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张江舟

增加 28,965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姓名 = 张江舟| 圖像 = [[File:Zjz001.jpg|缩略图|center|[https://p1.ssl.qhmsg.com/dr/270_500_/t015bb77bc47f1aca25.jpg?size=335x415 原图链接]]]| 圖像說明 = | 出生日期 = 1961年 | 國籍 = 中国| 别名 = | 職業 = 画家 | 知名原因 = | 知名作品 = 《走近画家—— 张江舟 》</br>《中国画坛.60一代——张江舟卷》》}} '''张江舟'''  男,1961年生于福建漳州,祖籍安徽定远 。1986  1986 年毕业于中州大学美术系。   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水墨》主编,中国国家画院艺术交流中心主任。   作品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日中水墨合同展,   首届全国人物画展并获优秀奖,全国首届国画家学术邀请展获国画家奖,   中国当代杰出中青年国画家新作展,水墨延伸--中国人物肖像作品展,   中国当代绘画展,水墨本色--当代中国画邀请展等。 <ref>[http://ping99.com/artistinfo/5725.html 艺术家官方网站], [2016-12-14]</ref>  == 个人简介 == 张江舟,男,1961年生,祖籍安徽定远。 现任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院委、研究员。 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委员、 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文化部优秀专家、文化部美术系列高级职称评委、 文化部“群星奖”评委、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评委、“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入选画家。 北京唐风美术馆特聘画家。[[File:Zjz002.jpg|缩略图|右|[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872ac427bb814e10a9da1406b86007a5 原图链接]]]张江舟以创作时间和理论研究的双重成果著称当代中国画坛。作品多以历史事件和现实人生为题,倡导艺术创作、精神性功能和现实文化意义。张江周、范治斌等艺术家在绘画探索道路上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崇尚崇高、壮美、圣洁、博大的大美境界,其作品《热血12.9—北平12.9学生运动》、《高地》、《血祭》、《逝》、《殇.戊子记忆》系列作品,以壮阔的精神气象,深切的人文关怀和鲜明的当代特征,实践着提升人类品质、抚慰人类灵魂、塑造人类理想的推动性功能。《边地风情》系列作品是张江舟艺术实践中的另类成果,画面中由牧人、牦牛、草场、阳光构成和谐生活之大美,透射出作者置身都市繁华,对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美学的无限向往,以远离现代文明的方式,实现着对现代都市文明的深刻反省。 创作实践的同时,张江舟专注于理论的研究,大量论文刊发于各类报刊。其专著《思与境偕》以宽阔的视野、独特的视角、严谨的思辨勾画出当代中国画的创作现状与未来思考。 张江舟 已出版个人画集 二十余部,理论专著两部,大量作品参加全国、国际美术作品展览并获奖。丰硕的创作研究成果和积极向上的学术作为,已使张江舟成为当代画坛具有广泛影响的代表性人物。 == 个人专集 == 出版《走近画家——张江舟》[[File:Zjz008.jpg|缩略图|右|[http://p2.so.qhimgs1.com/bdr/_240_/t01af27a82c6996638e.jpg 原图链接]]]《中国画坛.60一代——张江舟卷》 《名家写生——张江舟人物写生集》 《巨匠之门.中国水墨联盟调查报告——张江舟卷》 《中国画研究院画家作品集——张江舟卷》 《当代中国画家研究丛书——张江舟卷》 《水墨风格——张江舟卷》 《中国画名家书系——张江舟卷》等个人专集。 == 艺术简历 == 1979年 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战地速写》一组发表于《战斗报》;[[File:Zjz009.jpg|缩略图|右|[http://p0.so.qhimgs1.com/bdr/_240_/t01857b5efe34687aa4.jpg 原图链接]]]1981年 《我们正年轻》、《炊》参加全军美展; 《我们正年轻》、《炊》发表于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美术作品集》、《解放军报》、《羊城晚报》; 1983年 在河南大学艺术系(现河南大学美术学院)进修; 1984年 考入中州大学工艺美术专业(现中州大学艺术学院); 1985年 《战士、阵地、祖国》、《十五的月亮》、《第十八张生日照》入选“前进中的中国青年全国美展”,同时发表于《解放军报》、《羊城晚报》; 1987年 毕业于中州大学工艺美术专业(现中州大学艺术学院); 连环画《不贞洁的女人》发表于《中国连环画》; 《门》等5幅作品发表于《时代青年》杂志; 《待渡》等3幅作品发表于《百花园》杂志; 1988年 为河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创作壁画《春天》; 1989年 为某部军史馆创作浮雕壁画《光荣颂》; 1990年 任解放军文艺出版社美术编辑,作文学作品插图和装帧作品100余件; 国画《天高云淡》入选全军美展,并收入《全军美术作品集》; 1991年 油画《大决战》入选全军美展,并获一等奖; 1993年 《逝》入选全军美展,并收入《全军美术作品集》; 创作《祈望》、《热风》等藏区题材作品十余幅,其中六幅参加中国美协“新人新作展”; 1994年 《山坳》入选全国美展,《红尘》等作品发表于《美术》、《江苏画刊》; 长篇连环画《人们崇尚那颗星》由西苑出版社出版; 《敦克尔克大撤退》由九洲出版社出版; 1995年 《红尘》入选“全国人物画大展”并获优秀作品奖,同时收入同名画集; 创作《血祭》等作品十余幅,其中六幅作品发表于《国画家》; 作品《血祭》参加中国国家画院邀请展,另有作品3幅参加“当代杰出中青年国画家作品展”并收入同名画集; 《解放军报》、《文艺报》、《中华儿女》、《军营文化天地》、《桥》、《文化月刊》等报刊分别专文介绍其艺术成就;[[File:Zjz003.jpg|缩略图|右|[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3cc82e2fd4ad496684715b2e6a0bd706 原图链接]]]1996年 任中国国家画院专职画家,参加无锡全国人物画创作研讨会,论文及国画作品刊发于《中国画研究》; 1997年 《大转经》、《磕长头》、《青海湖》参加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国画家学术邀请展”并获奖,此3幅作品同年刊发于《国画家》杂志; 1998年 赴甘南藏区写生,创作《圣途》等作品十余幅其中6幅刊发于《国画家》并同时发表论文《东窗夜深》; 1999年 创作都市题材《99逆光》系列作品幅,参加“水墨延伸——中国画作品展”,同是收入同名画集; 《大转经》和柔石撰写的《张江舟作品述评》一文同时刊发于《文艺报》; 2000年 《OO状态》系列作品10幅和论文《感受困境、搜寻突围》刊发于《美术观察》,同时刊发的还有邵大箴、刘骁纯、杨悦浦、翟墨、范迪安、徐恩存的点评文章; 《99逆光》《OO状态》刊发于《振龙美术》并同时发表论文《遭遇迷茫》,8幅肖像作品收入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画人物肖像集》; 2001年 6幅《OO状态》系列作品参加“水墨本色——当代中国画邀请展”同时收入同名画集; 