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行路难·其三 李白

增加 4,414 位元組, 4 個月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行路难·其三'''<br><img src="http://weihai.dzwww.com/shxw/201…”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行路难·其三'''<br><img src="http://weihai.dzwww.com/shxw/201607/W020160802486991673579.jpg" width=" width="280"></center><small>[http://weihai.dzwww.com/shxw/201607/t20160728_14693168.htm 圖片來自大众网]</small>
|}
'''行路难·其三'''是一首七言诗,揭露出宫廷政治的黑暗和险恶。此诗通篇以对比手法,前四句言人生须含光混世,不务虚名;中八句列举功成不退而殒身者,以为求功恋位者诫;最后四句赞成张翰唯求适意的人生态度。一篇之意三层两折,言虚名无益,是不否定事功之意。而功成则须及时退身,一为避祸,二求适意自由。

== 原文 ==

李白〔唐代〕

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

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

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

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

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

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

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 译文 ==

不要学许由用颍水洗耳,不要学伯夷和叔齐隐居首阳采薇而食。

在世上活着贵在韬光养晦,为什么要隐居清高自比云月?

我看自古以来的贤达之人,功绩告成之后不自行隐退都死于非命。

伍子胥被吴王弃于吴江之上,屈原最终抱石自沉汨罗江中。

陆机如此雄才大略也无法自保,李斯以自己悲惨的结局为苦。

(陆机)是否还能听见华亭的别墅间的鹤唳?(李斯)是否还能在上蔡东门牵鹰打猎?

你不知道吴中的张翰是个旷达之人,因见秋风起而想起江东故都。

生时有一杯酒就应尽情欢乐,何须在意身后千年的虚名?

== 创作背景 ==

  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可是入京后,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李白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行路难》组诗。此诗便为其中之一。

== 鉴赏 ==

前四句言人生须含光混世,不务虚名。中八句列举功成不退而殒身者,以为求功恋位者诫。最后赞成张翰唯求适意的人生态度。一篇之意三层而两折。言虚名无益,是不否定事功之意。而功成则须及时退身,一为避祸,二求适意自由。这是李白人生哲学的基调。纵适一时,独不为身后名邪?’答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时人贵其旷达。”

== 简析 ==

  《行路难·其三》是一首七言诗,揭露出宫廷政治的黑暗和险恶。此诗通篇以对比手法,前四句言人生须含光混世,不务虚名;中八句列举功成不退而殒身者,以为求功恋位者诫;最后四句赞成张翰唯求适意的人生态度。一篇之意三层两折,言虚名无益,是不否定事功之意。而功成则须及时退身,一为避祸,二求适意自由。全诗跌宕起伏,神识超迈,体现出诗人执着于现实人生的积极态度,这既是他悲剧深刻性之因由,也是其诗歌永恒生命力之所在。

== 李白 ==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一说出生于西域碎叶)。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为醉时写就,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ref>[https://so.gushiwen.cn/shiwenv_4d3b4d132c82.aspx 行路难·其三]</ref>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530 礼俗总论]]

[[Category:540 社会学总论]]
1,97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