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3
次編輯
變更
南梁元帝萧绎妃
,無編輯摘要
徐昭佩是南朝梁武帝第七个儿子萧绎的偏妃,萧绎当时为湘东王,手握重兵镇守江陵。徐昭佩在素蝶向林飞,红花逐风散,花蝶俱不息,红素还相乱的江陵是一个十分活跃的女人。“徐娘半老,风韵犹存”的典故就出在她的身上。徐昭佩美丽,聪明,长于诗词,正值花样年华,加上热情如火的禀性,正是需要爱怜的时候,虽然每天打扮得花枝招展,然而却始终撩不起萧绎的情兴,为此她悒郁寡欢。她在后宫之中紧紧拥抱着情郎暨季江,原以为海枯石烂,此情不移,不料暨季江听说都城已被攻破,在此紧要关头毫无留恋地挣脱了情人的拥抱,一溜烟逃得无影无踪。=人物简介=徐昭佩(?—549年) 徐妃 , 南朝梁元帝萧绎妃。 东海郯县(今山东 省 郯城北)人, 南 梁 朝 齐太尉、枝江文忠公徐孝嗣孙女, 侍中 、 信武将军徐绲 的女儿,可谓名门 之 女 后 , [1] 有姿色。 公元517年(南朝 梁 元 武 帝 萧绎的正妻。 天 监十六年(517 监16 年), 嫁 徐昭佩应召入宫,立为 湘东王萧绎 ,成为湘东 的 王妃 。婚后为萧绎 , 生 下儿子忠壮世 王 子萧方等和女儿益昌公主萧含贞 。承圣元年(552年),萧绎即位为梁元帝,而在那之前徐昭佩早已去世 。 然而 为了挽回情分,徐昭佩不是没有费过心思。萧绎喜欢和文人墨客谈诗论画,为博得欣赏,徐昭佩一改性情,卸下浓妆,轻画娥眉淡扫脸,换上素雅衣裙,摇身成为一位具有诗情画意的才女,手捧香茶,不断出现在萧绎的文人聚会上。徐昭佩自幼好学,和文人雅士清谈品评这点小事难不倒她,稍稍准备,其才华就足以游刃在文人墨客中。多日后, 徐昭佩 发现萧绎非但 没有 姿容 因此生出欣赏,反而总是在她高谈阔论时皱起眉头。她知道,这个男人的心是无论如何都难以挽回了,便不再努力,为遣散忧愁,她喝酒买醉解千愁。 每次酒宴过后,徐昭佩都醉醺醺的,不成体统。萧绎在人前表现得宽宏大量。回宫后,酩酊大醉的徐昭佩数次醉得不省人事而吐在萧绎身上。萧绎的厌恶已经到了极限,自此 ,不 被礼遇 但很少让徐昭佩参加诗酒茶宴 , 去她那里的次 数 更是少得可怜。徐昭佩怨恨日增,既然如何努力都讨不到欣赏,不如让那淡漠疏离更加严重,每 次 戏弄 知道 萧绎 将来,她便只画半面妆容等待丈夫。 由于梁元帝是独眼,一次临幸时,徐妃只作“半面妆”(半面梳妆,半面未妆),知道她是有意嘲笑自己,盛怒之下,携袖而去 , 一连几年不再理睬徐氏。这就是“徐妃半面妆”的故事,李商隐《南朝》诗有“休夸此地分天下,只得徐妃半面妆”之句,后世以“妆半”来称赞其美貌。 她 又 是一个淫荡的女人,常 与 和尚 瑶光寺的 智远道人 、 私通,而且生性妒忌,宫中失宠的姬嫔,徐妃视为知己,常与她们交杯对饮,发现宫女怀孕,则以刀杀之。 梁元帝的朝臣季江,是个美男子,徐妃当时已半老,仍招引季江与之通奸,季江叹气道:“柏直狗虽老犹能猎,萧溧阳马虽老犹骏,徐娘虽老犹尚多情。”(《南史·皇妃传》),后来便以“徐娘半老”,作为年纪虽大,而尚存风韵的妇女的典故。 尤有甚者,徐妃得知贺徽长的俊美潇洒,用“白角枕”写了一首情诗向他求爱,两人情诗往来,给梁元帝得知后,无法忍受,加之自己的爱姬王氏生子后去世,怀疑是给徐氏下毒害死,便逼着徐氏自尽,这时梁元帝还没有称帝。=人物生平=生平概述故事出自南朝梁元帝妃子徐昭佩的故事。