参加文化部主办的“聚集西部——中国画家西部行”采风团赴甘南、西双版纳写生,写生作品和采风随笔刊发于《中国文化报》和《水墨》杂志《大转经》; 《磕长头》参加“百年中国画大展,同时收入同名画集,并发表于《中国书画报》、《美术》、《水墨》等报刊; 《圣途》参加”全国画院双年展“同时收入同名画家集并发表于《水墨》杂志; 《雕塑西部》等5幅作品参加“聚集西部——中国画家西部行作品展览”同时收入同名画集,并发表于《美术观察》、《美术》、《水墨》、《人民日报》、《中国文化报》等报刊; 《雕塑西部》等3幅作品和徐恩存撰写的《当下空间中的笔墨操作——张江舟访谈》一文同时刊发于《文艺报》; 2002年 参加这个画研究院写生团赴河北写生十余幅作品参加“中国国家画院写生作品展”同时收入同名画集6幅; 《女人屋》系列作品参加中央美术学院主办的“2002水墨本色展”,同时收入同名画集; 《女人河》等6幅作品和《创作札记》一组收入《水墨状态》丛书第一期十余幅作品收入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画典——人物卷》; 《走近画家——张江舟》由天津美术出版社出版;[[File:Zjz005.jpg|缩略图|右|[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eb9bb905dce949dcafbfe14a6076a704 原图链接]]]2003年 《壬午记忆》等5幅作品参加“中国艺术研究院提名展”,同时收入同名画集; 《风》系列作品和梅墨生撰写的《张江舟作品的个性阐释》一文同时发表于《江苏画刊》; 赴韩国参加“中韩美术大会”,作品《边地阳光》在韩国竹圃美术馆展出; 策划并主持“东方之韵——2003中国水墨”活动,该活动由“再识传统——当代中国画成就展”、“解读当代——当代中国画探索展”和“追求卓越——当代中国画论坛”三项内容组成,并出版同名文献集; 《都市记忆》入选“第二届全国画院双年展”并获学术大奖; 2004年 作品入选《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获铜奖; 参加《南京中国画传媒展》、《深圳水墨双年展》荣获第二届全国画院双年展“学术大奖”,同时获2004年度“黄宾虹奖”; 参加《2004黄宾虹获奖画家作品展》,《回望—中国当代画家作品展》; 2005年 中国画《人•物》参加“南京水墨传媒三年展”; 《女人屋》参加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 数十件作品参加“首届中国齐白石国际文化艺术节”、“2005上海青年美术大展邀请展”、“正当代•盛世中国”等十余个全国性展览,并入编同名画集; 《国画研究》、《名画典藏》、《画坛》、《中国画苑》、《艺术中国》、《中国艺术家》、《艺术经典》 《中国画收藏导报》等报刊均有 题报导介绍其艺术成就,被评为“2005年全国最具增值潜力的30位画家”; 赴台湾考察写生,并参加“两岸情深画展”,中央电视台教育频道播出个人专题片; 2006年 《边缘地带》参加“农民•农民——中国美术馆邀请展”; 《暖风》等6幅作品参加《当代中国画名家作品洛杉矶邀请展》; 4幅作品参加“东方墨”——中国当代水墨艺术家邀请展“赴挪威奥斯陆美术学院展出;[[File:Zjz006.jpg|缩略图|右|[http://p9.pstatp.com/large/pgc-image/0ce470557e8c4909ae343ba613708f6e 原图链接]]]有三十余幅作品参加“2006国画家提名展”、“炎黄艺术馆学术委员作品展”等10余项全国性展; 大量作品入编《东方墨》、《东方之韵》、《美的星座》、《当代30位中国画家投资评析》、《当代中国画100家》、《中国画小品集》、《北京画坛》等画集; 《美术观察》、《书画收藏》、《中国画收藏导报》、《艺术跟踪》、《国画家》、《北京晚报》、《新闻晚报》、《中国商报》、《中国经营报》等报刊均有专题报导介绍其艺术成就; 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2006中国画名家年鉴——张江舟卷》; 策划并组织“生活之路——纪念黄胄先生诞辰80周年中国画画家写生作品展”并为画展撰写前言; 