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黄埔军校

增加 1,303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平定叛乱===
平定商团叛乱是黄埔军校建校以来的第一战。1924年秋,英国汇丰银行广东分行买办 [[ 陈廉伯 ]] 在英帝国主义支持下组织反动武装商团军,自任总长,策划商团军叛乱,妄图推翻革命政权。 [[ 孙中山 ]] 平定了商团叛乱。
1924年, [[ 孙中山 ]] 准备再次北伐。商团与革命政府的矛盾日益尖锐。商团设立了自己的武装组织:武装商团军, [[ 陈廉伯 ]] 自任总司令。以全力对待之。”对此,孙中山发表《为广州商团事件对外宣言》,并致电英国首相 [[ 麦克唐纳 ]] 提出严重抗议。陈廉伯再度下令全市总罢市,直到酿就“双十惨案”。
10月10日是 [[ 辛亥革命 ]] 纪念日,商团军向参加双十节游行、反对商团的民众开枪,发动了武装叛乱。14日,孙中山下令 [[ 蒋介石 ]] 指挥平定商团叛乱,各部悉数归蒋指挥。孙发电文给蒋“立即起义杀敌绝无反顾”。当夜,黄埔建校以来的第一仗正式打响。蒋介石率领黄埔学生及各军将商团分割包围,并施以火攻。日出时,革命政府军队攻占西关商团总部,商团军溃败。黄埔弟子军初显威力。16日,商团正式乞和,政府下令通缉陈廉伯等人。缴获的武器,被用于武装黄埔教导团。
==文化元素==
===校旗===
校旗于1924年校务会议中指派当时的总教官 [[ 何应钦 ]] 将军所设计。校旗上方的荣誉旗(标)则是在1957年为表彰学校功绩并纪念改制(四年制),以提高学校荣誉,由 [[ 蒋中正 ]] 亲颁。
===校训===
黄埔军校创立后,曾在黄埔岛内设立平岗分校、蝴蝶岗分校,在广州市区内设立省分校。这些分校纯属移驻学生分区上课,并无专门的分校组织机构,实际上不是分校。
式建立的分校,应该从民国14年3月(1925)黄埔军校学生军第一次东征攻克潮汕筹设潮州分校开始。1926年~1927年间,在 [[ 广西 ]][[ 南宁 ]] [[ 湖南 ]][[ 长沙 ]] [[ 湖北 ]][[ 武汉 ]] 增设分校,因地取名。截止民国24年4月(1935)成都分校开学,黄埔军校所设立的分校有 [[ 潮州 ]] 分校、武汉分校、长沙分校、 [[ 南昌 ]] 分校、南宁分校、 [[ 洛阳 ]] 分校/汉中分校、广州分校、成都分校八个分校。
抗战前的八所分校,并非开办后就一直办理,它们的历史任务结束后,则予以停办
====黄埔军校潮州分校====
1925年11月12日开始正式招收学生。12月10日任命 [[ 何应钦 ]] 为分校校长兼教育长。1926年4月1日教育长改由 [[ 邓演达 ]] 担任。6月1日,第一期学员毕业。6月6日第二期学生入校。12月底期满毕业后该分校停办。
====黄埔军校武汉分校====
====黄埔军校洛阳分校====
1933年12月成立于 [[ 河南 ]][[ 洛阳 ]] ,1938年夏末,奉命迁到北障秦岭、南屏巴山的汉中盆地,抗战胜利后撤销。学员大多系东北军没受正规教育的军官,分校主任为 [[ 祝绍周 ]]
====黄埔军校长沙分校====
1927年2月成立,校址长沙小吴门外教厂坪。校长 [[ 石醉六 ]] ,教育长 [[ 余范传 ]] ,共产党员 [[ 夏曦 ]] 担任政治部主任,政治教官绝大部分是共产党员或国民党左派。
1927年 [[ 南京国民政府 ]] 讨伐 [[ 唐生智 ]] [[ 程潜 ]] 进驻该分校,将部分分校学生迁往南京该校,其余学生于1928年5月毕业。毕业后该分校停办。
====黄埔军校广州分校====
====黄埔军校广州南宁分校====
该分校建立于1926年春。校长 [[ 俞作柏 ]] ,教育长 [[ 萧越 ]] 。第一期学生受训18个月,分步兵、工兵、炮兵3个科目。
