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李克正

增加 63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图像 =
[[File:李克正.jpg|缩略图
|center|[https://p1baike.ssl.qhmsgso.com/t018f8a2ed9823e904b.jpg 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5044174&sid=5271027 原图链接] [https://baike.so.com/doc/5044174-5271027.html 来自360图片]]]| 图像说明 =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 出生日期 = 1949年4月18日
| 逝世日期 出生地点 = 南京
| 国籍 = 中国
| 职业 = 授,美国数学会会员育科研工作者
}}
=== ''' 李克正 ===1949 ''',男,1949 年4月18日生于 [[ 南京 ]] , 现为 [[ 首都师范大学 ]][[ 教授 ]]<ref>[https://math.cnu.edu.cn/xwzx/158396.htm 数学科学学院举办“首师大算术代数几何论坛暨庆祝李克正教授70寿辰学术会议” ],首都师范大学, 2019-04-24</ref> 。目前为中国数学会教育委员会委员, 中国科学等杂志的编委, [[ 《中学生数学》]] 杂志主编, 中科院数学机械化中心等学术组织的委员和 [[ 南京大学 ]] 等学校的兼职教授,美国数学会会员 。 
== 人物简介 ==
''' 李克正''' ,男,1949年4月18日生于南京, 现为首都师范大学教授。1985年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获 [[ 博士 ]] 学位, 毕业后在美国芝加哥大学任狄克森讲师两年, 回国后在南开数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和首都师范大学任教。曾中、短期访问[[日本]]、[[ 法国]] [[ 美国]] [[ 英国]] 、[[瑞士]]、[[越南]]、[[ 韩国]] 及[[台湾地区]] 地区 等。曾被邀请在日本数学会年会做1小时特别讲演。为数学天元基金的发起人之一 <ref>[https://www.gerenjianli.com/Mingren/90/oei1d2bcaa.html 李克正 ],名人简历网</ref> ,曾任数学天元基金学术领导小组成员八年, 并负责人才培养项目。目前为中国数学会教育委员会委员, 中国科学等杂志的编委, [[ 《中学生数学》]] 杂志主编, 中科院数学机械化中心等学术组织的委员和南京大学等学校的兼职教授, 美国数学会会员。[1]
== 求学经历 ==
1979年10月,他被中科院公派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数学系读研,1980年入学后,不久即破格获奖学金,1985年5月获博士学位。
他的博士论文后来发表于最有影响的杂志之一 Mathematische Annalen 上 (见 [1]) ,菲尔兹奖获得者 Faltings 亲自为该文撰写评论(见 1989 年的 Math. Review)。毕业后,李克正受聘到芝加哥大学任狄克森讲师(L.E. Dickson Instructor)。在美国经济景气,工作机会很好的情况下,为发展我国的的代数几何学科,于1987年7月毅然回国。
== 回国工作 ==
回国后,李克正先在天津南开数学研究所工作,1988 年与[[ 程民德]] [[ 吴文俊]] [[ 胡国定]] [[ 谷超豪]] [[ 冯康]] [[ 王元]] [[ 杨乐]] [[ 齐民友]] [[ 堵丁柱]] 十名学者共同发起"21 世纪中国数学展望"会议,提出"在 21 世纪数学率先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目标,国家教委主任李铁映和陈省身先生在会上做了重要报告。此后在中央和各、有关部委的支持下,建立了数学天元基金,这一会议和天元基金的建立对此后我国数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李克正曾任数学天元基金学术领导小组成员八年。1989年1月,李克正回到中国科学院,在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 (现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工作至2005年,此后到首都师范大学工作。
在此期间,他主持和参与主持了很多全国性或国际性的学术活动,包括
此外还曾多次在全国性的讲习班和研讨班讲学及参与中、小学数学普及和竞赛,担任中国数学会交流委员会委员和组织委员会委员,多个学术刊物的编委(数学通报, 数学学报, 系统科学与数学,中国科学等),多个学术组织的成员(中科院数学委员会副组长,国家教委数学暑期学校学术委员,北京市数学学科评审组成员,中科院晨兴数学中心、数学机械化研究中心等机构的学术委员等)和多个学校的兼职教授。
在此期间,李克正在群概形作用论方面的工作(见 [2]) 奠定了几何表示的基础。他与著名学者 F. Oort 合作,在多位杰出数学家的工作的基础上,历经近 10 年的时间,系统地解决了超奇阿贝尔簇的分类和参量空间结构问题,并写成专著作为最权威的专著系列 Springer Lecture Notes in Mathematics 之一出版(见 [4]) ,成为该方向最有影响的专著。该书出版后引出很多后续的工作,书中有些猜想和问题现在已被彻底解决。除此之外,李克正还做了其他多方面的研究工作,包括代数几何(见 [6], [7], [15]) 、复几何(见 [12]) 、力学(见 [14])数论(见 [17]) 等方面的工作。