8幅写生作品参加展览,并入编同名画集; 作品《惠风和畅》参加“苦心禅境——水墨小品邀请展”; 作品19幅和专题文章刊载于《中国画拍卖》杂志; 作品《玛曲阳光》等刊载于《中国画市场》杂志第9期; 作品《惠风和畅》等刊发于《纸上笔墨》、《炎黄艺术》、《中国鉴宝》、《中国画风景线》、《中国画市场》、《国画指数》等杂志; 作品《宁夏印象》等6幅作品参加郎绍君主持的“笔墨经验专题联展”; 作品18幅刊载于《中国画博览》杂志第一期; 《淡月清晖》等8幅作品刊载于《中国水墨》; 作品《夏山》等6幅作品入编《06年中国画精品集》; 人文艺术出版社出版《当代中国画市场调查报告•张江舟卷》; 《宁夏印象》等12幅作品入编《当代30位画家投资价值评析》; 作品《雕塑西部》、《女人河》和付京生的文章《求索探真•纯化语言——画家张江舟的艺术道路及其艺术成就(二)》刊发于《中国画苑》第三期; 作品《圣途》、《人•物》、《女人河之二》和付京生的文章《精彩回放——画家张江舟的艺术道路及其艺术成就(三)》刊发于《中国画苑》第4期; 《中国书画》杂志第4、第5期刊发国画作品《青海湖》等人物和作品《青海湖》入编《2006中国文化年鉴》; 作品《边地牧归图》等9幅作品入编《国画经典》丛书第一卷,同时配发樊波的评论文章《笔墨纵横中的文化思考——张江舟的绘画心路》; 策划组织“第三届全国画院优秀作品展”,作品《淡月清晖》刊发于《美术观察》杂志第2期;[[File:Zjz007.jpg|缩略图|右|[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eaa561d6adcf43c697e445f19a9a7cdd 原图链接]]]作品《吟月图》、《清晖》、《人物写生》刊发于《美术观察》杂志第6期,同时配发风起的评论文章《笔墨语言与表现题旨的契合——张江舟近作简析》; 作品《宁夏印象》等7幅作品刊发于《中国报道》杂志,同时配发王昭、李尚锟的评论文章《水墨中追求时代圣境》; 作品《淡月清晖》等6幅应邀参加“东方之韵——当代中国画名家作品洛杉矶邀请展”; 《热血一二•九》草图初选入围“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 2007年 作品《景洪记事》、《街市》参加“回归•交融——祖国内地和香港两地美术家交流展”并入编同名画集; 作品《清风》、《边地》、《玛曲秋风》参加“东方墨——中国当代水墨艺术家邀请展”赴挪威奥斯陆美术学院展出,同时入编同名画集; 作品《秋天不单有落叶》等8幅作品参加“水墨品质——2007年度当代中国画学术邀请展”; 作品《世家系列》和付京生的文章《重视生活体验令榛莽变通途——画家张江舟的艺术道路及其艺术成就(四)》刊载于《中国画苑》杂志第一期; 作品《清露》等6幅作品和付京生的文章《永恒专题的表率——画家张江舟的艺术道路及其艺术成就(五)》刊发于《中国画苑》杂志第二期; 《艺术跟踪》丛书第6至15辑持续跟踪报道张江舟艺术行踪“中国国家画院张江舟师生作品展”在郑州美术馆升达分馆举行,同时召开作品研讨会,《国画家》、《美术报》专题报道; 作品《秋的霞色》等3幅作品和专题文章刊发于《世界知识》杂志第七期; 作品《婉风》受邀参加“第三届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国画大家》封面人物专栏刊发论文《恢复绘画本体的当代水墨画》,《壬戌记忆》等国画作品30幅,同时配发樊波的评论文章; 论文《中国绘画的传统性》刊发于《中国画苑》杂志第4期; 作品《溪水清音》等三幅作品和付京生的文章《立足当代文化心理的直觉表现——张江舟绘画艺术美学研究(六)》刊载于《中国画苑》第三期; 《艺术典藏》丛书入编《清露》等国画作品20幅,配发范迪安的评论文章《感觉灰色——张江舟新作片谈》; 《工会博览》杂志第6期刊发《雕塑西部》等国画作品19幅,并配发与付京生的谈话录《把自己变为自己的主题》; 9月,参加“第二届当代中国画学术论坛” 作品《素月》等7幅入编《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丛书,同时配发与付京生的对话录《把自己变为自己的主题》; 作品《日落秋色远》、《湖畔清风》应邀参加“巴黎•中国美术周作品展”; 