,本穴气血为膀胱经经气的冷降之液,性温热,且与太阳穴小肠经气血处于同一层次,故为手足太阳之会。其二,本穴的冷降之液有部分下走足阳明承泣穴,故为足太阳阳明之会。其三,本穴的冷降之液(即血)还不断地气化上走督脉,故为足太阳督脉之会。其四,本穴的气血物质中既有地部之液又有天部之气,气血特性同于阴阳跷脉之性,故为阴阳跷脉足太阳之会。<br>
==概况==
【取穴】:位于眼部内侧,内眼角稍上方凹陷处。(位于人体面部,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br>
【气血特征】穴内气血为温热的天部水气与地部经水(血)。<br>
【运行规律】气血的运行分为三支,一是气态物向上行于[[督脉]]及膀胱本经,二是地部经水下走足阳明经。<br>
【功能作用】降温除浊。
==作用功效==
【功效应用】:
1、消除黑眼圈、眼部减压,可舒缓肩颈肌肉僵硬,预防头痛,提神醒脑等。<br>
2、缓解治疗迎风流泪、结膜炎、目赤肿痛、睑缘炎、眼睛疲劳、眼部疾病、近视、夜盲,色盲等。<br>
3、舒缓急性腰痛等。<br>
4、治疗偏头痛、三叉神经痛等。
5、明目、通络<br>
【主治病症】:眼目等疾患,如目赤肿痛,胬肉攀睛,泪出多眵,疳眼雀目,内外翳障,视物不明,青盲,反胃呃逆目赤肿痛,迎风流泪,雀目,夜盲,色盲,目视不明,目翳,眦痒等,现代又多用睛明穴治疗急性结膜炎,慢性结膜炎,视神经炎,泪囊炎,视神经萎缩,视网膜炎,角膜炎,电光性眼炎,早期轻度白内障,近视,远视,面神经麻痹,心动过速,急性腰痛等。<br>
【配伍应用】:<br>
晴明穴配合谷穴、风池穴,具有清热疏风的作用,主要缓解治疗结膜炎、目痒;<br>
睛明穴配肝俞穴、光明穴,具有调肝养血的作用,主治夜盲、色盲、近视、散光;<br>
晴明穴配球后穴、光明穴治视目不明。<br>
==穴位疗法==
【针刺】直刺,将眼球轻轻推向外侧固定,沿目眶边缘缓缓刺入0.3-0.5寸。<br>
【刮痧】轻闭双眼,取刮痧板呈45度沿着鼻子的方向往下刮拭1~3分钟,每天一次,可治疗眼疾。<br>
【按摩】用大拇指和食指指端按、揉、拿、捏此穴,每次按摩2分钟。按摩睛明穴每隔两个小时用大拇指和食指以画圈的方式按压此穴位,可令疲劳的双眼立刻得到放松。用于缓解眼部疲劳时,建议每日多按揉几次睛明穴。<br>
用拇指按揉晴明穴100~200次,每天坚持,可缓解治疗眼部疾病。 <br>
注意事项:如有血肿、皮损、怀疑骨折的病人都不要按摩。另外,有[[骨质疏松]]的病人按摩时不要过力。眼部卫生一定要注意<ref>[http://www.xueweimima.com/pgj/24.html 睛明穴],穴位密码网</ref>!<br>
==视频==
【每日一穴】睛明穴——明目通络,缓解眼疲劳
{{#ev:youku|XNDA5NzA5MjM4NA|alignment=center}}
==參考文獻==
{{reflist}}
[[Category:410 醫藥總論]]
揭密真相的內容僅供參考,並不能視為專業意見。任何醫藥相關資訊,應諮詢專業人士。<br>
'''睛明穴''', Jīng míng(BL1),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阳膀胱经。手足太阳、足阳明、阴蹻、阳蹻之会。《备急千金要方》作精明。别名:目内眦,泪孔穴,泪空穴,泪腔穴,目眦外。睛明穴的位置:位于眼部内侧,内眼角稍上方凹陷处。中医认为刺激睛明穴有缓解治疗迎风流泪、目赤肿痛、眼睛疲劳、眼部疾病、近视、夜盲,色盲等作用。<br>
==穴位含义==
膀胱经之血由此交于眼睛。<br>
1. “睛明穴”:“睛”,指穴所在部位及穴内气血的主要作用对象为眼睛也。“明”,光明穴之意。睛明名意指眼睛接受膀胱经的气血而变得光明穴。本穴为太阳穴[[膀胱经]]之第一穴,其气血来源为体内膀胱经的上行气血,乃体内膀胱经吸热上行的气态物所化之液,亦即是血。膀胱经之血由本穴提供于眼睛,眼睛受血而能视,变得明亮清澈,故名“睛明穴”。<br>