在此期间,李克正曾应荷兰科学组织(NWO)算术代数几何项目聘任在荷兰访问一年,应邀访问德国马普数学所(Max-Planck-Institut f\"ur Mathematik)10 个月,并应邀到日本、法国、美国、英国、瑞士及台湾地区等作中短期访问。他曾应邀做过多个荣誉性的报告,如日本数学会年会的一小时特别讲演,全国代数会议作一小时报告等。
李克正致力于算术代数几何学科的发展,主持了新学科建设、教学系统的改革等方面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他在多项学术活动中系统地讲授了多个学科前沿的课题,并写出交流讲义(见 [3], [8], [9], [13]) ,这些讲义已成为重要的教材和参考书。在人才培养方面他也花费了很大的精力,培养出多名质量很高的硕士和博士,并出版了多部研究生教材(见 [5], [11], [16]) 。其中《交换代数与同调代数》([5]) 在出版后被国内外多个学校 (如四川大学、青岛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等) 用作研究生教材和参考书。著名代数学家、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教授T.Y. Lam评价说, 该书是该方面的参考书中内容非常丰富且写得最为精炼的。
李克正自回国以来一直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或数学天元基金重点项目参加者,并曾主持多项中科院基金项目, 包括担任一项重要方向项目的首席科学家。目前在首都师范大学已指导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30余名。
[2] K. Li: Actions of group schemes (I). Compos. Math. 80 (1991), 55-74
[3] 李克正: [[ 《群概形及其作用论讲义》]](1996)
[4] K. Li \&\ F. Oort: Moduli of Supersingular Abelian Varieties,LNM 1680. Springer (1998)
[5] 李克正: [[ 《交换代数与同调代数》]],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教学丛书, 科学出版社 (1998),第二次印刷(1999)。(该书曾被美国加州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等学校采用为 教学参考书,并被评价为该方面的参考书中内容非常丰富且写得最精炼的。)
[6] K. Li: Automorphism group schemes of finite field extensions.(1998),第二次印刷(1999)。(该书曾被美国加州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等学校采用为教学参考书,并被评价为该方面的参考书中内容非常丰富且写得最精炼的。)
[6] K. Li: Automorphism group schemes of finite field extensions.Max-Planck-Institut f\"ur Mathematik Preprint Series 2000 (28)
[7] Ke-Zheng Li: Push-out of schemes and some applications. Max-Planck-Institutf\"ur Mathematik Preprint Series 2000 (29)
[8] 李克正:[[ 《参量空间理论讲义]] 》(2001)
[9] 李克正:[[ 《晶体上同调初步》]](2003)
[10] 李克正:[[ 《李群与李代数讲义》]](2003)
[11] 李克正:[[ 《代数几何初步》]], 大学数学科学丛书-2 (为数学天元基金支持的丛书), 科学出版社 (2004)
[12] Ke-Zheng Li: Vector fields and automorphism groups. 2004 代数几何学シソポジューム记录 (2004), 119-126
[13] 李克正:[[ 《作为参量空间的志村簇》]](2005)
[14] Equations of Rigid Body Dynamics and Global Solutions, preprint (2006)
[15] Ke-Zheng Li: Quotients of Actions by Linear Group Schemes, preprint (2006)
[16] 李克正:[[ 《抽象代数基础》]], 研究生数学丛书 6. 清华/Springer 出版社 (2007)
[17] Kezheng Li: A Geometric Proof of Mordell's Conjecture for Function Fields(arxiv)
=== 参考 资料:=来源==1. 2012年北京市第八届 [[Category: 学名师奖授]] [[Category: 李克正 . .首都师范大 . 2013-11-18词条标签: 行业人物 教师 人物家]]
29,41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