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中国画名家画系——张江舟卷》,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水墨风格——中国当代名家研究•张江舟卷》; 作品《清露》、《人物写生》和部分文献资料入编《写魂•艺术文献展画集》; 参加“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创作会议,并与工程办公室签订创作委托责任书; 三次参加“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草图观摩会; 2008年[[File:Zjz004.jpg|缩略图|右|[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a7ef61af71ff4660b1a44090eeec9fed 原图链接]]]中国画作品《澜沧江》、《晨光》参加“六〇人物”画展,并刊载于同名画集; 策划组织“新时期中国画之路1978——2008作品回顾展”及学术论坛,该活动在中国美术馆举行,是改革开放30年重要纪念活动之一; 《中国画研究》杂志第二期刊载《张江舟访谈》; 作品《泉》、《秋酣》参加“上和合作组织元首峰会”画展,并入编同名画集; 作品《清晖》、《清露》、《宁夏印象》,参加“写意中国•水墨时代——首届中国当代代表画家水墨成就提名展”在日本名古屋展出,入编同名画集,并担任中国画家代表团团长赴日参加开幕式; 作品《边地阳光》等4幅作品入编湖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美术家精品集》; 组织赈灾笔会,为汶川灾区筹建救灾资金并多次参加民政部、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等单位主办的赈灾笔会,向民政部捐赠大型作品《中国士兵》用于赈灾专项拍卖; 作品《林趣》参加“2008全国中国画学术邀请展”并入编同名画集; 作品《清秋》参加北京大学110周年校庆邀请展; 作品《澜沧江》、《晨光》受邀参加“水墨心境——中国当代水墨展”在中国美术馆、柏林国家博物馆、德累斯顿国家艺术收藏馆分别展出; 带领工作室学生赴胜利油田写生,并出版《中国主流画家影像现在时——张江舟胜利油田写生全纪录》(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 论文《当代中国画创作形态分类与辨析》刊发于《中国画苑》杂志第五期; 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美的嬗变——赏析当代中国画坛50家》入编张修竹的文章《边地,当代与笔墨——赏析张江舟》并配发国画作品《吟月图》; 作品《素月》受邀参加“第22届亚洲国际美术作品展”赴印度尼西亚万隆赛拉塞尔•苏纳尔沃艺术空间展出; 作品《索马里阳光》参加“同一个世界”展,随中国国家代表团赴澳大利亚墨尔本参加展览开幕式,并与澳州艺术家交流; 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艺术与生活——张江舟》,受邀为多兰多•皮特创作肖像画《永远的奥运冠军》,并参加“永远的奥运——奥林匹克史诗画卷展览”; 2009年 完成《热血一二•九》创作,参加“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展”,作品入编同名画集; 《文化参考报》艺术周刊以8个版的篇幅,以《中国水墨名家——张江舟》为题出版特刊; 《全球商业经典》杂志以《穿透灰色的灵魂碰撞》为题,刊发《热血一二•九》和专题评论文章; 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当代 名画家工作室访谈录》入编张江舟访谈,同时刊发《热血一二•九》、《殇•戊子记忆》等作品十余幅; 《中国画观察》杂志刊载张江舟作品专题,并配发樊波的文章《笔墨酣畅•一起清和》; 《殇•戊子记忆》等6幅作品入编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百年中国画经典》; 