===抗战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黄埔军校迁往成都,成都分校即原第三分校并入成都本校,而改设第三分校于 [[ 江西 ]][[ 瑞金 ]] 。除成都本校外,共有九所分校。抗日战争时期,黄埔军校一共设立了九所分校,原来的洛阳分校改名为第一分校,并迁往 [[ 陕西 ]][[ 汉中 ]] 。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早已停办,民国26年冬天在武昌南湖成立第二分校,后迁往 [[ 湖南 ]][[ 武冈 ]] 。第三分校成立于 [[ 江西 ]][[ 瑞金 ]] 。第四分校,原为广州分校改名。第五分校成立于 [[ 昆明 ]] 。第六分校成立于 [[ 南宁 ]] ,原为南宁分校。第七分校成立于 [[ 西安 ]] 。第八分校成立于 [[ 湖北 ]][[ 均县 ]] 。第九分校成立于 [[ 新疆 ]][[ 迪化 ]]
抗战期间的各地分校设备规模,均较扩大,西安的第七分校,尤为突出,各地青年学生在第七分校受训的,有25000多人,学员也有10000多人。其次是第四分校,青年学生受训为军官者有15000余人。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广大中国青年的爱国精神和为抗日救国牺牲奋斗的伟大表现。
====第一分校====
1938年洛阳分校迁往陕西汉中,改称中央军校第一分校,1941年分校主任由 [[ 刘仲荻 ]] 接任,后易 [[ 钟彬 ]] ,该分校自1938年起至1944年共毕业学员20471人。
====第二分校====
1937年七七事变后,原黄埔军校武汉分校,迁往湖南省武冈,改为中央军校第二分校,分校主任为 [[ 李明灏 ]] 。该分校从1938年至1944年共毕业学员23487人。
====第三分校====
====第四分校====
广州分校于1936年7月23日改称广东分校,1938年1月改称中央军校第四分校。抗战爆发后该校多次迁移,最终以贵州独山为校址。分校主任 [[ 韩汉英 ]] 。该分校从1936年到1945年共毕业学员25212人。
====第五分校====
黄埔军校五分校旧址原是著名的云南陆军讲武堂,位于昆明市五华山麓的翠湖西畔。1935年9月16日开学,学员为没受正规教育的军官,分校主任 [[ 刘永祚 ]] 。1938年改称中央军校第五分校,分校主任改由 [[ 唐继麟 ]] 担任,该分校从1935年到1946年共毕业学员8837人。
====第六分校====
1937年7月 [[ 抗日战争 ]] 全面爆发,全国军事政治统一于中央,南宁分校遂改名为陆军军官学校第六分校,校址由南宁迁往桂林市郊外的李家村。1944年9月桂柳会战爆发,军校被迫撤到宜山县怀远镇,后又迁往凌云县城。
1945年 [[ 日本帝国主义 ]] 投降,陆军军官学校第六分校撤销。
====第七分校====
校址设在天水,后易西安王曲,分校主任由 [[ 胡宗南 ]] 兼任。1938年到1945年共毕业学员37317人。
====第八分校====
校址湖北均县,后易房县,分校主任先后由 [[ 徐祖诒 ]] [[ 康泽 ]] 担任。1939年到1943年共毕业学员6872人。
====第九分校====
校址新疆迪化,分校主任 [[ 宋希濂 ]] 兼任。1942年到1947年共毕业学员950人。
====其他分校====
抗日战争时期, [[ 汪精卫 ]] 曾经成立过一所分校,俗称汪伪军校。另在 [[ 深圳 ]] 曾经成立过一所非正式分校。
====第十分校====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为了国民党党政治利益在台湾地区设立了第十分校。校址 [[ 台湾省 ]][[ 高雄县 ]][[ 凤山市 ]] ,1947年, [[ 孙立人 ]] 将军在台湾奉命训练新军,其后决定在凤山成立陆军军官学校第四军官训练班,建立凤山分校,直属成都本校。1949年底国共内战失败后,国民党当局将台湾学生同胞和国民党高官政要的子弟200余人空运到台湾。之后凤山分校至2004年已办至七十三期。
===初期教员===
====国民党员====
