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顱內動脈瘤

增加 233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臨床表徵==
典型的臨床表現為突然發生嚴重的頭痛及頸部僵硬。可能伴隨著以下症狀:意識喪失、噁心、嘔吐、局部神經學異常。少部分病人以眼瞼下垂或複視表現。
== 顱內動脈瘤破裂的診斷==
以無顯影劑的腦部斷層為主,在出血後24小時內,高達92%可發現蜘蛛膜下腔出血,若斷層攝影無發現可採取腦脊髓液做測試,有無蜘蛛膜下腔出血。腦血管攝影仍是診斷顱內動脈瘤的最標準檢查,CTA及MRA因技術的進步,有可能於未來成為診斷顱內動脈瘤的另一種利器,TCD可用來診斷及監測血管痙攣
== 併發症與治療==顱內動脈瘤破裂後引發的蜘蛛膜下腔出血,臨床上最常見的併發症為:(1)再出血。(2)血管痙攣。(3)水腦症。(4)癲癇。(5)低血鈉。<ref>[https://www1.cgmh.org.tw/intr/intr4/c8230/Page/PI-Show.asp?id=21 顱內動脈瘤],顱內動脈瘤-高雄長庚紀念醫院</ref>
是指手術者從病人[[鼠蹊部]]穿刺動脈後,在X光的導引下將導管緩慢送至腦部,在整個導引過程中,導管僅在血管內行進,不會接觸到腦組織或神經。待導管進入動脈瘤管腔內後,手術者將一定數量的彈簧線圈由大到小逐一塞入動脈瘤。隨著彈簧線圈的增加,這些線圈便會在動脈瘤管腔內交織一塊兒,就好像一團棉線球將整個動脈瘤塞住一樣,使血液不再流進動脈瘤,進而達成治療動脈瘤、拆除不定時炸彈的任務。這樣的過程,完全不需要開腦,只需要在鼠蹊部穿刺一個不到一公分的傷口即可完成。這種安全、復原時間短、且高成功率的微創技術,已被醫界所接受,於全世界也成為治療動脈瘤之主流技術。
在台灣,健保給付經申請核可後之彈簧線圈,因此若不需其他特殊醫材,病人也無需自費接受這種微創手術。<ref>[https://sdm.cgh.org.tw/DL/14_1.pdf 治療方式,顱內動脈瘤-國泰綜合醫院</ref>
===不宜外科手術的情況===
A. 顱內動脈瘤位於不易手術之解剖位置,應優先考慮血管內栓塞治療。
B. 年紀大於八十歲,且屬Hunt 第五級或全身健康狀況差的病患,不適合手術治療。
===宜外科手術的情況===
年紀小於七十歲,屬Hunt 第一級至第四級,同時全身健康狀況佳的病患,如果動脈瘤位於易手術之解剖位置,適合手術治療。
===手術的時機 :===
Hunt 第一級至第四級的病患,在沒有腦部動脈痙攣收縮(vasospasm)及嚴重腦浮腫的情況下,手術可盡早施行。
33,15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