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913
次編輯
變更
河东薛氏家族介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B3DDF4" align= center| '''<big>河东薛氏</big>''' |- |<center><img src=https://inews.gtimg.com/newsap…”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B3DDF4" align= center| '''<big>河东薛氏</big>'''
|-
|<center><img src=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3036006625/1000 width="285"></center>
<small>[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3036006625/1000 来自网络的图片]</small>
|-
| align= light|
|}
'''河东薛氏家族介绍'''[[河东薛氏]]是汉唐时期屈指可数的海内望族,关西六大姓(韦裴薛杨柳杜)之一。《新唐书》载有柳芳氏族论:“关中亦号'郡姓',韦、裴、柳、薛、杨、杜首之”。即河东薛氏为当时的关中郡姓(函谷关以西的著名士族)的代表之一。下面一起了解一下河东薛氏。<ref>[https://www.gugong.net/wenhua/40748.html 河东薛氏家族介绍 故宫历史网] </ref>
==河东薛氏是什么家族==
河东薛氏并非世居河东的土著,而是由蜀迁来的少数民族的一支,形成于三国时期。蜀灭亡后,薛氏举宗五千户徙于河东汾阴,并以汾河以南、黄河以东为大本营。根据《新唐书》记载,河东薛氏分为南祖、西祖两个房支。薛氏原为武力强宗,再加上所处地理位置特殊,使得河东薛氏在晋隋之际成为不同政权争相拉拢的对象。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河东薛氏由地方豪强发展为文官武将盈门的一流士族,官至五品以上者三百余人,驸马二十余人,获封公爵侯爵的主要家族分支三十多支。南北朝时期,河东薛氏兴建或占据的壁垒主要有薛永宗垒(又名临汾垒,今山西临汾附近),薛强垒/薛通城(原万泉县城/泰州府城,今山西万荣县万泉乡),杨氏壁(今陕西韩城附近),以及华阴魏长城(今陕西渭南华阴附近)等。
河东薛氏陆续涌现出隋代著名诗人薛道衡,西秦霸王薛举,薛仁杲,薛仁越父子,唐代父子宰相薛元超、薛稷,名将薛万钧、薛万彻兄弟,名将薛仁贵,薛讷父子,明代著名理学家薛瑄, 鄞国公柱国大将军阳武侯薛禄等一大批杰出人才。
河东薛氏是蜀汉灭亡后从蜀地内迁至河东的一支豪强家族。十六国时期由于长期紊乱的政治局势,再加上它雄厚的地方实力,薛氏一直采取“凭河自固”的政策对抗各民族政权,具有很强的分裂性和割据性。国家的统一需要地方势力的支持,随着北魏统一黄河流域,薛氏也开始由地方性向中央性转变。尽管薛氏各分支的中央化程度是不同的,但到北朝末年,其主要房支基本整合到中央政权之中,成为促进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社会力量。
《[[北史·薛辩传]]》在《[[魏书·薛辩传]]》基础上,增加了其父亲薛强的大量事迹。此外《北史·薛修义传》相比《北齐书·薛修义传》也增加了不少内容。但这些增加的内容,《资治通鉴》没有采用。此外,据薛元超墓志和薛修义墓志来判断,这些增加的内容可信度不高,基本上是为了掩饰河东薛氏来自蜀人的痕迹。
河东薛氏,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支著名的世家大族,也是一支颇有特色的大族。虽然魏晋、隋唐时期的各种姓氏书和《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都把薛氏的家族渊源追溯到两汉以来的高门——兖州薛氏。但实际上河东薛氏原先不过是蜀中的一支具有浓厚少数民族风习的豪酋。在蜀汉灭亡之后,才由蜀中迁徙到了河东地区。从魏晋之交到北朝初年的百余年间,河东薛氏逐渐发展成为一文具有强大地方势力的豪强大姓,整个家族也衍化成若干枝系。
薛氏与河东薛氏并非同义,河东一词的记载大概来源于《[[禹贡]]》关于九州的记载,当时的河东属于冀州的势力范围。自汉代以来,河东所辖的地区范围不断发生变化,但其疆界基本上以现代的山西西部为中心,有时也包括今河南北部、安徽北部的一小部分。这虽是一个弹丸之地,但由于它介于两大名都长安和洛阳之间,与其它州郡形成众星捧月之势,形成了当时中原所在地的中心。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自然会成为当时各民族政权的必争之地,这对于经济、文化都相对发达的河东而言,必定是一场浩劫。作为当地的豪族势力,要想获得生存,必然会不断与各民族政权之间发生关系,这也是薛氏生存的政治大环境。<ref>[https://baike.baidu.com/item/%E6%B2%B3%E4%B8%9C%E8%96%9B%E6%B0%8F/8386392 河东薛氏 百度] </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
