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温州鼓词

增加 104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温州鼓词.jpeg|有框|右|<big>温州鼓词</big>[http://news.66wz.com/pic/003/004/352/00300435274_ae61ef56.png 原图链接][http://news.66wz.com/system/2017/08/26/105021206.shtml 来自 温州网 的图片]]]
''' 温州鼓词 ''' ,当地人俗称“唱词”,是一种说唱结合的 [[ 曲艺 ]] 曲种,发源并流行于以 [[ 温州市 ]] 区和瑞安为中心的浙南地区。采用瑞安话表演,念白中也夹杂带土语腔调的官话。因旧时从业的艺人多为盲人,故又称“瞽词”或“盲词”。据信已有300年历史,清代中期温州地区已见流传。
==历史渊源==
瑞安鼓词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 [[ 文学 ]] 形式角度来看。它是和唐代的变文一脉相承的,因为“敦煌变文是后世各种说唱文学的先驱。”关于它的具体形成时代,一说始于 [[ 南宋 ]] 。持此说者以当时历史背景和地理环境作为分析论证的依据。温州鼓词发源于“鼓词之乡”——温州瑞安, 故亦称瑞安鼓词, 俗称“唱词”、“门头敲”。它是流传在温州地区属大鼓类的民间说唱艺术, 是华东和浙江省民间曲艺的主要曲种之一。素有“浙北评弹, 浙南鼓词”的美誉, 是温州及浙南群众喜闻乐见的曲艺 [[ 艺术 ]] 。一、温州鼓词产生的背景和渊源 :金兵入侵,宋室南迁。随之而来的是宋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南移。曲艺作为民间喜闻乐见的说唱形式,也随着民族的迁移而南下。陆游的《小舟游近村,舍舟步归》: “夕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身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 就生动地描绘了[[江南]][[农村]]演唱鼓词的盛况。陆游所指,相当部分人认为,它是北方南下的鼓词,这就为北方曲艺南下找到了依据。   
金兵入侵 [[瑞安市|瑞安]]地处浙南 宋室南迁。随之而来的是宋代政治、 经济 繁荣,[[ 文化 中心 ]]发达;又邻近我国对外贸易 重要港口温州。宋室 移。曲艺作为民间喜闻乐见的说唱形式 迁后 也随着民族的迁移而 因温州使成了 下。陆游 宋王朝 《小舟游近村 大后方 舍舟步归》: “夕阳古柳赵家庄 因而 负鼓盲翁正作场 与外地交往也更为密切频繁 身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 就生动地描绘了江南农村演唱 这为 鼓词 形式的进入创造了一定 盛况。陆游所指 有利条件 相当部分人认 ,它是北方 地区最大 曲种瑞安 鼓词 产生和发展在此时 这就为北方曲艺南下找到了依据 是有很大可能性的 。   
瑞安地处浙南,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又邻近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温州。宋室南迁后,因温州使成了南宋王朝的大后方,因而,与外地交往也更为密切频繁,这为鼓词形式的进入创造了一定的有利条件,作为浙南地区最大的曲种瑞安鼓词产生和发展在此时,是有很大可能性的。    鼓词最早见到文字的,乃是清代赵钧的《过来语》。赵钧(1757) (1757) ,世为学究,颇多著述。他从嘉庆丁卯年(1806) (1806) 始撰《过来语》,其中说:“嘉庆、 [[ 道光 ]] 年间,有白门松最善唱词,到处皆悬灯结彩,倾动一时。”从书名《过来语》以及书中所载内容来分析,可以得出下列结论:一、1806年前已有鼓词流传;二、白门松是“倾动一时”的“最善唱词”者,可见当时还有中下等水平的艺人,证明当时“唱词”比较流行,鼓词艺术已见成熟。任何一个艺术门类,从它形成到成熟,都有一个相当长的发展过程,戏曲从形成到发展就经历了几百年。当然,瑞安鼓词并非 [[ 戏曲 ]] ,但从嘉庆年间瑞安鼓词的兴盛,并且出了名艺人这一点来看,瑞安鼓词源于 [[ 明代 ]] 或明末清初之说是较为可靠的。如是,瑞安鼓词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了。
==现状==
目前已被列入 [[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名录。由于生活方式的转变,温州鼓词的发展一度陷入困境,演出场次和艺人都较少(多数出现在当地人的葬礼上)。
在2006年,当地一家 [[ 电视台 ]] 推出一档名为《温州曲艺场》的节目,以电视的形式演绎传统温州鼓词,并在当地取得良好的反映和收视情况,推动了鼓词的发展。
==演出形式==
多为单人演唱,同时兼顾4至6样 [[ 乐器 ]] ,说唱结合。主要乐器有扁鼓、三粒板、 [[ 牛筋琴 ]] 、小抱月等。按照演唱内容来区分,可分为“平词”和“大词”,前者或逢红白喜事演出,或款待客人,或因争端认错罚词;后者又称为“娘娘词”、“青词”,内容与陈十四娘娘 [[ 信仰 ]] 有关,过去多在供奉娘娘的庙宇中演唱。
==视频==
64,10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