徐昭佩年轻时确是一个艳光四射的大美人,但她始终敌不过岁月催人老的事实,妙龄一过,姿色已大不如前,但仍浓妆艳抹的她,却犹存一点风韵。故后世以「徐娘半老」来形容中年妇女风韵犹存。 据《南史》记载,她是前齐国太尉的孙女,梁朝将军徐琨的女儿,当萧绎还在当湘东王时,她嫁给了萧绎。她有严重的性苦闷,对婚姻生活和性生活是不满的,她自恃出身名门显贵,就胆敢以嘲弄皇帝的做法来发泄性苦闷。萧绎眇一目,是个“独眼龙”,于是她在皇帝面前只打扮半边,名曰“半面妆”,她的理由是一只眼睛只能看一半。她嗜酒,常常喝醉,呕吐在皇帝的龙袍上。 萧绎 吃不消她,于是开始疏远她,移情于其他侍妾。 她在独守空房 的 随从 情况下,就找情夫了。先是结识了荆州瑶光寺的一个风流道士智远;后来又结识上朝中的美男子 暨季江 等私通 ,这时她已是个中年妇女,所以这个情夫说:“柏直狗虽老犹能猎,萧溧阳马虽老犹骏,徐娘虽老犹尚多情”,这就是“徐娘半老”的出典 。 而且 后来, 徐昭佩 酷好 又邀请当时的一个叫贺徽的诗人,到一个尼姑庵约会,在“白角枕”上一唱一和。这些行为当然为皇帝所不容,最后萧绎下了决心,借口另一个宠妃的死是徐妃因 妒 忌 而暗下毒手,逼她自杀 , 她只好投了井。 萧绎 余恨未消,又把她的尸体捞起来送还她娘家,声言是“出妻”。徐妃的风流生涯就是这样以悲剧而结束的。 人们常以"半老徐娘"称年老而尚有风韵的妇女,"半老徐娘"一词源于南北朝。徐娘名徐昭佩,是南朝梁元帝的 妃子 。 她年过芳龄,却还着意打扮,风风骚骚,极不得体。于是,有人说:"徐娘半老,犹尚多情。"有关[徐娘"的[风骚"之事,<南史·后妃传下·梁元帝徐妃>中有极简要的记载。宋陈与义诗<书怀>中"开窗逢一笑,未觉徐娘老"两句足见徐娘之风骚。后人便用"半老徐娘"或"徐娘半老"来讽喻那些年过芳龄还风风骚骚,精心打扮的妇女,亦有人自称徐娘,含 有 孕者 自谦自重之意。故不能把"半老徐娘"作贬义词用。=人物经历=徐昭佩是南朝梁武帝第七个儿子萧绎的偏妃,萧绎当时为湘东王,手握重兵镇守江陵。徐昭佩在素蝶向林飞,红花逐风散,花蝶俱不息,红素还相乱的江陵是一个十分活跃的女人。“徐娘半老,风韵犹存”的典故就出在 她 便杀害 的身上 。 后来 湘东王萧绎自幼爱好文学,对政治了无兴趣,更受他父亲的影响,身着布衣,饮食惟豆羔粗粒而已。正当梁武帝在建康城西设立士林馆,延集学者讲学论文的时候, 萧绎 也在风光旖旎的江滨,天天与文人雅士谈玄说道。 徐昭佩美丽,聪明,长于诗词,正值花样年华,加上热情如火的禀性,正是需要 爱 妾王氏 怜的时候,虽然每天打扮得花枝招展,然而却始终撩不起萧绎的情兴,为此她悒郁寡欢,不知如何自处? 最直接的办法莫过于接受丈夫的生活方式,试着打入丈夫的兴趣圈子,因此她一改常态,淡妆素抹地 去 世 参加丈夫的诗酒之会 , 经常与 萧绎 将王氏 左右的文友酬对,从而使她的精神领域与情感生活,得到了相当程度开展与疏解。 尽管她的美艳,她的才情,已经得民了客观 的 死归咎 肯定,然而萧绎仍然丝毫不为所动, 于 是徐昭佩更激越地在她的夫妻生活中投下一副猛药,故意在化装时只化半边脸庞,时人称之为“半面装”。 一个女人搽粉,抹胭脂,涂口红只及半边脸庞,想想看那是个什么样子,不但是糟踏了自己的美貌,更是有意虐待别人的视觉。而徐昭佩则是要借此宣泄她心头的愤怒与不平,甚至用以来羞辱萧绎。 侍女们生怕 徐妃 的这一狠招,会使王爷大起反感,甚至会在盛怒之下弄成可怕的后果。但徐昭佩却要侍女们放一千个心,她说:“王爷父子讲仁义,说道德,断乎不会因这样的小事焚琴煮鹤,顶多只不过是逐出宫会,眼不见心不烦。