国画作品《壬午记忆》刊发于《收藏热点》杂志; 作品《吟月图》、《殇•戊子记忆》应邀参加“2009当代最具实力中国画名家邀请展”; 随中国画家写生团赴湖南湘潭、凤凰写生,作品《殇•戊子记忆》系列作品4幅入编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美术60年——60位著名中国画家作品集》; 《红旗》杂志第八期刊发张江舟艺术专题; 《2009中国美术大记事》编入张江舟作品和文献资料; 中国教育电视台摄制播出电视专题片《心存高远志•豪情写诗篇——中国国家画院“名家风采录”之张江舟篇》; 2010年 作品《殇•戊子记忆》等12幅作品入编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盛世收藏•国画卷》; 《艺术镜报》刊发国画作品《热血一二•九》等三幅作品,并配发曹玉林的文章《形而下之艺与形而上之思——张江舟人物画散论》; 《中外文化交流》杂志第12期刊载国画作品《热血一二•九》和《殇•戊子记忆》系列共6幅,同时配发曹玉林的评论文章《形而下之艺与形而上之思——张江舟人物画散论》; 《国画家》杂志、《中国艺术报》刊载“墨海横笛——中国国家画院张江舟工作室师生作品(兰州)展”作品选; 展览于1月15日在兰州美术馆举行开幕式,同时召开作品研讨会; 《中国艺术报》1月8日刊载《热血一二•九》并配发徐涛的文章《“一二•九”创作六法与我——张江舟谈热血一二•九——北平一二•九学生运动》; 作品《殇•戊子记忆之六》参加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写意中国——中国国家画院国画、书法作品展”并入编同名画集; 作品《殇•戊子记忆之六》参加“中国•东盟美术作品展”并入编同名画集; 《中华英才》期刊第22期刊发《高地》、《热血一二•九》、《殇•戊子记忆》等6幅作品,同时配发邓丽君、刘娜的评论文章《张江舟•写意人生大境界》; 《中国美术报》刊发《清月》和采访录,《国酒书画》杂志第5期出版张江舟专号,收入作品50余幅; 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名师写生——张江舟写生集》; 《2010中国美术大事记》编入张江舟新作和文献资料; 中国教育电视台摄制播出专题电视片《理性的思索•感性的光辉——张江舟人物画作品都市系列篇》; 中国教育电视台摄制播出电视片《墨海横笛展• 写意识出——张江舟工作室师生作品(兰州)展》; 2011年 《鉴宝》杂志第一期封面人物专栏刊发张江舟艺术专题; 国画作品《殇•戊子记忆》系列共4幅作品应邀参加“自由的尺度——中国当代水墨关怀名家邀请展(第二回)”并入编同名画集; 《解放军美术书法》第一期刊发《热血一二•九》、《高地》、《殇•戊子记忆》等作品8幅,同时配发《军人:我永远的身份——张江舟访谈录》; 《金钥匙理财》刊发《热血一二•九》等作品8幅,同时配发曹玉林的评论文章《绘画之上,风骨常秀》; 带领工作室学生赴山东烟台大钦岛写生,“墨海横笛——中国国家画院张江舟工作室师生作品(昆明)展”在云南美术馆举行,之后带领学生赴西双版纳写生; 作品《天地词》、《月光赋》参加国家画院30年院庆“东方既白——中国国家画院美术作品展”并入编同名画集; 作品《天地词》、《月光赋》参加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写意中国——中国国家画院国画、书法作品展”,并入编同名画集; 《中国钢笔书法(书画教育)》期刊封面人物,栏目刊发《热血一二•九》、《殇•戊子记忆》等作品4幅,同时配发宓可红采写的专访文章《张江舟•隐喻世界里的大词》; 作品《高地》参加中国文联主办的“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美术作品展览”,并入编同名画集; 作品《殇•戊子记忆》三幅作品入编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水墨语境——当代中国水墨人物画名家作品集》; 《国画风景线》(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编入吴杨的文章《一窗阳光——张江舟片段》并配发作品4幅; 作品《殇•戊子记忆》3幅,《人物写生》4幅应邀参加“盛世水墨•相约金陵——中国画邀请展”并入编同名画集; 《热血一二•九》、《殇•戊子记忆》系列,《人物写生》系列计18幅入编人民美术出版社的《艺术沙龙》杂志第二期,同时配发论文《回复绘画本体的当代水墨画》; 《国家艺术》杂志第二期封面人物,专栏刊发作品15幅,同时配发论文《关于写生》和《回复绘画本体的当代水墨画》。