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53
次編輯
變更
頂下郊拼
,以“頂下郊拚”替换内容
[[File:Ntul-mr-rt00152.jpg|缩略图|中壠泉漳和睦碑記,記錄了當時分類械鬥頻仍,官府出面告示勸阻、請大家和睦相處的情形。[https://digitalarchives.tw/Exhibition/2383/1.html (圖片來源:臺灣大學臺灣文獻文物典藏數位化計畫)]]][[File:DSC4098.jpg|缩略图|毀於「頂下郊拚」的艋舺清水巖,直到1867年才得以重建。[https://digitalarchives.tw/Exhibition/2383/1.html 圖片來源]]][[File:DSC3993.jpg|缩略图|三邑人的信仰中心龍山寺,至今依然香火鼎盛。[https://digitalarchives.tw/Exhibition/2383/1.html 圖片來源]]]'''頂下郊拼'''為西元1853年([[清朝|清]][[咸豐]]三年),「'''頂郊'''」'''三邑人'''與「'''下郊'''」'''同安人'''為了爭取在[[艋舺]]碼頭的通商利益,發生了台北史上影響最為深遠的內戰「'''頂下郊拚'''」械鬥事件。造成日後[[艋舺]]的沒落及[[大稻埕]]興起。 ==起源==[[清朝|清]]領時代臺灣主要的三個大城市分別為[[府城]](今台南)、[[鹿港]](今彰化縣鹿港鎮)及[[艋舺]](今台北市萬華區),所以有「一府二鹿三艋舺」之稱。當時的[[艋舺]]便是排名第三,因為鄰近[[淡水河]],舟楫之便使得商業活動漸漸發達,從地名來自當地[[平埔族]]對「獨木舟」的稱呼Moungar / Mankah的音轉,就可想見當時的艋舺是個船運發達、商貿繁盛的地方。 聚集了商業的利益,艋舺開始出現[[蕃薯]]、木材、[[樟腦]]等的販售,慢慢的也從村落發展到城市的規模,大量的移民從[[福建]]來到[[艋舺]],因為「人親土親」的緣故,自然以出身地區分形成聚落,但也不知不覺成了「分類械鬥」的遠因。 ===分類械鬥===「分類械鬥」是臺灣早期民間社會的一個常見現象,由於彼此間的認同差異(我們不同族╱府╱縣),加上經濟利益或是宗教信仰的衝突,又因清領地方官漠視或無力管轄,最終演變成武裝械鬥。在北臺灣常見的[[漳泉械鬥]],[[漳州]]人與[[泉州]]人因為利益衝突而產生的械鬥時有所聞;而即使是同為[[泉州]]的'''三邑'''與'''同安''',也由於先來後到的差別,爭奪艋舺各碼頭的使用權,信仰神明又有差異,甚至因同安距離[[漳州]]較近,被認為在漳泉械鬥中過於中立(不挺泉州人),最後終於發生了「頂下郊拚(頂下郊拼)」。 ==勢力範圍==當時的商業公會組織稱為「'''郊'''」,先來的'''三邑人'''組成「'''頂郊'''」,而晚來的'''同安人'''因與[[廈門]]交易為主,因此稱「'''廈郊'''」或「'''下郊'''」。 ===頂郊勢力===三邑為[[泉州]][[晉江]]、[[惠安]]、[[南安]]三縣的合稱,來自這三邑的移民組成了「'''頂郊'''」,[[艋舺]][[龍山寺]]、蕃薯市街、碼頭與淡水河岸一帶皆為頂郊的勢力範圍。西元1738年,三邑人發動募款興建艋舺龍山寺,成為頂郊的商會與宗教中心,奉祀[[觀音菩薩]],終年香火鼎盛。 艋舺龍山寺落成後,西側以北地段逐漸吸引許多商家聚集,成為新興市集。由於販賣商多自[[中國]][[廣東]]進口玻璃燈、軟紡綢布等物資,新奇華貴,稱為「新店頭街」。 新店頭街以北又有「舊街」,亦隨艋舺龍山寺而興起,為郊商與商鋪集中之地,販賣染料植物「大菁」、金紙、中藥店為多。此地設有義倉,由艋舺大戶捐獻米糧,以備荒年時供救濟饑民之用。 舊街東邊建有水仙宮,從宮口發展出縱向與橫向的市街,擴大了艋舺地區的郊商聚集範圍。 舊街北方,從土地廟開始往西經媽祖宮口一直到王公宮口方向,為艋舺發展起點「蕃薯市街」,是移民、[[漢人]]與[[平埔族]]集中物資與通商交易的主要場所。 王公宮口為艋舺老碼頭區,許多戎克船停泊於此,往來[[台灣]]與大陸載運移民與貨物。三邑人擁有屯貨碼頭與課取稅金的權力,長期壟斷王公宮口與蕃薯市街的通商交易。