| style="background: #B3DDF4" align= center| '''<big>河东薛氏</big>'''
|-
|<center><img src=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3036006625/1000 width="285"></center>
<small>[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3036006625/1000 来自网络的图片]</small>
|-
| align= light|
|}
'''河东薛氏家族介绍'''[[河东薛氏]]是汉唐时期屈指可数的海内望族,关西六大姓(韦裴薛杨柳杜)之一。《新唐书》载有柳芳氏族论:“关中亦号'郡姓',韦、裴、柳、薛、杨、杜首之”。即河东薛氏为当时的关中郡姓(函谷关以西的著名士族)的代表之一。下面一起了解一下河东薛氏。<ref>[https://www.gugong.net/wenhua/40748.html 河东薛氏家族介绍 故宫历史网] </ref>
==河东薛氏是什么家族==
河东薛氏并非世居河东的土著,而是由蜀迁来的少数民族的一支,形成于三国时期。蜀灭亡后,薛氏举宗五千户徙于河东汾阴,并以汾河以南、黄河以东为大本营。根据《新唐书》记载,河东薛氏分为南祖、西祖两个房支。薛氏原为武力强宗,再加上所处地理位置特殊,使得河东薛氏在晋隋之际成为不同政权争相拉拢的对象。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河东薛氏由地方豪强发展为文官武将盈门的一流士族,官至五品以上者三百余人,驸马二十余人,获封公爵侯爵的主要家族分支三十多支。南北朝时期,河东薛氏兴建或占据的壁垒主要有薛永宗垒(又名临汾垒,今山西临汾附近),薛强垒/薛通城(原万泉县城/泰州府城,今山西万荣县万泉乡),杨氏壁(今陕西韩城附近),以及华阴魏长城(今陕西渭南华阴附近)等。
河东薛氏陆续涌现出隋代著名诗人薛道衡,西秦霸王薛举,薛仁杲,薛仁越父子,唐代父子宰相薛元超、薛稷,名将薛万钧、薛万彻兄弟,名将薛仁贵,薛讷父子,明代著名理学家薛瑄, 鄞国公柱国大将军阳武侯薛禄等一大批杰出人才。
河东薛氏是蜀汉灭亡后从蜀地内迁至河东的一支豪强家族。十六国时期由于长期紊乱的政治局势,再加上它雄厚的地方实力,薛氏一直采取“凭河自固”的政策对抗各民族政权,具有很强的分裂性和割据性。国家的统一需要地方势力的支持,随着北魏统一黄河流域,薛氏也开始由地方性向中央性转变。尽管薛氏各分支的中央化程度是不同的,但到北朝末年,其主要房支基本整合到中央政权之中,成为促进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社会力量。
《[[北史·薛辩传]]》在《[[魏书·薛辩传]]》基础上,增加了其父亲薛强的大量事迹。此外《北史·薛修义传》相比《北齐书·薛修义传》也增加了不少内容。但这些增加的内容,《资治通鉴》没有采用。此外,据薛元超墓志和薛修义墓志来判断,这些增加的内容可信度不高,基本上是为了掩饰河东薛氏来自蜀人的痕迹。
河东薛氏,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支著名的世家大族,也是一支颇有特色的大族。虽然魏晋、隋唐时期的各种姓氏书和《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都把薛氏的家族渊源追溯到两汉以来的高门——兖州薛氏。但实际上河东薛氏原先不过是蜀中的一支具有浓厚少数民族风习的豪酋。在蜀汉灭亡之后,才由蜀中迁徙到了河东地区。从魏晋之交到北朝初年的百余年间,河东薛氏逐渐发展成为一文具有强大地方势力的豪强大姓,整个家族也衍化成若干枝系。
薛氏与河东薛氏并非同义,河东一词的记载大概来源于《[[禹贡]]》关于九州的记载,当时的河东属于冀州的势力范围。自汉代以来,河东所辖的地区范围不断发生变化,但其疆界基本上以现代的山西西部为中心,有时也包括今河南北部、安徽北部的一小部分。这虽是一个弹丸之地,但由于它介于两大名都长安和洛阳之间,与其它州郡形成众星捧月之势,形成了当时中原所在地的中心。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自然会成为当时各民族政权的必争之地,这对于经济、文化都相对发达的河东而言,必定是一场浩劫。作为当地的豪族势力,要想获得生存,必然会不断与各民族政权之间发生关系,这也是薛氏生存的政治大环境。<ref>[https://baike.baidu.com/item/%E6%B2%B3%E4%B8%9C%E8%96%9B%E6%B0%8F/8386392 河东薛氏 百度] </ref>
==参考文献==
{{Ref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