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指鹿为马

增加 16,622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释义 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成语释义==
 
解释: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用法:兼语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近义词:混淆是非、颠倒黑白、是非不分
 
反义词:是非分明、循名责实、实事求是、求真务实
 
谜语:点石成金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1]
 
同韵词:装聋作哑、敲敲打打、涉笔成雅、动静有法
 
==相关内容==
 
===英文翻译===
 
call white black / deliberately misrepresent
 
===相关造句===
 
愈是当大官的人,愈是应该明辨是非;如果故意“指鹿为马”混淆视听,终会让人讨厌。
 
===例句用法===
 
 东床已招佳婿,何似以羊易牛;西邻纵有责言,终难指鹿为马。(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七)[1]
 
==相关典故==
 
 
  ===记录一===
 
  ====原文====
 
  汉·陆贾《新语·辨惑》:秦二世之时,赵高驾鹿而从行。王曰:“丞相何为驾鹿?”高曰:“马也。”王曰:“丞相误13也,以鹿为马。”高曰:“陛下以臣言不然,愿问群臣。”臣半10言鹿,半言马。当此之时秦王不能自信自11而从邪臣之说。
 
  ====译文====
 
  秦二世的时候,赵高驾着一头鹿随从二世出行,二世问他说:“丞相为什么驾着一头鹿呢?”赵高说:“这是一匹马啊!”二世说:“丞相错了,把鹿当做马了。”赵高说:“这确实是一匹马啊!(如果)陛下认为我的话不对,希望(陛下允许我)问一问群臣。”群臣之中一半说是鹿,一半说是马。这时,秦王不相信自己,却相信奸臣的话。
 
  ===记录二===
 
  ====原文====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7为乱1,恐8群臣不听,乃先设验2,持鹿献于二世3,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13邪?谓鹿为马。”问左右5,左右或9默,或言马以阿顺6赵高。或言鹿者,高因12阴中诸言鹿者以法4。后群臣皆14畏高。
 
  ====注释====
 
  1.乱:叛乱,此处指篡夺秦朝的政权。
 
  2.设验:设法试探。
 
  3.二世:指秦二世皇帝胡亥。
 
  4.阴中诸言鹿者以法:暗地里假借法律惩处那些直说是鹿的人。阴,暗中。中(zhòng),中伤。法,刑法。
 
  5.左右:身边的人。
 
  6.阿顺:阿谀奉承。
 
7.欲:想
 
  8.恐:害怕,恐怕。
 
  9.或:有的。
 
  10.半:一半。
 
  11自信自:自己相信自己。
 
  12.因:于是,就。
 
  13.误:错误;误会。
 
  14.皆:都。
 
  15.持:带着。
 
  ====译文====
 
  赵高想要叛乱(篡夺秦朝的政权),恐怕各位大臣不听从他,就先设下圈套设法试探。于是带来一只鹿献给二世,说:“这是一匹马。”二世笑着说:“丞相错了吧?您把鹿说成是马。
 
相关信息”问身边的大臣,左右大臣有的沉默,有的故意迎合赵高说是马,有的说是鹿,赵高就在暗中假借法律中伤(或陷害)那些说是鹿的人。以后,大臣们都畏惧赵高。
 
==相关人物==
 
===赵高===
 
  胡亥做了皇帝后,赵高对胡亥说:“陛下要注意,诸公子和大臣们正在为沙丘之谋而蠢蠢欲动啊!”二世一听,马上紧张起来,忙问赵高如何应付。赵高见时机已到,便煞有其事地说:“万全之策惟有‘换血’,铲除祸患。这样,陛下就可尽情享受人间乐趣了。”二世一听,乐得手舞足蹈。于是,一场“换血”大行动开始了。大批朝臣先后被杀,连二世的骨肉兄弟和同胞姐妹们都惨死在屠刀之下。最后连李斯都遭五刑腰斩,合家灭门。李斯一死,赵高便顶替他做了丞相,其族人、亲信都安插到了权要部门。赵高当了丞相后,成了秦朝的实际独裁者。渐渐地,他就想踢开二世自己做皇帝,但又担心群臣不顺从,于是就导演了一幕“指鹿为马”的闹剧。从此,群臣更加害怕赵高了。 
 
===李斯===
 
  秦相李斯,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县)人,是秦代著名政治家。在中国历史上声名显赫,功绩卓著。公元前247年,李斯来到秦国,当上了秦王政的侍卫,后任命为长史,又拜为客卿,协助秦王吞并六国,统一天下。秦朝建立以后,李斯升任丞相。他继续辅佐秦始皇,在巩固秦朝政权,维护国家统一,促进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等方面屡建奇功。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后,李斯为保全自己的利益,附和赵高伪造遗诏,立少子胡亥为帝。赵高篡权后又施展阴谋,诬陷李斯“谋反”,将其腰斩于市,并夷灭三族。  
 