[[ 蒋介石 ]] :首任校长
[[ 廖仲恺 ]] :曾任国民党代表
[[ 李宗仁 ]] :曾任校务委员,南宁分校总负责人
[[ 陈诚 ]] :曾任军校军事教官、校长办公厅特别官佐
[[ 李济深 ]] :曾任教练部主任
[[ 邓演达 ]] :曾任教练部副主任兼总队长;教育长;武汉分校代校长
[[ 汪精卫 ]] :曾任国民党代表代表兼政治部主任
[[ 顾祝同 ]] :曾任战术教官,管理部主任
[[ 曾泽寰 ]] :曾任教官,教育长
[[ 陈继承 ]] :曾任教官,教育长
[[ 陈果夫 ]] :曾任招生委员会委员
[[ 刘峙 ]] :曾任战术教官
[[ 严重 ]] :曾任学生总队长
[[ 蒋鼎文 ]] :曾任学生队区队长
[[ 白崇禧 ]] :曾任校务委员
[[ 缪斌 ]] :曾任政治教官
[[ 王柏龄 ]] :曾任教授部主任
[[ 戴季陶 ]] :曾任政治部主任
[[ 邵元冲 ]] :曾任政治部主任
[[ 林振雄 ]] :曾任管理部主任
[[ 周骏彦 ]] :曾任军需部主任
[[ 俞飞鹏 ]] :曾任军需部副主任
[[ 宋荣昌 ]] :曾任军医部主任
[[ 李其芳 ]] :曾任军医部副主任
[[ 杜景祺 ]] :曾任军医部主任
[[ 何应钦 ]] :曾任战术总教官;教育长;潮汕分校校长兼教育长
[[ 胡谦 ]] :曾任教育长
[[ 王柏龄 ]] :曾任教育长
[[ 钱大钧 ]] :曾任兵器教官,参谋处长
[[ 石醉六 ]] :曾任长沙分校分校校长
[[ 顾孟余 ]] :曾任武汉分校校务委员
[[ 徐谦 ]] :曾任武汉分校校务委员
[[ 方鼎英 ]] :曾任伍生部主任、教育长
[[ 张治中 ]] :曾任武汉分校教育长,南京中央军校训练部主任、教育长
[[ 邵力子 ]] :曾任校长办公厅秘书长、政治部主任
[[ 程潜 ]] :曾任校务委员,长沙分校校务委员会主任
[[ 林熏南 ]] :黄埔军校一期教官,第七战区司令长官部参谋长、广东省防空副司令。
[[ 邝鄘]]: 政治部宣传科委员、政治部教官
中共党员
[[ 周恩来 ]] :曾任政治部副主任、主任
[[ 叶剑英 ]] :曾任教授部副主任
[[ 张申府 ]] :曾任政治部副主任
[[ 周佛海 ]] :曾任政治部主任
[[ 包惠僧 ]] :曾任政治部主任
[[ 熊雄 ]] :曾任政治部主任
[[ 聂荣臻 ]] :曾任政治部秘书,兼政治教官
[[ 鲁易 ]] :曾任政治部秘书
[[ 恽代英 ]] :曾任总政治教官;武汉分校校务委员
[[ 夏曦 ]] :曾任长沙分校政治部主任
[[ 项英 ]] :曾任武汉分校政治教官
[[ 阳翰笙 ]] :曾任政治部秘书,中共黄埔军校入伍生部总支书记
[[ 陈毅 ]] :曾任武汉分校政治部文书、中共武汉分校校党委书记
[[ 董必武 ]] :曾任武汉分校校务委员
[[ 陈潭秋 ]] :曾任武汉分校政治教官
[[ 李达 ]] :曾任武汉分校政治教官、代理政治总教官
[[ 郭沫若 ]] :曾任政治部教官
[[ 毛泽覃 ]] :曾任政治部科员
[[ 瞿秋白 ]] :曾任政治教官
[[ 张秋人 ]] :曾任政治教官
[[ 萧楚女 ]] :曾任政治教官
[[ 张国焘 ]] :曾任武汉分校政治教官
[[ 高语罕 ]] :曾任政治教官
====其他教员====
[[ 许德珩 ]] :曾任武汉分校政治教官
[[ 章伯钧 ]] :曾任武汉分校政治教官
===历任校长===
第一任1924年5月~1947年10月 [[ 蒋介石 ]] 委员长
第二任1947年10月~1949年9月 [[ 关麟征 ]] 中将
第三任1949年9月~ 1949年12月 [[ 张耀明 ]] 中将
第四任1950年8月~1954年8月 [[ 罗友伦 ]] “中将”(凤山陆军军官学校)
第五任1954年9月~1957年3月 [[ 谢肇齐 ]] “中将”(凤山陆军军官学校)
第六任1957年4月~1960年12月 [[ 徐汝诚 ]] “中将”(凤山陆军军官学校)
第七任1961年1月~1965年3月 [[ 艾叆 ]] “中将”(凤山陆军军官学校)
第八任1965年3月~1970年3月 [[ 张立夫 ]] “中将”(凤山陆军军官学校)