2.“目内眦”,目内眦,乃言本穴所在的部位为目内框也,无它意。<br>
3.“泪孔”、“泪空”、“泪腔”:“泪”,泪水也。“孔”,孔隙也。“空”、“腔”,空腔也。穴名之意指本穴外输的膀胱经气血为湿润眼睛液体的重要来源。本穴属于膀胱经,气血特性与上行头面的它经气血相比皆要寒冷,为促成气态物向液态物转化的重要根源,眼睛受之以液而能湿润并转动自如,故名“泪孔”、“泪空”、“泪腔”。<br>
4.“目眦外”:目眦,指穴所在的部位为目框内角。外,指本穴气血作用于眼睛之外。目眦外名意指本穴的寒冷之气使眼睛外部的阳气冷降为液。理同泪孔名解。<br>
5.手足太阳足阳明阴阳跷脉督脉之会:其一,本穴气血为膀胱经经气的冷降之液,性温热,且与太阳穴小肠经气血处于同一层次,故为手足太阳之会。其二,本穴的冷降之液有部分下走足阳明承泣穴,故为足太阳阳明之会。其三,本穴的冷降之液(即血)还不断地气化上走督脉,故为足太阳督脉之会。其四,本穴的气血物质中既有地部之液又有天部之气,气血特性同于阴阳跷脉之性,故为阴阳跷脉足太阳之会。<br>
==概况==
【取穴】:位于眼部内侧,内眼角稍上方凹陷处。(位于人体面部,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br>
【气血特征】穴内气血为温热的天部水气与地部经水(血)。<br>
【运行规律】气血的运行分为三支,一是气态物向上行于[[督脉]]及膀胱本经,二是地部经水下走足阳明经。<br>
【功能作用】降温除浊。
==作用功效==
【功效应用】:
1、消除黑眼圈、眼部减压,可舒缓肩颈肌肉僵硬,预防头痛,提神醒脑等。<br>
2、缓解治疗迎风流泪、结膜炎、目赤肿痛、睑缘炎、眼睛疲劳、眼部疾病、近视、夜盲,色盲等。<br>
3、舒缓急性腰痛等。<br>
4、治疗偏头痛、三叉神经痛等。
5、明目、通络<br>
【主治病症】:眼目等疾患,如目赤肿痛,胬肉攀睛,泪出多眵,疳眼雀目,内外翳障,视物不明,青盲,反胃呃逆目赤肿痛,迎风流泪,雀目,夜盲,色盲,目视不明,目翳,眦痒等,现代又多用睛明穴治疗急性结膜炎,慢性结膜炎,视神经炎,泪囊炎,视神经萎缩,视网膜炎,角膜炎,电光性眼炎,早期轻度白内障,近视,远视,面神经麻痹,心动过速,急性腰痛等。<br>
【配伍应用】:<br>
晴明穴配合谷穴、风池穴,具有清热疏风的作用,主要缓解治疗结膜炎、目痒;<br>
睛明穴配肝俞穴、光明穴,具有调肝养血的作用,主治夜盲、色盲、近视、散光;<br>
晴明穴配球后穴、光明穴治视目不明。<br>
==穴位疗法==
【针刺】直刺,将眼球轻轻推向外侧固定,沿目眶边缘缓缓刺入0.3-0.5寸。<br>
【刮痧】轻闭双眼,取刮痧板呈45度沿着鼻子的方向往下刮拭1~3分钟,每天一次,可治疗眼疾。<br>
【按摩】用大拇指和食指指端按、揉、拿、捏此穴,每次按摩2分钟。按摩睛明穴每隔两个小时用大拇指和食指以画圈的方式按压此穴位,可令疲劳的双眼立刻得到放松。用于缓解眼部疲劳时,建议每日多按揉几次睛明穴。<br>
用拇指按揉晴明穴100~200次,每天坚持,可缓解治疗眼部疾病。 <br>
注意事项:如有血肿、皮损、怀疑骨折的病人都不要按摩。另外,有[[骨质疏松]]的病人按摩时不要过力。眼部卫生一定要注意<ref>[http://www.xueweimima.com/pgj/24.html 睛明穴],穴位密码网</ref>!<br>
==视频==
【每日一穴】睛明穴——明目通络,缓解眼疲劳
{{#ev:youku|XNDA5NzA5MjM4NA|alignment=center}}
==參考文獻==
{{reflist}}
[[Category:410 醫藥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