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6,871
次編輯
變更
台湾清华大学
,创建页面,内容为“'''台湾清华大学'''简称清华、清大、NTHU,是坐落于中国台湾省新竹市的一所顶尖级研究型大学,亦是台湾地区最重要的四所…”
'''台湾清华大学'''简称清华、清大、NTHU,是坐落于中国台湾省新竹市的一所顶尖级研究型大学,亦是台湾地区最重要的四所大学(台成清交)之一。在2015年的QS世界大学排名中,台湾清华大学排名第155位。
台湾清华大学(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简称清大(NTHU),始建于1911年,位于中国台湾省新竹市,公立普通高等院校,是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中欧商校联盟,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成员高校。
台湾清华大学的前身为1911年在北京设立的清华学堂,1925年设立大学部,在抗日战争期间,西迁至云南昆明,与当时的国立北京大学、私立南开大学合组成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解放战争之后,清华大学一分为二,北京的清华大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接管,成为了现在的清华大学;清华大学1955年得以在台湾省新竹市复校,成为了现在的台湾清华大学。台湾清华与北京清华更有“一笔写不出两个清华”的说法。台湾清华大学首设台湾清华大学原子科学研究所,1964年恢复大学部。2016年11月1日台湾新竹教育大学并入台湾清华大学。北京清华大学与新竹清华大学现双方合作MOOC课程、学术访问制度及双联学位课程,并与厦门市三方共建“清华海峡研究院”,促进两岸学术及文化交流。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根据台湾清华大学官网显示2017年7月,台湾清华大学共设有理、工、原子科学、人文社会、生命科学、电机资讯及科技管理10个学院。
==优势学科==
根据2016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台湾清华大学共有13个学科挤进全球前200名。其中,电机学科排名全球第40,机械、化工、材料、资讯、化学、统计与作业研究、语言学排名介于51至100,现代语言、生物科学、数学、物理与天文排名介于101至150,商管排名介于151至200。 [24] 根据2018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法学(科法所)介于151至200间。
==教学建设==
培养模式:台当局教育主管部门推动顶尖大学计划,台湾清华每位学生平均获得全台湾各大学学生中最高额补助。台湾清华过去已有许多教育规画,如多元、跨领域学程,通识课程设计,大一不分系双专长计画、繁星计画、国际志工、国际交流学习等计画。在长年思考改进大学部教育,并参考世界著名学府措施后,大学部教育改进工作小组针对教育目标以及校园生活、共同必修课、通识教育作全面性检讨,已提出整体性改进方案。
国际化培养:学校配合校园国际化之目标,积极推动国际学程,外籍学生招生、国际学生交换及就学辅导,截至2015年底,国际学生由125增至157人,增长25% ,达全校人数15%,英语授课数增长15%。并成立国际事务中心,统合国际化相关事务。建置国际学生活动中心,提供国际学生活动及华语文上课之场所,加强对国际学生之服务。 [27]
==合作交流==
1995年12月,沈君山校长率团访问北京清华大学,签定“海峡两岸清华大学交流合作备忘录”。2001年2月,更加强推动两岸学术合作,除与北京清华签订多项合作合约外,也与北大、复旦、苏州、兰州大学合办“莙政学者”交换学生计划。在台湾也与台湾交通大学、台湾中央大学及阳明大学于2002年试办共组“台湾联合大学系统”,并于2008年1月奉台当局教育主管部门核定正式成立,结合四校之教学研究资源,发挥互补性。
==学术期刊==
