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107
次編輯
變更
长叶马兜铃
,创建页面,内容为“长叶马兜铃,别名:竹叶薯、三筒管、绊藤香,拉丁文名:Aristolochia championii Merr. et Chun. 马兜铃科、马兜铃属木质藤木,长达…”
长叶马兜铃,别名:竹叶薯、三筒管、绊藤香,拉丁文名:Aristolochia championii Merr. et Chun. 马兜铃科、马兜铃属木质藤木,长达10米; 块根纺锤形,直径3-5厘米,外皮灰黄色,粗糙;嫩枝密被黄褐色倒伏长柔毛,后毛渐脱落,茎初近直立,以后攀援,下部常具不规则纵裂的木栓层。叶革质,披针形、椭圆状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种子卵形,背面稍平凸状,腹面凹入,暗褐色。花期6-7月,果期9-11月。
图片取自中国植物图库
<ref>[http://www.iplant.cn/info/%B3%A4%D2%B6%C2%ED%B6%B5%C1%E5 长叶马兜铃], 植物智, 2020-01-18</ref>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长叶马兜铃</big> '''
|-
|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学名:长叶马兜铃
拉丁学名:Aristolochia championii Merr. et Chun
别 称:绊藤香(四川),三筒管(广西)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 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马兜铃目
科:马兜铃科
亚 科:马兜铃亚科
族:马兜铃族
属:马兜铃属
亚 属:管花亚属
分布区域:分布于广东、广西山、贵州、四川、和云南。
组:管花组
|}
==长叶马兜铃形态特征==
植株:木质藤木,长达10米;块根纺锤形,直径3-5厘米,外皮灰黄色,粗糙;嫩枝密被黄褐色倒伏长柔毛,后毛渐脱落,茎初近直立,以后攀援,下部常具不规则纵裂的木栓层。
叶:叶革质,披针形、椭圆状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15-30厘米,宽2-5厘米, 长叶马兜铃 顶端长渐尖,基部圆形或浅心形,边全缘,上面除中脉和侧脉被长柔毛外,其余无毛,下面密被浅棕色倒伏长柔毛;基出脉3条,侧脉每边6-15条,弯拱向上至边缘互相连接,网脉在下面凸起而明显;叶柄长1-2.5厘米,弯扭,被长柔毛。
花:花有腐肉臭味,单生或2-5朵排成总状花序,生于老茎;花梗柔弱,长3-4厘米,常向下弯垂,密被黄褐色倒伏状长柔毛,中部以下具小苞片;小苞片卵状披针形,长约1厘米,密被长柔毛;花被管中部急遽弯曲,下部长5-7厘米,直径1.5厘米,弯曲处至檐部稍狭而较短,外面黄绿色,被褐棕色长柔毛,有红棕色脉纹,内面被细绒毛;檐部盘状,圆形,直径4-6厘米,内面紫红色并有暗紫色的网纹,密布疣状突起,边缘稍浅3裂,裂片不等大,下面一片常稍大;喉部近半圆形,直径约1.5厘米,黄色或暗紫色;花药长圆形,成对贴生于合蕊柱近基部,并与其裂片对生,子房圆柱形,长约1.5厘米,6棱,密被棕色长柔毛;合蕊柱粗厚,裂片顶端钝,边缘具乳头状突起并向下延伸。
果:蒴果椭圆状,长6-8厘米,直径约3厘米,灰黄色至暗褐色,成熟时6瓣开裂;种子卵形,长约5毫米,宽约3毫米,背面稍平凸状,腹面凹入,暗褐色。
花果期:花期6-7月,果期9-11月。
==长叶马兜铃分布范围==
分布于广东(信宜)、广西(来宾、大苗山)、贵州(罗甸、独山)、四川(重庆、叙永)和云南(屏边、西双版纳)。
模式标本采自香港大帽山。
==长叶马兜铃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500-900米山谷密林中,亦见于较稀疏干燥林下。
==长叶马兜铃药用价值==
块根药用,味苦、性寒,有清热解毒之功效。用以治疗喉痛、痢疾、胃肠炎等。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370 植物學總論]]
图片取自中国植物图库
<ref>[http://www.iplant.cn/info/%B3%A4%D2%B6%C2%ED%B6%B5%C1%E5 长叶马兜铃], 植物智, 2020-01-18</ref>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长叶马兜铃</big> '''
|-
|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学名:长叶马兜铃
拉丁学名:Aristolochia championii Merr. et Chun
别 称:绊藤香(四川),三筒管(广西)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 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马兜铃目
科:马兜铃科
亚 科:马兜铃亚科
族:马兜铃族
属:马兜铃属
亚 属:管花亚属
分布区域:分布于广东、广西山、贵州、四川、和云南。
组:管花组
|}
==长叶马兜铃形态特征==
植株:木质藤木,长达10米;块根纺锤形,直径3-5厘米,外皮灰黄色,粗糙;嫩枝密被黄褐色倒伏长柔毛,后毛渐脱落,茎初近直立,以后攀援,下部常具不规则纵裂的木栓层。
叶:叶革质,披针形、椭圆状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15-30厘米,宽2-5厘米, 长叶马兜铃 顶端长渐尖,基部圆形或浅心形,边全缘,上面除中脉和侧脉被长柔毛外,其余无毛,下面密被浅棕色倒伏长柔毛;基出脉3条,侧脉每边6-15条,弯拱向上至边缘互相连接,网脉在下面凸起而明显;叶柄长1-2.5厘米,弯扭,被长柔毛。
花:花有腐肉臭味,单生或2-5朵排成总状花序,生于老茎;花梗柔弱,长3-4厘米,常向下弯垂,密被黄褐色倒伏状长柔毛,中部以下具小苞片;小苞片卵状披针形,长约1厘米,密被长柔毛;花被管中部急遽弯曲,下部长5-7厘米,直径1.5厘米,弯曲处至檐部稍狭而较短,外面黄绿色,被褐棕色长柔毛,有红棕色脉纹,内面被细绒毛;檐部盘状,圆形,直径4-6厘米,内面紫红色并有暗紫色的网纹,密布疣状突起,边缘稍浅3裂,裂片不等大,下面一片常稍大;喉部近半圆形,直径约1.5厘米,黄色或暗紫色;花药长圆形,成对贴生于合蕊柱近基部,并与其裂片对生,子房圆柱形,长约1.5厘米,6棱,密被棕色长柔毛;合蕊柱粗厚,裂片顶端钝,边缘具乳头状突起并向下延伸。
果:蒴果椭圆状,长6-8厘米,直径约3厘米,灰黄色至暗褐色,成熟时6瓣开裂;种子卵形,长约5毫米,宽约3毫米,背面稍平凸状,腹面凹入,暗褐色。
花果期:花期6-7月,果期9-11月。
==长叶马兜铃分布范围==
分布于广东(信宜)、广西(来宾、大苗山)、贵州(罗甸、独山)、四川(重庆、叙永)和云南(屏边、西双版纳)。
模式标本采自香港大帽山。
==长叶马兜铃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500-900米山谷密林中,亦见于较稀疏干燥林下。
==长叶马兜铃药用价值==
块根药用,味苦、性寒,有清热解毒之功效。用以治疗喉痛、痢疾、胃肠炎等。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370 植物學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