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张阿舟

增加 13,432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姓名 = 张阿舟 | 图像 =[[File:张阿舟.jpg|缩略图|center|[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47486510366&di=e8aa26661c02e8c4eec43217fbb6c560&imgtype=0&src=http%3A%2F%2Fi4.hexunimg.cn%2F2013-12-02%2F160192074.jpg 原图链接][http://news.hexun.com/2013-12-02/160192072.html 来自和讯网]]]| 图像说明 = '''<big></big>'''| 出生日期 = 1920年4月14日<br>| 国籍 = 中国| 籍贯 = 江苏丹阳| 职业 = 著名航空工程学家| 母校 = 中央大学| 研究领域 = 飞机制造及结构振动的研究}}'''张阿舟''' ,力学家,专长结构振动的研究,在新中国第一架飞机试制工作中有突出贡献,在连续质量有限元素法、复模态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独创性成果,负责制订了航空工业部颁发了振动环境标准。==人物生平==张阿舟,著名航空工程学家,共和国首架飞机制造特等功臣,力学家。江苏丹阳人。1941年毕业于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1945年留学英国。1949年获布里斯托尔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50年回国。历任南昌飞机制造厂工程师,南京航空学院教授、科学研究部主任、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副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航空学会第二届常务理事、第三届副理事长,江苏省航空学会第二届整整,理事长,中国力学学会第一、二届理事。是第三、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专长结构振动的研究。1954年在新中国第一架飞机试制工作中有突出贡献。在连续质量有限元素法、复模态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独创性成果。负责制订了航空工业部颁发了振动环境标准。主编有《飞机强度计算》、《飞行器振动基础》等。张阿舟,力学家,航空工程学家,中国飞机结构强度理论和试验研究开拓者之一。早期从事飞机设计,后来侧重飞机结构强度研究,60年代起主要从事飞行器振动理论和应用研究,80年代以来又从事航空基础研究。50余年来,在飞机设计、飞机静动强度、结构动力学和机械故障诊断方面均作出了较大贡献。在飞机结构强度理论和试验研究方面,振动理论与应用研究方面均有重大突破和创新。在高校教学中,重视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为国家输送了一批振动研究的科技骨干。==人物概况==张阿舟,出生于江苏省丹阳县的一个书香家庭。从他懂事起,国家一直处于内忧外患的不安定状态,1926-1927年间的北伐战争和军阀混战,1931年“九·一八”之后日寇铁蹄践踏东北三省,这给少年张阿舟以很大的影响。在此期间张阿舟先后在丹阳、无锡等地的小学和中学读书,他深为祖国的深重灾难所震撼,“科学救国”、振兴中华的思想逐渐在他的脑海里形成。 1937年夏,张阿舟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获得学校颁发的奖学金。张阿舟报考时,中大尚在南京,录取入学时已搬至重庆。是年11月,张阿舟从家乡到达重庆,途中目睹官商百姓颠沛流离,纷纷逃往大后方避难,深感祖国积弱太深,作为一个学子必须用功学习,学好本领,奋起振兴。他抱着“科学救国”、“航空救国”的思想刻苦学习,1941年夏以优异成绩毕业,获工学士学位。 大学毕业后,张阿舟留校任航空工程系助教,在系主任罗荣安教授主持下,从事初级滑翔机的设计和制造。他负责设计工作,完成了全套设计图纸,先后制造了6架,参加了1943年航空运动委员会在重庆举行的百架滑翔机展览和表演。张阿舟所设计的初级滑翔机飞行表演十分成功,当时有人私下愿出1万银元购买全套图纸。1943年8月,张阿舟离开中大去昆明中央机器厂任助理工程师,从事铸造、热处理等技术工作,同时参加了庚款留英考试。1944年5月,张阿舟去成都中央航空研究院工作,任设计科试造场佐理员,在副院长、中国早期飞机设计师王助领导下,从事运输滑翔机的制造工作。这种滑翔机是当时设想中的空中列车的一部分,用于航空运输。张阿舟在试制中是技术负责人。该滑翔机利用四川竹产丰富的特点,采用独特的层竹结构,其强度胜过层板。