===扶苏===
 
 
  扶苏(公元前163~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长子,是秦朝统治者中最具有政治远见的人物。他认为天下未定,百姓未安,反对实行“焚书坑儒”、“重法绳之臣”等政策,因而被秦始皇贬到上郡监蒙恬军。秦始皇死后,赵高等人害怕扶苏即位执政,便伪造诏书胡亥,指责扶苏在边疆和蒙恬屯兵期间,“为人不孝”、“士卒多耗,无尺寸之功”、“上书直言诽谤”,逼其自杀。
 
  秦二世(前230年-前207年),嬴姓,赵氏,名胡亥,在位时间前210年—前207年,也称二世皇帝。是秦始皇第十八子(最小的儿子),长子扶苏的弟弟,从中车府令赵高学习狱法。秦始皇出游南方病死沙丘宫平台,秘不发丧,在赵高与李斯的帮助下,杀死兄弟姐妹二十余人,并逼死扶苏而当上秦朝的二世皇帝。秦二世即位后,宦官赵高掌实权。下令秦始皇后宫无子者皆令从死,在埋葬秦始皇时把全部工匠封死在了骊山陵墓里。征调材士五万人屯卫咸阳,令教射狗马禽兽。秦朝的暴政激起了公元前209年的陈胜、吴广起义。左丞相李斯与右丞相冯去疾、大将军冯劫纷纷请奏停止修建阿房宫,减轻各种苛捐杂税。二世听信赵高谗言,诛杀李斯,迫使冯去疾和冯劫自杀。二世三年七月,章邯、王离投降项羽,刘邦攻下武关,赵高惶恐。前207年赵高与其婿咸阳令阎乐合谋,逼胡亥自杀于望夷宫。临死前二世说只愿当万户侯,阎乐不准,遂自杀,时年24岁。以平民之礼葬。墓地在今西安市雁塔区曲江乡曲江池村南缘台地上,称胡亥墓。
 
==成语示例==
 
  东床已招佳婿,何似以羊易牛;西邻纵有责言,终难指鹿为马。(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七)你说的话虽不是指鹿为马,却也是以羊易牛。(清·李渔《怜香伴·拷婢》)坏人常常指鹿为马,颠倒是非,真是不应该。他是当大官的人,他应该明辨是非。如果故意指鹿为马,混淆视听,终会让人讨厌。  
 
==成语故事==
 
秦朝有一个大奸臣,名叫赵高。他出身卑微,其父因犯重罪,不仅自己被处以宫刑,而且也连累其母罚没为官家奴婢,后来其母与人野合而生下赵高。赵高就是在秦灭亡赵国后,作为阉宦被掳入秦的。由于他身体强壮,又粗通法律,很快得到了秦始皇的信任,被任命为中车府令。
 
  秦始皇死后,担任中车府令的宦官赵高,和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串通起来,并且威胁丞相李斯,伪造遗诏,由胡亥继位,称为秦二世。赵高作为拥戴秦二世上台的头号功臣,理所当然受到了胡亥的宠信,被任命为中书令,身居列卿之位,成为朝中的实权人物。为了堵住众大臣与诸皇室公子对矫造诏书的怀疑与不满,赵高与胡亥对众人展开了残酷无情的诛杀。
 
  后来,赵高又设计杀死了李斯。李斯死后,赵高官拜中丞相,事无大小都由赵高裁决。虽然赵高当了丞相,把朝中的一切大权都把持在手里,可是他并不满足,还想篡权当皇帝。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他摆布,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
 
  一天,上朝的时候,赵高牵来一只鹿,献给了秦二世。他当着大臣们的面,用手指着鹿故意说:“这真是一匹好马呀!我特意把它献给陛下。”秦二世一看,心想:这哪里是马,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这里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这的确是一匹好马,陛下不信吗。请陛下看清楚,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赵高一转身,用手指着众大臣,大声说:“陛下,这是马不是鹿,不信可问问大臣们,它究竟是马还是鹿?”
 
  大臣们都被赵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里嘀咕:这个赵高搞什么名堂?是鹿是马这不是明摆着吗!大臣们都知道赵高为人阴险狠毒,许多人畏惧他的权势,明明知道赵高说的“马”是一只鹿,但是为了拍赵高的马屁,就顺着赵高说:“是呀,这的确是匹宝马啊!”
 
  一些胆小又有正义感的人都低下头,不敢说话,因为说假话,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说真话又怕日后被赵高所害。
 
  有些正直的人,坚持认为是说鹿而不是马。还有一些平时就紧跟赵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拥护赵高的说法,对皇上说,“这确是一匹千里马!”
 