第九任1970年4月~1973年2月 [[ 林初耀 ]] “中将”(凤山陆军军官学校)
第十任1973年2月~1976年3月 [[ 秦祖熙 ]] “中将”(凤山陆军军官学校)
第十一任1976年4月~1977年12月 [[ 言百谦 ]] “中将”(凤山陆军军官学校)
第十二任1977年12月~1979年12月 [[ 许历农 ]] “中将”(凤山陆军军官学校)
第十三任1979年12月~1981年6月 [[ 朱致远 ]] “中将”(凤山陆军军官学校)
第十四任1981年7月~1983年6月 [[ 卢光义 ]] “中将”(凤山陆军军官学校)
第十五任1983年7月~1985年6月 [[ 黄幸强 ]] “中将”(凤山陆军军官学校)
第十六任1985年7月~1986年12月 [[ 黄耀羽 ]] “中将”(凤山陆军军官学校)
第十七任1986年12月~1989年6月 [[ 汤元普 ]] “中将”(凤山陆军军官学校)
第十八任1989年7月~1991年6月 [[ 胡家麒 ]] “中将”(凤山陆军军官学校)
第十九任1991年7月~1993年9月 [[ 杨德智 ]] “中将”(凤山陆军军官学校)
第二十任1993年9月~1996年7月 [[ 马登鹤 ]] “中将”(凤山陆军军官学校)
第廿一任1996年7月~1997年7月 [[ 童兆阳 ]] “中将”(凤山陆军军官学校)
第廿二任1997年7月~1998年1月 [[ 丁渝洲 ]] “中将”(凤山陆军军官学校)
第廿三任1998年1月~2002年2月 [[ 张岳衡 ]] “中将”(凤山陆军军官学校)
第廿四任2002年3月~2005年6月 [[ 杨国强 ]] “中将”(凤山陆军军官学校)
第廿五任2005年7月~2006年6月 [[ 王根林 ]] “中将”(凤山陆军军官学校)
第廿六任2006年7月~2006年8月, [[ 贾辅义 ]] “中将”(凤山陆军军官学校)
第廿七任2006年8月~2010年7月 [[ 陈良沛 ]] “少将”(凤山陆军军官学校,降为少将缺)
第廿八任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 [[ 全子瑞 ]] “少将”(凤山陆军军官学校)
==相关建筑==
===军校选址===
长洲岛位于珠江中央,四面环水,环境幽静。岛内筑有多处炮台,与鱼珠炮台、沙路炮台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能把守控制江面,易守难攻,便于学习与练武;由于当时滇、桂军阀盘踞广州,为避开军阀的控制和干扰,需选择交通不便,远离市区的地方;还有岛上有清陆军小学堂的校舍,略加修葺,即可使用,还可节省人力和资金。因此 [[ 孙中山 ]] 决定把军校设在长洲岛上。
军校大门坐南向北,面临珠江,在牌坊门额上书有白底黑字的“陆军军官学校”横匾,是国民党元老谭延闿的手笔。门前有两个哨岗,后面的两间房子是卫兵室。黄埔军校建立时,门口一副对联曰: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
===旧址修复===
黄埔军校大部分建筑物于1938年被日军飞机炸毁。1965年,做了一次较大修缮,基本恢复原貌。1984年,建立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1996年,广州市政府按国家文物局批复的“原位、原尺度、原面貌”原则重建,6月16日奠基,11月12日落成,面积10600平方米,耗资2000余万元,复原了 [[ 孙中山 ]] [[ 廖仲恺 ]] [[ 周恩来 ]] 及教授、教练、管理、军需、军医各部的办公室和课室、师生的饭堂、寝室等,但由于赶工期而埋下了不少质量隐患。2005年,又投入1400多万元进行全面修缮,将严格按照“修旧如旧”和“不赶工期”两大原则。