《2011中国美术大事记》入编张江舟新作和文献资料; 中国教育电视台拍摄播出专题片《版纳之约——张江舟西双版纳写生创作亲记》,中国教育电视台摄制播出《墨海横笛——中国国家画院张江舟工作室师生作品(昆明)展》,中国教育电视台摄制播出电视片《薛永年解析张江舟人物画作品》,数字电视“天下收藏”频道录制播出三集电视片《张江舟谈艺录》; 2012年 作品《天地词》、《月光赋》应邀参加“都市•田园——中国美术馆中国画提名展”并入编同名画集; 《边地晨起风亦清》等4幅作品受邀参加“中国风格 ——中国国家画院著名画家邀请展”随中国画家代表团赴美国纽约、华盛顿访问,并与美国相关艺术机构交流,同时参访中国驻纽约领事馆,赴中国驻联合国大使官邸做客; 作品《彼岸风》、《流萤谷》、《清月》参加“艺术•经典——中国国家画院美术作品展”并入编同名画集; 参加“书画频道”赴鄂尔多斯活动,参加“走进鄂尔多斯——当代中国画展”开幕式; 赴汶川采风,为汶川博物馆捐赠作品一幅; 作品《彼岸风》、《流萤谷》、《清月》参加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写意中国——中国国家画院国画、版画邀请展”并入编同名画集; 作品《极地光》等3幅参加“中阿论坛美术作品展”并入编同名画集; 《天地词》、《月光赋》、《殇•戊子记忆》、《热血一二•九》应邀参加“纸上方式——567当代中国水墨艺术家作品展”并入编同名画集; 作品《宁夏写生》等18幅刊载于《藏家》第五期; 《人民政协报》3月9日刊载《当代中国画50家——张江舟作品专题》; 中国教育电视台录制播出电视片《探索创新突破——水墨中国•张江舟中国画特色》; 2013年 《北京广播电视报•人物周刊》刊载《晚钟》、《风语》、《花逝》、《彼岸风》等国画作品等7幅,同时刊载论文《回复绘画本体的当代水墨画》; 《民政协报》2月1日刊载《当代中国画50家——张江舟作品专题》; “生命•墨语——张江舟水墨艺术展”全国巡展,4月至12月在中国美术馆、河南省美术馆、江苏省美术馆、广东省美术馆、西安美术馆、山东省博物馆巡回展出; 折叠编辑本段艺术评价 “张江舟以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齐头并进,学术文章与创作实绩相互映发而显于世”(曹玉林语),其中国画作品 以历史事件和现实人生为题,倡导艺术创作的精神性功能和现实文化意义,崇尚崇高、壮美、圣洁、博大的审美境界。其入选“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的作品《热血12.9—北平12.9学生运动》和《高地》、《士兵》、《大梦典》、《日全食》、《花逝》、《伤恋》、《极地光》、《流萤谷》、《殇·戊子记忆》系列等作品,以壮阔的精神气象,深切的人文关怀和鲜明的当代特征,实践着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和对人类理想的不懈追求。《边地风情》系列作品是张江舟艺术实践中的另类成果,画面中由牧人、牦牛、草场、阳光构成的和谐生活之境,透射出作者置身都市繁华,对田园牧歌式的生活美学的深情向往,以远离现代文明的方式,实现了对都市文化的深刻反省。 创作实践的同时,张江舟专注于理论研究。其论著《思与境偕》以宽阔的视野、独特的视角、严谨的思辨勾画出当代中国画的创作现状与未来思考。 目前,张江舟已出版个人画集二十余种,理论专著两 ,大量作品参加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并获奖。丰硕的创作研究成果和积极的学术作为,已使张江舟成为当代中国画坛具有影响力的代表性人物 [1] == 参考资料 ==
13,85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