為了爭奪艋舺碼頭的經濟利益,同安人與三邑人之間一直處於劍拔弩張的狀態,成為頂下郊拚的導火線。 往來艋舺碼頭的船隻不計其數,河港沿岸一帶成為眾多船夫、碼頭工人落腳之處。這群在社會下層的勞動者,多從大陸離鄉背井、隻身來台討生活,無依無靠,「凹(月斗)仔」於是成為艋舺「羅漢腳」撫慰心理寂寞與解決生理需求的地方。 西元1853年,[[黃龍安]]為領袖,艋舺頂郊勢力到達巔峰。 ===下郊勢力==='''同安人'''主要和大陸的[[廈門]]進行貿易,所以被稱為「廈郊」或「下郊」。下郊以[[林佑藻]]為首,勢力範圍居於八甲庄(老松國小一帶),[[艋舺]]地區的東南隅,以[[霞海城隍廟]]為中心,北臨蓮花池遙望安溪人的清水祖師廟,東邊有頂郊勢力與之對抗。 八甲庄以南則有「[[剝皮寮]]」,頂郊與下郊勢力交界地帶,為交易市集熱絡之處。剝皮寮地名的由來,據說是[[福州]]杉木皆運至此地進行剝皮加工,因而得名。在[[艋舺]]興盛時期,剝皮寮為煤炭販售集散地,故又稱「土炭市」。 因為三邑人落腳較早,頂郊霸佔了艋舺的河港商業,同安人只能選擇離河岸較遠的八甲庄為根據地,不僅腹地狹小,而且也沒有立足碼頭和收稅的權力,貿易條件的不平等,讓下郊深感不滿。西元1853年終於爆發了械鬥衝突「 頂下郊拚 」。 ===泉州人勢力===西元1787年,安溪人從大陸[[泉州府]]移民而來,落腳[[艋舺]]東北區域,以[[清水祖師廟]]為根據地,東接蕃薯市街,南以蓮花池為界對望八甲庄。安溪人善於種植與販賣茶葉,尤其以「[[安溪鐵觀音]]」聞名。 三邑人與同安人交惡之時,[[白其祥]]為[[艋舺]]安溪人之首,立場頗於中立,但在[[頂下郊拼]]開戰後仍無法置身事外,迫於[[黃龍安]]的壓力,燒毀了位於戰略要道上的[[清水祖師廟]],使頂郊突襲八甲庄成功。遭戰亂焚毀的[[清水祖師廟]]後來在原地重建。 ===漳州人勢力===擺接平原為[[板橋]]地區前身,位於[[艋舺]]的西南方。西元1846年,大科崁(桃園大溪)的[[板橋林家|林家]]勢力已拓展到擺接平原,1851年林家遷居板橋,從此被稱「[[板橋林家]]」,成為台灣五大家族之一(其他為[[霧峰林家]]、高雄陳家、基隆顏家、[[鹿港辜家]])。[[頂下郊拚]]時期,擺接平原勢力以「本記」[[林國華]]、「源記」[[林國芳]]兄弟為首。舉族遷居擺接平原後,林家成為[[漳州]]人龐大勢力,令[[艋舺]][[泉州人]]頗為忌憚。 西元1853年,三落大厝「[[林家花園]]」完工落成。由於漳、泉對峙,擁有龐大財力的[[林本源]]家族自然成為漳州人領袖,而「林家花園」也是板橋林家的指揮所,因此該厝不但有許多防禦設計,平日亦有數百壯丁駐守。 ==衝突==[[File:1395751930-3315196804 n.png|缩略图|左|【1853年艋舺地域略圖】[https://bimeci.pixnet.net/blog/post/175220553 原圖來源]]]由於'''三邑人'''在[[艋舺]]落腳得早,不但控制著碼頭,還可向往來的商船抽取百分之五的「從價稅」,'''同安人'''商業利益受到牽制,為此一直有著零星的衝突,終於在一八五三年八月,爆發了大規模的械鬥。在此役中,'''同安人'''原欲對'''三邑人'''發動攻擊,卻被三邑人搶先,借道安溪人的信仰中心[[清水祖師廟]],攻擊位在八甲庄(今老松國小)的同安人據地,最後,同安人背著他們信奉的[[霞海城隍]]敗走[[大稻埕]]。此役雙方各自有慘烈的犧牲,安溪人的[[清水祖師廟]]也遭波及,付之一炬,各方皆為此付出極大的代價。 [[頂下郊拼|頂下郊拚]]爆發後,'''下郊'''節節敗退,[[林佑藻]]率'''同安族'''人逃往北方欲投靠同鄉的[[大龍峒]],卻不被當地'''同安人'''接納,只好轉到[[大稻埕]](台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帶),沿[[淡水河]]建起店屋市街,形成新的河港聚落。 西元1856年,'''下郊'''同安人重建廟宇,恭迎從八甲庄救出的[[霞海城隍爺]],延續香火,此即為[[大稻埕]][[霞海城隍廟]]。 '''下郊'''敗逃北方,'''頂郊'''取得了勝利,將'''下郊'''八甲庄全數焚毀,佔得[[艋舺]]大部分利益,但'''三邑人'''並未依約幫助'''安溪人'''重建[[清水祖師廟]]。 