这样也好,与其维持有名无实的夫妻生活,倒不如另外择人而嫁。”谁知萧绎的修养确实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虽然明明知道徐昭佩故意要意他生气,却视若无睹,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就这样又过了若干年。 当年梁武帝以“天心不可违,人心不可失”为由而当上皇帝,灭了南齐,开始也注意励精图治,观政听谣,访贤举滞,悉罢女乐;尤其自奉俭约,衣食简朴,为听取民情,更设傍木肺石,使下情得以上达,于是到处出现一片升平气象。但他老人家有一个最大的弱点,就是尊信佛教,相传和尚头上留戒疤,就渊源于梁武帝。梁武帝三次出家,三次被赎身再为皇帝,除了天天诵经念佛之外,更常往同泰寺讲经说法,常常夜以继日,一连讲上七、八天才告一段落。那时全国僧尼只几全国人口的一半,仅建康一地,便有佛寺五百余所。梁武帝再也没有统一中国,澄清天下之志。国事多流于形式,终于酿成侯景之乱 。 侯景本是北朝东魏中原地区的 太 清 守,因与东魏宰相高澄有隙,以河南之地来降。这本是一件好事,但梁武帝 三 年(549年) 下五下,又使反复小人侯景转过来反梁,对侯景的叛乱,开始梁武帝还大言不惭地说:“是何能为?吾折鞭以答之。”但不久建康就被攻破,梁武帝在幽禁中死去。 侯景之乱平定后 ,萧 方等去世 绎在江陵即帝位,改元承圣 , 成了 梁元帝 便越发痛恨 , 徐昭佩 被册封为贵妃。然而萧绎仍旧习不改 , 于 依旧以读书属文为乐,动辄与文武百官讲授老庄的道经,久久不倦。徐昭佩仍然 是 逼令 深宫寂寞,芳华虚度,这时 她 自杀 已经年近不惑了 。 萧绎对后宫佳丽均不屑一顾,于是宫人们纷纷找寻情感出路, 徐昭佩 在大势所趋的情况下,终于按捺不住。她找到一位眉目俊秀,举止风雅的美少年暨季江。初时还 自 知 遮遮掩掩,后来居然公开来往,每当萧绎在龙光殿上与群臣大谈老庄之道时,也正是徐贵妃与暨季江在深宫内苑中尽情欢乐的时候。 有人曾开玩笑地问暨季江:“滋味如何?”暨季江毫无隐讳地回答:“徐娘老矣,犹尚多情。”或者回答:‘’徐娘虽老,风韵犹存!”后世形容中年妇人的风情 不 能幸免 减,常说:“徐娘半老 , 风韵犹存。” 便 投井 是由此而来。 暨季江的轻薄话很快传到了梁元帝萧绎的耳朵里,奇怪的是他仍然无动于衷,左右的都为之愤怒不已,但也无可奈何; 梁元帝久滞江陵 而 死 不还旌建康,使得与梁国接壤的西魏大起恐慌,因为江陵靠近西魏,以为萧绎是要进攻西魏,于是紧急整军经武,准备向江陵用兵。根据西魏的估计:梁元帝萧绎跃军沔南,还旌建康,乃是上策;退保子城,峻其陴谍,以待援军,乃是中策;若难以移动,据守江陵,乃是下策。经过周密部署,西魏大将于瑾领军五万直追江陵。 其实连老婆都不爱,老婆偷人连醋都不会吃的皇帝,哪里知道什么上策、中策、下策,他纯粹是沉浸在老庄之道中。等到西魏大军围困江陵,他尚且集合百官大谈老庄之道,及至敌兵攻城甚急,他登城近视敌情,还口占一诗,群臣中竟然也还有唱和的人,迂腐如此。不由人不浩叹 。 南城已陷,火光冲天, 萧绎 来到东阁竹殿,命左右尽烧古今图书十四万多卷,又用宝剑狂坎竹柱,仰天长叹:“文武之道,今夜尽矣!” 而这时徐昭佩早已去世了。 梁朝自萧衍开国以来,崇尚佛学,推崇儒学。在历史最大的特点是以文学的兴盛,光耀文坛。像梁武帝的《河中之水歌》、《临高台》、《江南弄》、《子夜歌》等都为人津津乐道。