  事后,赵高暗中对不承认是马的大臣加以迫害,将他们投入监狱。此后,大臣们对他更畏惧了。
 
  后来,就连秦二世对长期专权的赵高也产生了不满。坏事做尽的赵高害怕二世追究他的过失,决定先下手为强,利用自己掌握的宫内外大权派亲信强迫秦二世自杀,然后操纵政局,欲立秦二世之子公子婴为秦王。
 
  秦王婴认识到赵高的险恶用意,经过周密的策划,在赵高督促其到宗庙受玺的时候,令早已埋伏好的手下人挥剑杀死了赵高,结束了赵高罪恶滔天的一生。
 
  成语“指鹿为马”就是从这个历史故事来的。人们常常用它来比喻那些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的行为。
 
  ===秦二世小传===
 
  秦二世(胡亥)(前230-前207),秦始皇少子,扶苏之弟,秦始皇死后被赵高等人立为皇帝。他在位期间,对赵高言听计从,大肆杀戮大臣,大兴土木,耗资巨万。他暴虐凶狠,为秦始皇下葬时,让无子女的宫女全部殉葬,并将造墓工匠全部封闭在墓中闷死。他即位不久即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起事,赵高为推卸罪责,派人至胡亥所居望夷宫,令其自杀。
 
 这个成语与“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含义更相近(见《庄子·盗跖》:“顺吾意则生,逆吾心则死。” )。顺从我的就可以存在和发展,违抗我的就叫你灭亡。形容剥削阶级的独裁统治。赵高之所以指鹿为马,就是为了专权。
 
==出处简介==
 
《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史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史记》最初没有书名,或称“太史公书”、“太史公传”,也省称“太史公”。“史记”本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演变成“太史公书”的专称。《史记》与《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三国志》(陈寿)合称“前四史”。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与宋代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璧”。
 
  《史记》是中国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被人们称为“信史”。由西汉武帝时期的司马迁花了18年的时间所写成的。全书共一百三十卷,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有十表、八书、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记载了上起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约公元前3000年)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它包罗万象,而又融会贯通,脉络清晰,“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太史公自序》),所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详实地记录了上古时期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 史记是伟大的名著,它反映了我国汉以前三千年间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发展过程。司马迁继承并发展了汉以前各种史书的优点,建立了全新的体系。司马迁作《史记》善于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所用语言生动形象,繁简得当。司马迁在运用口语上的努力,也值得注意。
《史记》是历史上第一本“纪传体”史书,它不同于前代史书所采用的以时间为次序的编年体,或以地域为划分的国别体,而是以人物传记为中心来反映历史内容的一种体例。从此以后,从东汉班固的《汉书》到民国初期的《清史稿》,近两千年间历代所修正史,尽管在个别名目上有某些增改,但都绝无例外地沿袭了《史记》的本纪和列传两部分,而成为传统。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评论史记“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史记》分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它以历史上的帝王等政治中心人物为史书编撰的主线,各种体例分工明确,“本纪”记载历代帝王的兴衰和重大历史事件;“表”是以表格形式呈现的各个历史时期的大事记;“书”是关于天文、历法 、水利、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专题史;“世家”是历朝诸侯贵族的活动和事迹;“列传”为历代各阶层有影响人物的传记,有少数篇章记载少数民族等的历史。 其中,“本纪”、“世家”、“列传”三部分,占全书的大部分篇幅,都是以写人物为中心来记载历史的,由此,司马迁创立了史书新体例“纪传体”。
 
===作者简介===
 
  司马迁(约前145或前135年——前87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早年从董仲舒学《春秋》,从孔安国学《尚书》。《汉书·艺文志》著录有《司马迁赋》八篇;《隋书·经籍志》有《司马迁集》一卷。 其父司马谈为太史令,学问渊博,曾“学官于唐都,受易于杨何,习道论于黄子”,早年司马迁在故乡过着贫苦的生活,10岁开始读古书,学习十分认真刻苦,遇到疑难问题,总是反复思考,直到弄明白为止。20岁那年,司马迁从长安出发,到各地游历。后来回到长安,作了郎中。他几次同汉武帝出外巡游,到过很多地方。35岁那年,汉武帝派他出使云南、四川、贵州等地。他了解到那里的一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他父亲司马谈死后,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司马迁接替做了太史令。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与天文学家唐都等人共订“太初历”。同年,开始动手编《史记》。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李陵出击匈奴,兵败投降,汉武帝大怒。司马迁为李陵辩护,得罪了汉武帝,获罪被捕,被判宫刑。“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报任安书》)为了完成父亲遗愿,完成《史记》,留与后人,含垢忍辱忍受腐刑。公元前96年(太始元年)获赦出狱,做了中书令,掌握皇帝的文书机要。他发愤著书,全力写作《史记》,大约在他55岁那年终于完成了全书的撰写和修改工作。
 
==感情色彩==
 
贬义成语
 
==参考资料==
 
1.指鹿为马 在线成语词典 2019-04-11 [引用日期2019-04-11]
 
词条分类:
 
语言 文学 成语 字词 古代历史事件 历史著作 历史事件 历史
271,74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