《清华学报》最早发行于1924年,内容包括自然科学及人文学科领域,后转型为纯汉学期刊,以刊登文史哲论文为主。作者早期有胡适、杨联陞、萧公权、吴大猷、赵元任、傅汉思、蒋硕杰、唐君毅、钱穆、梅祖麟…等,晚近亦有王士元、郑锦全、李方桂、李壬癸、李亦园、萧启庆、黄一农、龚煌城、王德威、孙康宜等海内外重量级学者。学报发行曾因战乱因素中断,1955年清大在台湾复校后,旋即在1956年6月由台湾清华学报社重新发行新1卷1期,成为由校友所支持发行之刊物。当时社址设在台北市中华路,美国集稿处在康州的 New Haven。其时每期售价为新台币80元,美金2元。自1987年起转由台湾清华大学人文社会学院负责编辑及发行,2002年起再转至台湾清华大学出版社。台湾清华学报为一国际性期刊,内容刊载有关中国人文学及社会科学之纯学术性论文,且有严谨的评审制度,因此屡获台当局教育主管部门、台科会之奖励、补助。
==文化传统==
===校训===
台湾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源于周易乾坤二卦,卦辞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缘民国三年冬,梁启超先生来校演讲,讲题为《君子》,即以此辞为中心内容,激励清华学子发愤图强,并把此二卦辞作了如下的诠解:
乾象言:君子自励犹天之运行不息,不得有一暴十寒之弊,且学者立志尤须坚忍强毅,虽遇颠沛流离,不屈不挠;若或见利而进,知难而退,非大有为者之事,何足取焉。人之生子世犹舟之航海,顺风逆风,因时而异。如必顺风而后帆,登岸无日矣。
坤象言:君子接物度量,宽厚犹大地之博,无所不载。君子责己甚厚,责人甚轻。孔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盖惟有容人之量,处世接物,坦然无所芥蒂,望之俨然,此所以为厚也,此所以为君子也。
接着,梁先生又引申勉励清华学生说,“清华学子,荟中西收新文明,改良我社会,促进我政治,所谓君子人者,非清华学草,今日之清华学子,将来即为社会之之鸿儒,集四方俊秀,为师为友,相磋相磨,他年遨游海外,吸表率,语、默、作、止,皆为国民所仿效,设或不慎坏习,惯之传行,急如暴雨,则大事偾矣。深愿及此时机,崇德修学,勉为真君子,异日出膺大任,足以挽既倒之狂澜,作中流之砥柱,则民国幸甚矣!”这次演讲以后,学校即以此八字为校训,作图制徽,永久流传。
校旗与校色,在英文本为一辞(Color),意即以一定颜色制定的,代表学校的旗帜,绶带,徽章等。
大陆易手前清华一直以紫,白二色作为自己的(Color),是否经过学校正式决议,尚未查知,但在最早的英文校歌上(1916年以前)即已有了这样的句子:O Tsing Hua, fair Tsing Hua, college bright, May we be loyal to the purple and the white。当时的中文译文是:噫清华,嘻清华,吾校岿巍,美哉吾校旗,愿日增汝之光辉。
早在民国6年(1917)年以前,学校曾把白色的“自强不息”校徽,印制在紫色的质地上作为校旗,在各种庆典上悬挂,而在一般埸合,特别是印刷品上,则恒以长三角形紫白二色参半,印以中英文校名的旗帜为多用。早年,校友们都把忠诚于自己校旗作为自己神圣的职责,并讴歌赞颂。
新竹清华的校旗,用了传统的紫白二色,紫色为底,中间为英文字母TH所组成的图案,中间有一“清”字,像个展翅的鸟,上有“清华大学”字样。
校歌由来:清华建校之初,即制定了自己的校歌。第一首校歌词皆由外籍女教师Miss Kathorine E. Seelye所作,词为英文,题名“Tsing Hua College Song”但词谱均不出色,兹举其第一段的中文译词如下:
同学少年肝胆相亲,荟萃一堂豪爽;我歌于斯汝其和予,斯校一时无雨。广播令闻,舣立荣名,群雄莫与争衡,谓予不信,请君来临,会当赞和同声。同声,同声,会当赞和同声。
==视频==
===<center> 台湾清华大学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实拍台湾清华大学,一进门就被惊到了,确定不是小区?</center>
<center>{{#iDisplay:g3210d654uh|560|390|qq}}</center>
<center>实拍台湾清华大学内部,跟逛公园似的,大陆清华也这样?</center>