未及该机设计制造工作完竣,张阿舟被庚款留英考试录取,同年8月间取道印度转赴英国。 1944年11月抵达,进入英国布列斯托(Bristol)大学攻读研究生。他的硕士论文题目是:“薄壁尖削比机翼的扭转”,主要用自制的明胶玻璃模型研究和验证他创新的尖削机翼扭转理论。1947年8月,获科学硕士学位。接着由导师推荐进入布列斯托飞机工厂研究与发展部工作,任技术员。这一方面是为他继续留英深造筹措经费,另一方面也为他将来的博士论文搜集资料。一年后他继续进布列斯托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指导教师是英国航空界结构强度元老A.G.泼斯莱(Pugsley)爵士和空气动力学权威A.R.柯拉(Collar)教授,后来,他们均先后担任过英国皇家航空学会主席。张阿舟的博士论文题目是“半硬壳机身大开口的应力分析”,这是针对当时英国发展大型运输机BrabazonⅠ机身大开口问题提出的,理论结果与全尺寸试验结果吻合很好。1949年12月通过答辩,获哲学博士学位。同期完成的另一篇重要论文是“加强薄板的二元理论”,发表在英国皇家航空学会季刊1950年第2卷第1期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不久,张阿舟同大多数留英学生一样内心极为振奋,亟盼及早回国参加新中国的建设。1950年1月,张阿舟在我国驻英人员的组织下,经香港顺利回国。回国后,分配到重工业部学习和工作。1951年10月按该部航空工业局的分派,到南昌飞机制造厂报到,任主工程师,主要负责飞机维修和试制方面的技术工作。1952年后参加了初教5飞机的仿制工作。1955年5月,张阿舟调南京航空学院(现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作。先后任教授、科学研究部主任、研究室主任、副院长、研究所所长和名誉所长、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学报编委会主任等职。他长期担任力学和飞机设计等学科的教学工作,先后开设过“高等数学”、“自动调节原理”、“薄壁结构力学”、“飞机强度计算”、“理论力学”、“直升机部件设计”、“直升机振动基础”、“随机振动”、“波在结构中的传播”等多门课程,主编或参与编写过《飞机强度计算》、《飞行器振动基础》等多种教材,为学校的学科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他自60年代初开始招收研究生,并于1981年起招收固体力学学科博士研究生,是中国首批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已先后培养了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数十名,为国家输送了一批振动研究的科技骨干。与此同时,他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60年代前主要从事飞机静强度方面的理论研究,继续运用解析方法进行结构应力分析。60年代初期起,张阿舟的研究方向转向振动理论和应用研究。1983年南京航空学院成立了以他为主任的振动研究室,1987年扩大成立以他为所长的振动工程研究所,进一步全面、深入地推动了振动工程学科的研究。==主要贡献==张阿舟在振动理论和方法研究的基础上,并在机械故障诊断和监测技术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80年代以来,他又以极大的热情从事航空基础研究工作。他还积极参加了国家航空航天科技发展战略、规划和立项等论证及咨询工作,并被聘为航空航天工业部干线飞机的特邀顾问等。他十分重视并积极参加教育改革工作,对如何改革飞机设计人才特别是高层次设计人才的培养方法和途径问题,发表了许多重要建议和意见。 张阿舟历任第三、五、六、七、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航空航天工业部历届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曾任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力学学会理事,江苏省航空学会理事长,现任中国振动工程学会顾问、江苏省振动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编委会主任。张阿舟1987年5月加入中国民主建国会。==获得荣誉==张阿舟在飞机结构力学、飞机强度计算和结构动力学方面具有高深的学术造诣,先后主持过飞行器振动理论和应用研究,飞机振动标准制订,飞机、直升机强度和刚度规范研究与制订等多项重大科研课题,获得了多项重大科技成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部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次、二等奖2次,院科技成果一等奖1次。