他的长子萧统,也就是昭明太子常说:“山水有清音,何必丝竹。”如今我们时常阅读的《昭明文选》,就是他替我们留下的文章精华。其他如沈约的“回声八病之说”,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都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不朽的地位。 徐娘是个才女,又是天下绝色,这是不容怀疑的,且老了依旧很风流,这就惹出许多麻烦来。才色双全,又得皇帝宠,还缺什么呢?后来她发觉皇帝是个作家,平常与一些很著名的文人雅士在一起,还有很时髦的大和尚等高谈玄学佛意,这些人都是老子天下第一的,一个小女人在这些重量级的知识分子前面,她那一点小才气显得微不足道,他们根本不 把她 尸体还给 放在眼里,这使她感到很孤独和伤心,想自己贵为皇妃,又有才貌,竟是这样微不足道。再说,南朝经东晋170多年,刘宋齐80年,到梁时,南京已经在萧衍手上建成了一个世界第一大城市,世界各国的富商云集南京,南京城日来往船只有数万艘,南朝已富甲天下。各种思想也传入南朝,西汉的独尊儒术传统已被废除,佛教作为一种学术已大张旗鼓地被引进。梁武帝三次逃离皇宫不当皇帝去做和尚,南京的寺庙如当今的歌舞厅一样星罗棋布。这些社会因素,在某种程度上也刺激了 徐 昭佩的反传统行为,浓妆艳抹参加你们士林馆的学者论坛不行,素面朝天参加萧绎的作 家 诗酒之会也不行,左右为难,便有了左边脸妆,右边脸不妆的“半面妆”。出奇招怪招,是南朝文人惯用的手法,徐昭佩受此文化影响,出了“半面妆”这一怪招,然这怪招在当时没有市场 , 丈夫萧绎只装没看见。不像木子美芙蓉姐姐李宇春一出便轰动天下。有学者 说 徐娘画半面妆时脸上是沿鼻梁中间画了线的,我认为这是虚构的情节。我理解是徐娘首先是有艺术气质的女人,女人的半面妆和文革中的阴阳头差不多,不过前者 是 出妻 女人反传统的表现,后者是虐待性的 。 =相关史料=《梁书列传第一》 世祖 徐 妃,讳 昭佩 ,东海郯人也。祖孝嗣,太尉、枝江文忠公。父绲,侍中、信武将军。天监十六年十二月,拜湘东王妃。生世子方等、益昌公主含贞。太清三年五月,被谴 死 后 ,葬 于 江陵瓦官寺。 萧绎写了 =徐妃格=别名:半妆 格规:谜底须用两字以上的同旁部 首 字的词或组词。 格法:摒除谜底每个字的左边或右边的同旁字。 来源:‘徐妃格’名取自 《 荡妇秋思赋 南朝后妃传 》 来描述 中徐妃的故事。因徐妃常化半面妆,故谜引以作格只作半边猜。 徐妃格命名出于典故。据唐李延寿撰《南史)卷十二中记载:南北朝的梁元帝只有一只眼睛,他有一个名叫 徐昭佩的 淫秽行 妃子,徐妃作风不好,又嫌弃皇帝貌丑,因此每当皇帝入室,徐妃“必为半面妆以候”,即画半面的妆,“帝见则大怒而去”。唐李商隐诗有“只得徐妃半面妆”,故又称“半妆格”。这就是徐妃格的来历。谜底只读“半面”,去扣合谜面,还必须添上相同的偏旁部首(不一定非左右结构),才能构成“全面”的谜底。 谜例:⒈童威、童猛(鸟名)鹦鹉 ⒉急死人(词汇) 憔悴 释例:例⒈谜底‘鹦鹉’,各去右边同旁的‘鸟’字,以‘婴武’ 照应题句。例⒉谜底‘憔悴’,各去左边同旁的‘心’部, 余‘焦卒’照应题句。 例:甲乙丙 打当代诗人名一 谜底为“少丁”各加一相同偏旁“氵”组成“沙汀”,即 为真正谜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