<center>{{#iDisplay:t3236gngm93|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520 教育總論]]
台湾清华大学(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简称清大(NTHU),始建于1911年,位于中国台湾省新竹市,公立普通高等院校,是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中欧商校联盟,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成员高校。
台湾清华大学的前身为1911年在北京设立的清华学堂,1925年设立大学部,在抗日战争期间,西迁至云南昆明,与当时的国立北京大学、私立南开大学合组成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解放战争之后,清华大学一分为二,北京的清华大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接管,成为了现在的清华大学;清华大学1955年得以在台湾省新竹市复校,成为了现在的台湾清华大学。台湾清华与北京清华更有“一笔写不出两个清华”的说法。台湾清华大学首设台湾清华大学原子科学研究所,1964年恢复大学部。2016年11月1日台湾新竹教育大学并入台湾清华大学。北京清华大学与新竹清华大学现双方合作MOOC课程、学术访问制度及双联学位课程,并与厦门市三方共建“清华海峡研究院”,促进两岸学术及文化交流。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根据台湾清华大学官网显示2017年7月,台湾清华大学共设有理、工、原子科学、人文社会、生命科学、电机资讯及科技管理10个学院。
==优势学科==
根据2016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台湾清华大学共有13个学科挤进全球前200名。其中,电机学科排名全球第40,机械、化工、材料、资讯、化学、统计与作业研究、语言学排名介于51至100,现代语言、生物科学、数学、物理与天文排名介于101至150,商管排名介于151至200。 [24] 根据2018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法学(科法所)介于151至200间。
==教学建设==
培养模式:台当局教育主管部门推动顶尖大学计划,台湾清华每位学生平均获得全台湾各大学学生中最高额补助。台湾清华过去已有许多教育规画,如多元、跨领域学程,通识课程设计,大一不分系双专长计画、繁星计画、国际志工、国际交流学习等计画。在长年思考改进大学部教育,并参考世界著名学府措施后,大学部教育改进工作小组针对教育目标以及校园生活、共同必修课、通识教育作全面性检讨,已提出整体性改进方案。
国际化培养:学校配合校园国际化之目标,积极推动国际学程,外籍学生招生、国际学生交换及就学辅导,截至2015年底,国际学生由125增至157人,增长25% ,达全校人数15%,英语授课数增长15%。并成立国际事务中心,统合国际化相关事务。建置国际学生活动中心,提供国际学生活动及华语文上课之场所,加强对国际学生之服务。 [27]
==合作交流==
1995年12月,沈君山校长率团访问北京清华大学,签定“海峡两岸清华大学交流合作备忘录”。2001年2月,更加强推动两岸学术合作,除与北京清华签订多项合作合约外,也与北大、复旦、苏州、兰州大学合办“莙政学者”交换学生计划。在台湾也与台湾交通大学、台湾中央大学及阳明大学于2002年试办共组“台湾联合大学系统”,并于2008年1月奉台当局教育主管部门核定正式成立,结合四校之教学研究资源,发挥互补性。
==学术期刊==