由他主编、主审的专著、规范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次、部委科技进步二等奖2次。他还积极参加了国家航空航天科技发展战略和立项等的论证与咨询工作,先后对研制航天飞机、国产干线飞机等重大项目提出过重要建议和意见,受到国家和航空航天工业部有关领导的重视与采纳,并被聘为航空航天工业部干线飞机特邀顾问。==人物简历==*1920年4月14日 生于江苏省丹阳县(今丹阳市) *1937年-1941年 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学习,获工学士学位。 *1941年-1943年 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助教。 *1943年-1944年 中央机器厂助理工程师。 *1944年-1945年 中央航空研究院佐理员。 *1945年-1947年 英国布列斯托(Bristol)大学硕士研究生,获科学硕士学位。 *1947年-1948年 英国布列斯托飞机工厂技术员。 *1948年-1949年 英国布列斯托大学博士研究生,获哲学博士学位。 *1950年-1951年 重工业部学习和工作。 *1951年-1955年 南昌飞机制造厂主工程师,设计科代科长。 *1955年 南京航空学院(现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科学研究部主任,研究室主任,副院长,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学报编委会主任,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等。==主要论著==*1、张阿舟,《加强薄板的二元理论》,英国皇家航空学会季刊,1950年,2(1) *2、张阿舟,邓宗彦,丁锡洪,《等跨距等截面(指EJ)连续梁的新解法:差分方程法》,南航学报,1957年,(2) *3、张阿舟,《具有长方形边界的二元弹性问题的直接解法》,南航学报,1957年,(1) *4、张阿舟,《飞机机身大开口静力试验》,南航学报,1958年,(1) *5、张阿舟,《有关应力蒙皮式直机翼的限制扭转的几个问题》,南航学报,1959年,(4) *6、张阿舟、邓宗彦、丁锡洪,《等跨距等截面(指EJ)等弹性支座(指K)连续梁的新解法:差分方程法》,南航学报,1959年,(1) *7、张阿舟,《飞机强度计算》,南京:南京航空学院教材,1959年 *8、张阿舟,《圆环的傅里叶级数解法》,南京航空学院第2次科学报告会论文选集(下),1962年 *9、张阿舟,《应力应变圆》,南航学报,1963年,(1) *10、张阿舟,《柔框机身应力分析》,南航学报,1963年,(2) *11、张阿舟、李岳锋,《频率辨》,南航学报,1964年,(3) *12、张阿舟等,《飞行器振动基础》,北京:航空部教材编审组航空高校统编教材,1976年 *13、张阿舟,《飞行器结构振动的有关问题》,南航学报,1980年,(2) *14、张阿舟、林佳铿,《杆元素和梁元素的动刚度矩阵》,南航学报,1980年,(3) *15、张阿舟、林佳铿,《用连续质量有限元素法求解动力系统的固有特性》,南航学报,1981年,(4);固体力学报,1985年,(2) *16、张阿舟,《结构动力学若干问题的回顾》,南航学报,1982年,(1) *17、张阿舟、林佳铿,《连续质量有限元素法》,南航学报(英文选刊),1982年,1(1);1982年上海国际有限元会议论文集 *18、张阿舟、张令弥,《振动系统参数识别的若干问题与展望》,南航学报,1983年,(1) *19、张阿舟、朱德懋,《阻尼系统的振动分析》,南航学报,1983年,(1);航空学报,1984年,(3) *20、张阿舟,《结构动力学的研究——南航振动研究室成立以来的科研工作》,南航学报,1984年,(3) *21、张阿舟、张克荣,姚起杭等,《振动环境工程》,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1987年 *22、张阿舟主编,《振动数字信号处理程序库》,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年 *23、张阿舟,姚起杭等,《振动控制工程》,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1989年 *24、张阿舟主编,《振动实用工程》,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1991年 *25、张阿舟、赵淳生,《桩—土系统动力特性的新的数学模型》,首届美国计算力学会议,1991年 *26、张阿舟、孙平凡、杨为柱等,《试谈飞机设计一体化教育》,南航学报,1991年,(2) *27、张阿舟,《试论飞机设计人才的培养问题》,南航教育学报,1994年(4)
1,25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