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
次編輯
變更
乌申斯基
,無編輯摘要
<p style="text-indent:2em;">《论公共教育的民族性》和[[《祖国语言》]],可以说是乌申斯基教育理论的基石。</p>
<p style="text-indent:2em;">乌申斯基特别强调,必须制定完全符合本国、本民族特点的特殊的国民教育制度,必须重视首先使用本民族语进行教学。这是有其针对性的,他是直接针对当时俄国贵族的腐朽教育制度而提出来的。可见,乌申斯基强调教育的民族性原则和重视祖国语言的教学,有其历史进步意义。
== 教学依据 ==
<p style="text-indent:2em;">'''乌申斯基'''特别强调,教学理论既然是教学的科学,那么,教学本身也必须要建立在一定科学基础之上。他认为教学必须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如果教学理论不是建立在心理学之上,它就不能成为科学。他确认心理学应该是教学理论的一个重要源泉。而心理学又是建立在生理学和人体解剖学的基础上的。因此,也完全可以说,教学论是建立在心理学和生理学及人体解剖学的基础上的。</p>
<p style="text-indent:2em;">《人是教育的对象》<ref>[http://www.jyb.cn/book/xzsz/200811/t20081130_210938.html 《人是教育的对象》 ]中国教育新闻网</ref>可以说是乌申斯基的一部教育心理学。乌申斯基的心理学与赫尔巴特[[赫尔巴特]]的形而上学的观念的心理学不同。赫尔巴特所要研究的实际上是超越于具体时间、空间之外的抽象的人的心理。乌申斯基所要研究的则是存在于一定条件下的具体的人的心理。乌申斯基把人的心理理解为处于生物发展最高阶段的、作为社会生物的人所特有的精神过程的统一。</p>
<p style="text-indent:2em;">正是从这一观点出发,乌申斯基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必须根据心理学、生理学和人体解剖学的科学原理组织教学,必须了解学生的本性及其特点,要求教学必须要适应学生的心理和身体发展的水平和特点。乌申斯基强调"如果教育学想从各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它就应当首先全面的了解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儿童的心理特点,即考虑以神经系统为基础的心理过程和心理机能,是正确地组织全部教学工作的最重要的条件,而正确地组织教学,则有赖于教师对儿童的意志、注意、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的正确了解及其在教学过程的正确利用。
== 教学原则 ==
<p style="text-indent:2em;">在揭示教学过程本质的基础上,乌申斯基进而论述了教学原则。乌申斯基重视学生自觉掌握知识和积极地理解教材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这就要求教材本身是"明晰"的,教师传授知识也是"清楚"的,以及学生在掌握教材时要充分发挥"独立性"、自主性。乌申斯基认为学生的"独立性"在自觉掌握知识方面有重大意义。学生应该在教师指导下,在从不知到知的道路上克服某种困难,以增强他们的意向和毅力。教师应教会学生自觉地掌握教材,使之善于从教材中找出主要的和主导的思想,并特别注意对它的基本原理能够逻辑严密地进行表述。</p>
<p style="text-indent:2em;">直观性原则在乌申基教学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他看来,直观教学,并不是以抽象的观念和文字为基础,而是以学生直接感知的具体形象为基础的。这是从具体到抽象不可缺少的条件。他把直观性看成保证学生获得牢固而有充分价值的知识的条件之一。他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论证了直观教学的必要性。他说:"一般说来,儿童是依靠形状、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为使直观性教学原则能很好实现,他主张要通过自然界的对象(实际事物)和利用模型、图画、图片以及其他反映对象和现象的直观教具。他认为直观教具不但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也能唤起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但应用这些实物和教具,必须根据学科的特性和学生的年龄等条件来决定。一般说来,学生年龄越小越应广泛使用直观性。</p>
<p style="text-indent:2em;">要深入掌握知识必须重视巩固性原则。乌申斯基强调,除了真正领悟了东西以外,不要强迫学生死记硬背地学习任何东西。他很重视复习、练习对巩固知识的作用,他认为自觉的积极性是复习的基础。复习的主要任务不是在记忆中再现已经忘记了的东西,而是预防遗忘。乌申斯基把复习分为消极和积极的两种。消极的复习在于重新感知已感知过的东西,看已经看过的,听已经听过的,从而使感觉的痕迹更加深化。积极的复习,不是要学生去感知外界的印象,而是要独立地自己再现以前所感知的各种表象痕迹,如在复习功课时,把书本合起来,努力凭记忆念出来。
== 主要作品 ==
<p style="text-indent:2em;">1854年,他被任为加特钦斯克孤儿院的教师,随后又被任为该院的学校监督。在此期间,他在《教育杂志》上发表了《论教育书籍的益处》 、《论公共教育的民族性》、[[《学校的三要素》]]等重要论文,成为著名的教育理论家。1859年,乌申斯基被任为斯莫尔尼学校的学校监督。这是一所专为贵族女子建立的极端保守的寄宿学校。女孩子们在这里受的是宗教和崇拜沙皇的教育,过的是幽居的脱离实际的生活,节日和假期也不准回家。乌申斯不顾校长和反动教师的反对,彻底改革了学校的生活制度和教学措施,还为低年级学生编写了上下册的俄语读本《儿童世界》。在此期间,他曾受命编辑《教育部公报》。他一改过去的编辑方针,致力研究教育上的重要问题,发表了《劳动的心理和教育意义》、[[《祖国语言》]]、《师范学堂草案》等重要论文,把一个枯燥无味的官方的学术刊物,变成了教育科学刊物。他的进步活动引起了学校当局的仇恨。他们控告乌申期基信仰无神论和有自由思想。1862年,乌申斯基被解职,并被派遣长期出国考察(实际上是变相流放)。他在国外住了五年,研究了许多国家的教育,编写了一部供小学一、二、三年级用的教科书《祖国语言》及其教学法指南,完成了他的巨著《人是教育的〈前两卷的编写,并为第三卷搜集了材料。1867年他回到俄国,身染重病,仍著述不辍。1867、1869年,先后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前两卷。1870年赴克里米亚继续写第三卷,同年12月32日因患肺结核逝世,终年仅47岁。
<p style="text-indent:2em;">乌申斯基对教师的作用作了很高的评价。他要求教师在平凡的工作中认清自己劳动的伟大社会意义。他还指出,教师不仅应当是某门学科的讲授者,而且应当是一个教育者;他应当热爱自己的专业,对教育事业有高度的责任感;他诬陷应当是一个有教养的人,应当熟悉教育学和心理学,具有教育技巧和教育机智。
==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