《清华学报》最早发行于1924年,内容包括自然科学及人文学科领域,后转型为纯汉学期刊,以刊登文史哲论文为主。作者早期有胡适、杨联陞、萧公权、吴大猷、赵元任、傅汉思、蒋硕杰、唐君毅、钱穆、梅祖麟…等,晚近亦有王士元、郑锦全、李方桂、李壬癸、李亦园、萧启庆、黄一农、龚煌城、王德威、孙康宜等海内外重量级学者。学报发行曾因战乱因素中断,1955年清大在台湾复校后,旋即在1956年6月由台湾清华学报社重新发行新1卷1期,成为由校友所支持发行之刊物。当时社址设在台北市中华路,美国集稿处在康州的 New Haven。其时每期售价为新台币80元,美金2元。自1987年起转由台湾清华大学人文社会学院负责编辑及发行,2002年起再转至台湾清华大学出版社。台湾清华学报为一国际性期刊,内容刊载有关中国人文学及社会科学之纯学术性论文,且有严谨的评审制度,因此屡获台当局教育主管部门、台科会之奖励、补助。
==文化传统==
===校训===
台湾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源于周易乾坤二卦,卦辞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缘民国三年冬,梁启超先生来校演讲,讲题为《君子》,即以此辞为中心内容,激励清华学子发愤图强,并把此二卦辞作了如下的诠解:
乾象言:君子自励犹天之运行不息,不得有一暴十寒之弊,且学者立志尤须坚忍强毅,虽遇颠沛流离,不屈不挠;若或见利而进,知难而退,非大有为者之事,何足取焉。人之生子世犹舟之航海,顺风逆风,因时而异。如必顺风而后帆,登岸无日矣。
坤象言:君子接物度量,宽厚犹大地之博,无所不载。君子责己甚厚,责人甚轻。孔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盖惟有容人之量,处世接物,坦然无所芥蒂,望之俨然,此所以为厚也,此所以为君子也。
接着,梁先生又引申勉励清华学生说,“清华学子,荟中西收新文明,改良我社会,促进我政治,所谓君子人者,非清华学草,今日之清华学子,将来即为社会之之鸿儒,集四方俊秀,为师为友,相磋相磨,他年遨游海外,吸表率,语、默、作、止,皆为国民所仿效,设或不慎坏习,惯之传行,急如暴雨,则大事偾矣。深愿及此时机,崇德修学,勉为真君子,异日出膺大任,足以挽既倒之狂澜,作中流之砥柱,则民国幸甚矣!”这次演讲以后,学校即以此八字为校训,作图制徽,永久流传。
校旗与校色,在英文本为一辞(Color),意即以一定颜色制定的,代表学校的旗帜,绶带,徽章等。
大陆易手前清华一直以紫,白二色作为自己的(Color),是否经过学校正式决议,尚未查知,但在最早的英文校歌上(1916年以前)即已有了这样的句子:O Tsing Hua, fair Tsing Hua, college bright, May we be loyal to the purple and the white。当时的中文译文是:噫清华,嘻清华,吾校岿巍,美哉吾校旗,愿日增汝之光辉。
早在民国6年(1917)年以前,学校曾把白色的“自强不息”校徽,印制在紫色的质地上作为校旗,在各种庆典上悬挂,而在一般埸合,特别是印刷品上,则恒以长三角形紫白二色参半,印以中英文校名的旗帜为多用。早年,校友们都把忠诚于自己校旗作为自己神圣的职责,并讴歌赞颂。
新竹清华的校旗,用了传统的紫白二色,紫色为底,中间为英文字母TH所组成的图案,中间有一“清”字,像个展翅的鸟,上有“清华大学”字样。
校歌由来:清华建校之初,即制定了自己的校歌。第一首校歌词皆由外籍女教师Miss Kathorine E. Seelye所作,词为英文,题名“Tsing Hua College Song”但词谱均不出色,兹举其第一段的中文译词如下:
同学少年肝胆相亲,荟萃一堂豪爽;我歌于斯汝其和予,斯校一时无雨。广播令闻,舣立荣名,群雄莫与争衡,谓予不信,请君来临,会当赞和同声。同声,同声,会当赞和同声。
==视频==
===<center> 台湾清华大学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实拍台湾清华大学,一进门就被惊到了,确定不是小区?</center>
<center>{{#iDisplay:g3210d654uh|560|390|qq}}</center>
<center>实拍台湾清华大学内部,跟逛公园似的,大陆清华也这样?</center>
<center>{{#iDisplay:t3236gngm93|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520 教育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