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340
次編輯
變更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B3DDF4" align= center| '''<big>替罪羊</big>''' |- |<center><img src=https://img2.baidu.com/it/u=38057…”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B3DDF4" align= center| '''<big>替罪羊</big>'''
|-
|<center><img src=https://img2.baidu.com/it/u=3805725274 width="285"></center>
<small>[https://img2.baidu.com/it/u=3805725274 来自网络的图片]</small>
|-
| align= light|
|}
'''“替罪羊”一词最初并不是贬义'''我们平常最喜欢用的一个词语就是“[[替罪羊]]”。那么这个说法最早是怎么来的呢?<ref>[https://www.gugong.net/wenhua/3051.html “替罪羊”一词最初并不是贬义 故宫历史网] </ref>
据《[[孟子·梁惠王上]]》中的记载,有一次梁惠王坐在朝堂之上,有人牵了一头牛从他面前走过,于是就问道:“你牵这头牛要干嘛去啊?”只见牵牛的人回答说:“将以衅钟。”何为“衅钟”呢?就是在当时刚铸好的大钟,需要宰杀牲口,用它们的血来涂在钟上的一种仪式。梁惠王听后不忍心无辜的牛死去,于是便叫让放了那头牛,这时有人就问了,那是不是要废除“衅钟”这项仪式?梁惠王接着反问道:“为什么要废除,可以用羊来代替啊。”
所以说替罪羊的源头,应该是始于上古时期的祭祀活动。当时的祭品称为“牺牲”,有“三牲”、“五牲”的区别。这里所说的“三牲”就是指猪牛羊,羊是小牲口,所以被称之为“少牢”;牛是大牲口,只有重大仪式才会使用,是为“太牢”。虽说羊是小牲口,但也不能随便乱杀,只有祭祀时才会宰杀,《[[礼制·王制]]》中曾写道:“大夫无故不杀羊”。
那么“替罪羊”难道最早就是出自梁惠王之口吗?非也,最早的由来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当时有所谓的“人祭”恶习,就是用奴隶献祭,这在后来的考古过程中已经被大量的证实。在当年,特别是殷人的敌人,羌人被大量地捕杀用于祭祀,而他们的图腾正好就是羊。后来随着羌人的反抗,社会文明的进步,人祭这一制度逐渐被取缔,慢慢地演变成用他们的图腾羊来替代,这也许才是“替罪羊”最初的开始。
随着大量考古工作的进行,越来越证实了这一点。比如在殷墟一座宫殿的基础仪式上,一次就埋了101只羊;另外从殷墟中出土的甲骨文记载来看,用羊祭祀的记载也非常多,几乎是每逢祭祀就必定会用羊。所以说在殷商时期,羊是被使用做多的牺牲,是真正名符其实的“替罪羊”。
所以说别看现在“替罪羊”一词是贬义,可实际上最初并不是这个意思,替人受罪的羊是神圣的,它们是代人受过、替人赴死,这种奉献精神着实难能可贵。所以大家董仲舒才会在《春秋繁露·执贽》中对羊在临死前的表现大为称赞:“执之不鸣,杀之不谛,类死义者。”<ref>[https://view.inews.qq.com/k/20210310A0CSJ700?web_channel=wap&openApp=false 你当过“替罪羊”吗?真实的替罪羊是什么羊?腾讯网] </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
| style="background: #B3DDF4" align= center| '''<big>替罪羊</big>'''
|-
|<center><img src=https://img2.baidu.com/it/u=3805725274 width="285"></center>
<small>[https://img2.baidu.com/it/u=3805725274 来自网络的图片]</small>
|-
| align= light|
|}
'''“替罪羊”一词最初并不是贬义'''我们平常最喜欢用的一个词语就是“[[替罪羊]]”。那么这个说法最早是怎么来的呢?<ref>[https://www.gugong.net/wenhua/3051.html “替罪羊”一词最初并不是贬义 故宫历史网] </ref>
据《[[孟子·梁惠王上]]》中的记载,有一次梁惠王坐在朝堂之上,有人牵了一头牛从他面前走过,于是就问道:“你牵这头牛要干嘛去啊?”只见牵牛的人回答说:“将以衅钟。”何为“衅钟”呢?就是在当时刚铸好的大钟,需要宰杀牲口,用它们的血来涂在钟上的一种仪式。梁惠王听后不忍心无辜的牛死去,于是便叫让放了那头牛,这时有人就问了,那是不是要废除“衅钟”这项仪式?梁惠王接着反问道:“为什么要废除,可以用羊来代替啊。”
所以说替罪羊的源头,应该是始于上古时期的祭祀活动。当时的祭品称为“牺牲”,有“三牲”、“五牲”的区别。这里所说的“三牲”就是指猪牛羊,羊是小牲口,所以被称之为“少牢”;牛是大牲口,只有重大仪式才会使用,是为“太牢”。虽说羊是小牲口,但也不能随便乱杀,只有祭祀时才会宰杀,《[[礼制·王制]]》中曾写道:“大夫无故不杀羊”。
那么“替罪羊”难道最早就是出自梁惠王之口吗?非也,最早的由来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当时有所谓的“人祭”恶习,就是用奴隶献祭,这在后来的考古过程中已经被大量的证实。在当年,特别是殷人的敌人,羌人被大量地捕杀用于祭祀,而他们的图腾正好就是羊。后来随着羌人的反抗,社会文明的进步,人祭这一制度逐渐被取缔,慢慢地演变成用他们的图腾羊来替代,这也许才是“替罪羊”最初的开始。
随着大量考古工作的进行,越来越证实了这一点。比如在殷墟一座宫殿的基础仪式上,一次就埋了101只羊;另外从殷墟中出土的甲骨文记载来看,用羊祭祀的记载也非常多,几乎是每逢祭祀就必定会用羊。所以说在殷商时期,羊是被使用做多的牺牲,是真正名符其实的“替罪羊”。
所以说别看现在“替罪羊”一词是贬义,可实际上最初并不是这个意思,替人受罪的羊是神圣的,它们是代人受过、替人赴死,这种奉献精神着实难能可贵。所以大家董仲舒才会在《春秋繁露·执贽》中对羊在临死前的表现大为称赞:“执之不鸣,杀之不谛,类死义者。”<ref>[https://view.inews.qq.com/k/20210310A0CSJ700?web_channel=wap&openApp=false 你当过“替罪羊”吗?真实的替罪羊是什么羊?腾讯网] </ref>
==参考文献==
{{Ref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