1995年,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被评为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2000年,又被评为广东省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现有军校正门、校本部、孙总理纪念碑、中山故居、俱乐部、游泳池、东征烈士墓、北伐纪念碑、济深公园、教思亭等十几处建筑。
黄埔军校大门风格非常朴实,中央上方横匾上“陆军军官学校”几个大字,是谭延闿所书。校门于1965年由 [[ 中国人民解放军 ]] 南海舰队重新修建。在二门门口挂着一副对联:“杀尽敌人方罢手,完成革命始回头”,二门右侧墙壁上,挂着 [[ 蒋中正 ]] 手书的“亲爱精诚”校训。军校大门彩楼两旁原挂有一副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额为“革命者来”。孙中山逝世后改为总理遗嘱中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黄埔军校校本部是一座日字形的二层砖木结构、三路四进、回廊相通的楼房。军校创办时在原陆军小学堂祠堂式大门前面增建欧陆式大门。中山故居即“史迹陈列室”,原为清朝广东海关黄埔分关的旧址,称为学海楼。砖瓦混凝土混合结构两层,建筑面积805平方米,1952年重修。其中陈列有伴随 [[ 聂荣臻 ]] 数十年的皮箱、自己装了轮子的椅子、墨镜、墨盒,解放军中唯一外籍将军洪水使用过的手纺毛毯,抗日远征军名将 [[ 郑洞国 ]] 的私章等珍贵文物及不少校友的捐赠。
位于孙中山故居西的学生俱乐部是欧式红色建筑,礼堂讲台中央和两侧分别悬挂孙中山像、总理遗训、国民党党旗、中华民国国旗和 [[ 林则徐 ]] 焚烧鸦片、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侵犯天津、沙基惨案和攻打惠州四幅大型油画;礼堂悬挂 [[ 廖仲恺 ]] [[ 朱执信 ]] [[ 史坚如 ]] 等名人像。黄埔军校当年的“清党”便是在俱乐部举行。俱乐部西侧的游泳池原是小船坞改建。
东征烈士墓园坐落在军校西南的平冈<ref>[https://www.meet99.com/jingdian-huangpujunxiao-54648.html 黄埔军校旧址旅游攻略 之 东征烈士墓园],相约久久旅游网</ref>,是1925年广东革命政府为纪念因讨伐 [[ 陈炯明 ]] 等叛军而阵亡将士修建的,安葬有国共两党516位烈士遗体,面积5万多平方米,1926年6月落成。墓园前有1928年修建的东征阵亡烈士纪念坊,是一座凯旋门式建筑,上覆民族特色的琉璃瓦。1936年在墓园正门增建东征阵亡烈士纪功坊和码头,有小黄花岗之称。纪念坊后由墓道、墓冢、纪功坊、入伍生墓碑群构成长数百米的中轴线,墓冢东侧有蔡光举烈士墓,西侧有17位出身军校的将校墓。墓园于1984年修缮,1991年新建了“东征史迹陈列室”。北伐纪念碑矗立在长洲岛平岗,是一座高10米的花岗石碑,为纪念北伐阵亡的军校生建立的。由军校代校务 [[ 何遂 ]] 撰写的碑文“平冈之石齿齿兮,黄埔之水淙淙;屹丰碑以万世兮,将以垂纪于无穷”。碑的正面刻“国民革命军军官学校学生出身北伐阵亡纪念碑”,碑座的东、西、北三面刻有北伐阵亡的独立团第一营营长 [[ 曹渊 ]] 等353位黄埔军校学生的名字。但由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失败,大部分共产党员阵亡者的名字未能刻记。
黄埔军校后山的八卦山顶建有孙总理纪念碑,碑顶塑有孙总理铜像。1928年孙总理纪念碑奠基,1930年9月26日落成,碑座高40米,孙中山先生铜像高达2.6米,重逾2000斤,是先生当年的日本好友梅屋庄吉出资,牧田祥哉敬作,筱原金作工场铸造。碑的正面为“孙中山纪念碑”六个隶书大字,背面为总理像,东面为总理遗训,西面为总理开学训词。从山底到山顶的阶梯所在的山壁用石材装饰,表面镶有校训“亲爱精诚”四个大字。
===黄埔三杰===
