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食物恐新症

移除 446 位元組, 1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center>''' 食物恐新症'''<br><img src="https://cdn.helloyishi.com.tw/wp-content/uploads/2019/12/%E4%B8%8D%E6%95%A2%E5%9A%90%E6%96%B0%E9%A3%9F%E7%89%A9%EF%BC%9F%E8%B6%81%E5%B9%BC%E6%99%82%E7%9F%AF%E6%AD%A3%E9%A3%9F%E7%89%A9%E6%81%90%E6%96%B0%E7%97%87.jpg" width="300"></center><small>[https://helloyishi.com.tw/parenting/childrens-health/other-child-health-issues/what-is-food-neophobia/ 圖片來自 Hello 醫師]</small> |}  「食物恐新症」 (Food neophobia)是一種進食的「厭新」傾向,對於未曾接觸的食物,因為不熟悉而對新食物感到恐懼,在吃以前就抗拒且不願意嘗試。其實大多數人都經歷過食物恐新的時期,但每個人害怕的程度不同,最常出現在幼兒時期,尤其 2~6 歲是食物恐新症的高峰,若在這時疏忽了孩子「拒絕嘗鮮」的狀況,恐帶來日後飲食的健康問題。<ref>[https://heho.com.tw/archives/251194 食物恐新症],Heho健康</ref>」
食物恐新症的發展和個人生理、心理、經濟、社會文化等多種因素有關,甚至可能與人類演化有關,是與生俱來排斥陌生食物的一種防禦機制。在過去為了避免生病、受傷,選擇不亂吃東西,以防止有毒物質吃下肚。因此某程度上,不願意嘗試新食物、對不熟悉的食物感到害怕都是正常的。
研究指出,食物恐新症可由 [[ 遺傳 ]] 解釋,換句話說,基因也決定了是否偏好某種口味,而這取決於味覺感受的個體差異,每個人對酸、甜、苦、鹹等有不同程度的感知。有些小孩對於苦味的耐受度較高,就比較能接受具苦味的綠色蔬菜,反之,有些一看到[[蔬菜]]上桌連忙拔腿就逃。<ref>[https://heho.com.tw/archives/251194 食物恐新症],Heho健康</ref>」
==克服「食物恐新症」==
根據 [[ 芬蘭 ]] 的研究指出,若在兒童2至6歲養成飲食習慣的關鍵期未能充分改善食物恐新症,很可能因為攝取 [[ 營養素 ]] 不均衡,導致日後提升罹患 [[ 心血管疾病 ]] 或第2型 [[ 糖尿病 ]] 的風險。對此提出6招飲食對策,幫助孩子養成正確飲食習慣。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3、改變食物型態
試著用不同的方式提供食物,例如把 [[ 紅蘿蔔 ]] 切成花型或小圓球狀;或是改變烹調方式,像是不吃 [[ 苦瓜 ]] 但喝苦瓜雞湯,不吃 [[ 紅豆 ]] 湯但吃紅豆冰棒。
4、避免威脅利誘
6、食農體驗教育
在家帶孩子簡單種種豆芽菜或 [[ 香草植物 ]] ,假日到農場或產地進行體驗,了解食物從土地到餐桌的過程,藉由體驗引起興趣,比起勸說更有效果。
即便經過多次嘗試,家中孩子對於某些食物仍無法接受,爸媽也不必太過灰心與焦慮,利用同類型的食物作替代,也可以攝取到相等的營養。 李婉萍提醒, 也要特別注意孩子在用餐前後的變化,觀察是否對食物存在 [[ 過敏 ]] 反應。<ref>[https://health.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456378?utm_campaign=MOREPAGE&utm_source=HEALTH&utm_medium=2 食物恐新症],健康網</ref>
==外部連結==
*[https://heho.com.tw/archives/251194 Heho健康]
*[httphttps://wwwhealth.nbaltn.com.tw/playerfilearticle/chris_mullinbreakingnews/ NBA官方的资料3456378?utm_campaign=MOREPAGE&utm_source=HEALTH&utm_medium=2 健康網](英文)
33,04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