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鲁郡

增加 178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鲁郡 ''' ,中国古代郡、国名。
==建置沿革==
=== 秦汉===
秦王政二十三年(前224年),以鲁国故地置薛郡,领鲁县、瑕丘、无盐、须昌、 [[ 张县 ]] 、滕县、胡陵、方与、亢父、驺县、薛县。辖境约当今大汶河下游及其支流小汶河以南,大 [[ 运河 ]] 以东,蒙山、抱犊崮以西, [[ 枣庄市 ]] [[ 鱼台县 ]] 以北地区。
[[ 汉高帝 ]] 六年(前201年),立刘交为楚王,薛郡属 [[ 楚国 ]] [[ 呂后 ]] 六年(前182年),封张偃为鲁王,置鲁国。文帝元年(前179年),鲁国除为薛郡,还属楚国。景帝二年(前155年),削楚国薛郡。三年(前154年),置鲁国,徙淮阳王刘余为鲁王。自武帝元朔元年至成帝鸿嘉二年,鲁国先后分出戚、宁阳、瑕丘、公丘、郁桹、西昌、兰祺、容丘、良成、昌虑、平邑、山乡、建陵、合阳、东安、承乡、建阳、郚乡、建乡、新阳二十个侯国,归入附近的东海郡、泰山郡、山阳郡、沛郡等郡。绥和元年(前8年),鲁国领鲁县、卞县、汶阳县、蕃县、驺县、薛县,属 [[ 徐州刺史部 ]]
[[ 新莽 ]] 始建国元年(9年),贬鲁王刘闵为公。始建国二年(10年),降封鲁公刘闵为列侯,改鲁国为鲁郡。
[[ 光武帝 ]] 建武二年(26年),封其兄子刘兴为鲁王,改鲁郡为鲁国。建武二十八年(52年),徙鲁王兴为北海王,改鲁国为鲁郡,命东海王刘彊兼食鲁郡。明帝永平元年(58年), [[ 东海王 ]] 刘彊临终前将东海郡献于朝廷,仅食鲁郡一郡,改为鲁(东海)国(东海王封号仍未变)。永元年间削鲁国薛县,不久归还。 [[ 东海郡 ]] 郚乡并入鲁国卞县。顺帝永和元年(140年),鲁国仍领鲁、卞、汶阳、蕃、驺、薛六县,辖境略有扩大,属 [[ 豫州刺史部 ]] 。至汉末不改。
=== 魏晋南北朝===
[[ 魏文帝 ]] 黄初元年(220年),降东海王刘羡为崇德侯,改鲁国为鲁郡。 [[ 魏明帝 ]] 太和六年(232年),进封邯郸王 [[ 曹温 ]] 为鲁王,改鲁郡为鲁国。咸宁三年(277年),沛国之公丘县改属鲁国。 [[ 西晋 ]] 后期,蕃、薛二县改属彭城国,鲁国仅余五县。永嘉之乱后,改鲁国为鲁郡。
[[ 十六国 ]] 时期,鲁郡先后为 [[ 前赵 ]] [[ 后赵 ]] [[ 前燕 ]] [[ 前秦 ]] [[ 后燕 ]] [[ 南燕 ]] 的领土,移治邹山,省卞、公丘二县,改属 [[ 兖州 ]] 。晋安帝义熙四年(408年),攻克邹山,收复鲁郡,为了区别于侨郡而改为北鲁郡。
[[ 宋武帝 ]] 永初元年(420年),改北鲁郡为鲁郡。宋文帝元嘉二十年(443年),省兖州,鲁郡改属徐州。元嘉二十七年(450年),邹山为北魏所攻陷,后又收复。元嘉三十年(453年),复立兖州,鲁郡还属兖州。 [[ 宋孝武 ]] 帝大明元年(457年),析置阳平县,后又析置新阳县。 [[ 宋明帝 ]] 泰始二年(466年),复置卞县。此时,鲁郡领邹、汶阳、鲁、阳平、新阳、卞六县。同年十二月,宋失淮北四州,北魏攻陷鲁郡。
[[ 北魏 ]] 时,鲁郡还治鲁县。 [[ 北齐 ]] 时,鲁郡并入任城郡。 [[ 北周 ]] 武帝建德六年(577年),灭北齐,任城郡由齐入周。
=== 隋唐===
[[ 隋文帝 ]] 开皇三年(583年),废任城郡,其地属兖州。 [[ 隋炀帝 ]] 大业三年(607年),改兖州为鲁郡,治所在瑕丘县(今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辖境相当于今山东省泰山以南、南阳湖以北、泗水县以西及汶上县以东地。鲁郡领十县:瑕丘、任城、邹、曲阜、泗水、平陆、龚丘、梁父、博城、嬴。
[[ 唐高祖 ]] 武德五年(622年),平徐圆朗,改鲁郡为兖州。 [[ 唐玄宗 ]] 天宝元年(742年),改兖州为鲁郡。鲁郡领十县:瑕丘、曲阜、乾封、泗水、邹、任城、龚丘、金乡、鱼台、莱芜。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复改鲁郡为兖州。
=== 侨郡===
[[ 东晋 ]] 时,在晋陵郡境内侨置鲁郡,以安置流民,领鲁、樊二县。侨置的齐郡省并后,其所属的 [[ 西安县 ]] 改属鲁郡。宋武帝永初元年(420年),改鲁郡为南鲁郡。宋文帝元嘉十八年(441年),樊县并入西安县。北齐攻陷南鲁郡后,废郡,并鲁、富陵二县为怀恩县。
277,96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