這場械鬥,日本人[[田中一二]]在1931年的《[[台北市史]]》中將其形容為''「將艋舺地方化為恐怖戰場」'',而在《[[淡水廳志]]》中則是''「八甲、新莊盡燬」'',由此可知當時械鬥激烈的慘況。{{clear}} ==大稻埕的興起與艋舺的沒落==西元1860年,[[清朝]]戰爭失利,與列強簽訂條約,開放[[淡水]]為國際通商港口,但[[艋舺]]碼頭河沙淤積,不易停泊,市況衰落,船隻大多前往[[大稻埕]]碼頭運貨交易。大稻埕逐漸取代艋舺,成為北台灣的商業貿易中心,迅速造就繁榮盛景。[[頂下郊拼|頂下郊拚]]獲勝後,[[艋舺]]'''三邑人'''卻逐漸市道中落,敗逃的'''同安人'''反而獲得[[大稻埕]]興起的商業利益。失去[[艋舺]],卻得[[大稻埕]],「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成為頂下郊拚的最佳註釋。 ==相關影片=={{#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_qLdu6p8o|alignment=left |dimensions=640|container=frame|description= 台灣最早角頭戰!艋舺最大械鬥"頂下郊拚" 影響層面廣人員大量傷亡|王偊菁 呂捷主持|【呂讀台灣PART1】20190317|三立新聞台}} {{clear}}==參考資料==*[https://www.taipei-walkingtour.tw/copy-of-070 |大稻埕先民的故事:頂下郊拚之路(上)|]*[https://www.taipei-walkingtour.tw/featured072 |大稻埕先民的故事:頂下郊拚之路(下)|]*[https://digitalarchives.tw/Exhibition/2383/1.html 首選珍藏 : 百年前的艋舺火拚——歷史中的角頭事件簿]*[https://bimeci.pixnet.net/blog/post/175220553 頂下郊拚。1853年艋舺地域略圖]*[http://www.lungshan.org.tw/tw/01_4_3_allusion.php 艋舺龍山寺]*[https://www.facebook.com/dadaocheng1900/photos/%E5%A4%A7%E7%A8%BB%E5%9F%95%E7%9A%84%E6%AD%B7%E5%8F%B2-%E9%A0%82%E4%B8%8B%E9%83%8A%E6%8B%BC%E7%AF%87%E4%B9%8B%E5%89%8D%E6%8F%90%E9%81%8E%E6%97%A9%E6%9C%9F%E6%BC%A2%E4%BA%BA%E4%BE%86%E5%8F%B0%E7%A7%BB%E6%B0%91%E9%96%8B%E5%A2%BE%E4%B8%8D%E5%90%8C%E6%97%8F%E7%BE%A4%E7%9A%84%E7%A7%BB%E6%B0%91%E5%B8%B8%E5%B8%B8%E5%9B%A0%E7%82%BA%E5%BD%BC%E6%AD%A4%E7%9A%84%E5%88%A9%E7%9B%8A%E8%88%87%E4%BF%A1%E4%BB%B0%E7%9A%84%E4%B8%8D%E5%90%8C%E4%BA%92%E7%9B%B8%E7%88%AD%E5%A5%AA%E6%90%B6%E5%9C%B0%E7%99%BC%E7%94%9F%E8%A1%9D%E7%AA%81%E6%A2%B0%E9%AC%A5%E6%A2%B0%E9%AC%A5%E5%BE%8C%E7%9A%84%E8%90%BD%E6%95%97%E8%80%85%E5%B0%B1%E9%80%83%E5%88%B0%E5%8F%A6%E4%B8%80%E5%8D%80%E5%9F%9F%E7%99%BC%E5%B1%95%E5%A4%A7%E7%A8%BB%E5%9F%95%E7%B9%81/139214163092631/ 翻轉大稻埕之台灣製茶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