黄埔“三杰”是指黄埔军校一期学员中最为突出的三个人物,当时的排列是 [[ 蒋先云 ]] [[ 陈赓 ]] [[ 贺衷寒 ]] 三人。前两人都是坚定的共产党人,而贺衷寒则有个转变的过程,先是团员,后又成为共产党的死对头。
===共产党军官===
[[ 左权 ]] [[ 陈赓 ]] [[ 周逸群 ]] [[ 萧克 ]] [[ 徐向前 ]] [[ 林彪 ]] [[ 蒋先云 ]] [[ 刘志丹 ]] [[ 罗瑞卿 ]] [[ 黄公略 ]] [[ 周士第 ]] [[ 王尔琢 ]] [[ 王良 ]] [[ 许光达 ]] [[ 陈伯钧 ]] [[ 宋时轮 ]] [[ 杨至成 ]] [[ 郭天民 ]] [[ 陈奇涵 ]] [[ 陈浩 ]] [[ 陶铸 ]] [[ 程子华 ]] [[ 廖运周 ]] [[ 冯达飞 ]] [[ 蔡申熙 ]] [[ 曾中生 ]] [[ 许继慎 ]] [[ 赵一曼 ]] (女)、 [[ 赵尚志 ]] [[ 宣侠父 ]] [[ 阮山 ]] (原籍 [[ 越南 ]] )、 [[ 李运昌 ]] [[ 段德昌 ]] [[ 贺声洋 ]] [[ 萧方 ]] [[ 周维炯 ]] [[ 杨其纲 ]] [[ 彭干臣 ]] [[ 阎揆要 ]] [[ 郭化若 ]] [[ 陈毅安 ]] [[ 王诤 ]] [[ 谭希林 ]] [[ 彭明治 ]] [[ 曹渊 ]] [[ 唐天际 ]] [[ 张宗逊 ]] [[ 刘畴西 ]] [[ 卢德铭 ]] [[ 李之龙 ]] [[ 张子清 ]] [[ 余洒度 ]] [[ 徐彦刚 ]] [[ 曾士峨 ]] [[ 朱云卿 ]] [[ 陈东日 ]] [[ 曹福昌 ]] [[ 邓萍 ]] [[ 唐澍 ]] [[ 姜镜堂 ]] [[ 常乾坤 ]] [[ 伍中豪 ]]
===国民党军官===
[[ 杜聿明 ]] [[ 胡宗南 ]] [[ 张灵甫 ]] [[ 郑洞国 ]] [[ 宋希濂 ]] [[ 毛人凤 ]] [[ 关麟征 ]] [[ 贺衷寒 ]] [[ 乔家才 ]] [[ 邓文仪 ]] [[ 李仙洲 ]] [[ 李默庵 ]] [[ 陈明仁 ]] [[ 康泽 ]] [[ 郑介民 ]] [[ 李延年 ]] [[ 李弥 ]] [[ 胡琏 ]] [[ 唐生明 ]] [[ 俞济时 ]] [[ 黄维 ]] [[ 戴笠 ]] [[ 郝柏村 ]] [[ 蒋仲苓 ]] [[ 王升 ]] [[ 黄珍吾 ]] [[ 彭孟缉 ]] [[ 桂永清 ]] [[ 谢晋元 ]] [[ 范汉杰 ]] [[ 邱清泉 ]] [[ 蔡文治 ]] [[ 李桂丹 ]] [[ 廖耀湘 ]] [[ 郑作民 ]] [[ 王竣 ]] [[ 黄翔 ]] [[ 曾泽生 ]] [[ 徐会之 ]] [[ 赵子立 ]] [[ 阙汉骞 ]] [[ 董钊 ]] [[ 李铁军 ]] [[ 罗奇 ]] [[ 贺忠汉 ]] [[ 胡靖安 ]] [[ 王慧生 ]] [[ 宣铁吾 ]] [[ 黄梅兴 ]] [[ 姚子青 ]] [[ 钟彬 ]] [[ 陈颐鼎 ]] [[ 李以劻 ]] [[ 肖赞育 ]] [[ 戴安澜 ]] [[ 萧作霖 ]] [[ 唐生智 ]] [[ 林伟俦 ]] [[ 吕旃蒙 ]] [[ 覃异之 ]] [[ 贾伯涛 ]] [[ 郑庭笈 ]] [[ 陈修和 ]] [[ 文强 ]] [[ 杨伯涛 ]] [[ 侯镜如 ]] [[ 王耀武 ]] [[ 孙元良 ]] [[ 刘戡 ]] [[ 黄杰 ]] [[ 陈大庆 ]] [[ 刘安祺 ]] [[ 高魁元 ]] [[ 蔡炳炎 ]] [[ 廖运泽 ]] [[ 曾扩情 ]] [[ 酆悌 ]] [[ 张耀明 ]] [[ 廖昂 ]] [[ 吴起舞 ]] [[ 彭士量 ]] [[ 邱行湘 ]] [[ 孙明瑾 ]] [[ 李文 ]] [[ 王怀义 ]] [[ 王敬久 ]] [[ 滕杰 ]] [[ 唐纵 ]] [[ 蒋孝先 ]] [[ 郑蕴侠 ]]
(注:含1946到1949年解放战争时起义将领)
==参考资料==
[[Category:730 亞洲史地總論熱點新聞事件類]]
78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