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35重型坦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T-35重型坦克(英文:T-35 Heavy Tank,俄文:ТЯЖЁЛЫЙ ТАНК Т-35),是20世紀30年代蘇聯研製的一種多炮塔重型坦克。這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五炮塔系列坦克。T-35重型坦克於1932年開始研製,1936開始列裝蘇聯紅軍。作為當時製造工藝最為複雜的重型坦克,T-35坦克展示了蘇聯強大戰車生產能力。1941年全部退役。該坦克總計生產61輛。[1]
目錄
基本資料
中文名稱 | T-35重型坦克 | |
外文名稱 | ТЯЖЁЛЫЙ ТАНК Т-35(俄語) | |
研製時間 | 1932年 | |
定型時間 | 1936年 | |
服役時間 | 1936年 |
發展沿革
研發背景
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塹壕戰與水泥掩體戰和馬克沁重機槍的普及,使得世界各國呼籲要生產協同步兵作戰的戰車。而英國的馬克I型坦克(Mark I tank)的成功堅定了各國發展坦克的決心。英國於一戰中投入使用的MK Ⅰ型坦克,就在巨大的菱形車體左右各設置了一門57毫米火炮。等到法國的FT-17輕型坦克問世,確立了後來坦克炮塔的基本形態以後,人們才開始正兒八經地考慮如何在坦克上裝上很多個炮塔。[2]
一戰結束之後,許多技術人員仍然對「陸地戰艦」的概念念念不忘。英國維克斯公司推出A1E1、MK.E等多炮塔坦克。此外,法國、德國、美國、日本等主要的坦克設計與生產國家也在20世紀30年代設計並測試過不同型號的多炮塔坦克。蘇聯紅軍的第一批坦克是1919年反對外國武裝干涉期間繳獲的法國FT-17輕型坦克和英國「賽犬」坦克。英國人在20年代推出的一系列多炮塔坦克自然也進入了蘇聯人的視野。
研發過程
蘇聯重型坦克的工作開始於20世紀20年代末,但國內設計師在這一領域缺乏必要的經驗。解決這種情況的辦法是邀請德國設計師愛德華·格羅特領導。1930年,他們來到蘇聯,與年輕的工程師開始設計一個重型坦克。雖然在格羅特的領導下建立的最初T系列坦克沒有成功,但蘇聯的設計師們獲得了無價的經驗,用於設計國內重型戰車。
在中止了與格羅特合作的蘇聯工程師組成的TG坦克的工作後,由設計師巴列科夫開始研製自己的重型坦克。該任務是由工農紅軍機械化和摩托化管理局授予的,他說:「在1932年8月1日以前,設計和建造35噸的坦克突破型坦克。在坦克t-35的設計過程中,設計師使用一年半的經驗在坦克t-35,在喀山的德國格羅斯拖拉機公司獲得測試結果以及去英國裝甲採購委員會選用材料。
第一個T-35重型坦克原型的組裝,稱為t-35-1,該設計結束於1932年8月20日。而9月1日坦克設計組向蘇聯領導人展示。該坦克的重量為42噸,裝甲厚度為30-40毫米,武器包括:一個76毫米和兩個37毫米火炮,而不是76毫米火炮。在t-35-1安裝的布局中含有三挺機槍。坦克的乘務組由10 - 11人組成。坦克外形尺寸:長9720毫米;寬3200毫米;高度3430毫米。在公路上巡航150公里,使用當時500hp m-17航空發動機,該發動機允許坦克速度達到每小時28公里。土地壓力小於0.7千克/厘米。支撐滾輪成對地分成三個小車組。主塔的頂部呈圓形。[3]
蘇德戰爭
在蘇聯衛國戰爭之前, T-35 沒參加過任何軍事衝突。任何提及關於在T-35參加了蘇芬戰爭的資料都是假的。有趣的是當時幾乎沒人提起將他們作為第一線的作戰坦克使用。 然而,由於紅軍部隊的坦克力量的迅速重組,並且新的機械化的軍團的形成, 「這些坦克應該被用在前線」,這個決定被執行。所有的T-35車輛被編入第 8方面軍的第 34 坦克軍下屬的第 67 和第 68 坦克團。[4]
在蘇聯衛國戰爭中,所有能使用的裝甲力量都被投入到抵抗德國的防線當中,T-35當然也不例外。當體型巨大的T-35出現在戰場上的時候,它確實嚇了德國人一跳,但是也就僅此而已了。T-35雖然擁有了陸地巡洋艦一般的體型和火力,但是其裝甲卻完全稱不上是巡洋艦,而且機動性也實在是太差,經常發生機械故障,再加上它巨大的體型,導致T-35在戰場上成為了活靶子,而且德軍武器還很容易就可以將其擊穿。所以完全不是德軍反坦克火炮和單炮塔坦克的對手的T-35在衛國戰爭初期就損失殆盡了,莫斯科戰役之後基本就銷聲匿跡,從此也再沒有多炮塔坦克活躍在戰場之上,T-35就這樣帶着舊時紅軍的榮耀在戰場中走向多炮塔坦克的沒落。
到1941年底,剩餘的T-35坦克全部退出現役。目前倖存於世的T-35隻有一輛,陳列於俄羅斯庫賓卡坦克博物館。[5]
結構特點
武器系統
t-35武器系統部署在雙層五座炮塔內。中央大炮塔安裝了76.2毫米KT-28型火炮。有一個由奧布羅夫上校提出的一個坦克版本,它計劃安裝ps-3型76mm火炮。1927年該火炮長徑比16.5(L/16.5)。彈藥的初速是每秒鐘381米。使用APR坦克潛望鏡作為瞄準裝置。1932年加裝單獨的望遠鏡瞄準具。在火炮右邊,在獨立的球形裝置中安裝了一挺ДТ車載機槍。在炮塔的凹槽內為第二挺ДТ車載機槍的彈箍裝置安裝了一個縫隙,可以為機槍手提供視野,同時也有專門的關閉縫隙的防彈門。一些坦克使用標準的球形裝置安裝船尾機槍。
45毫米火炮是由20k火炮改造。安裝在小炮塔上,這些炮塔根據對角線排列(右-前,左-後)。穿甲彈的最初速度是760米。ДТ車載機槍與火炮對齊,固定在移動鎧裝的軸頸上。在對角線上的機關槍塔里(左、右、後)用來裝機槍。彈藥包括:96發76毫米炮彈,220發45毫米炮彈和10 000發7.62mm機槍子彈。因此,t-35武器系統相當於一個T-28中型坦克和兩個T-26坦克。
動力系統
該坦克使用當時航用500hp M-17型 V-12氣化液冷柴油機(雖然在現在不值一提,但在當時屬於馬力很足的發動機),安裝在機身後部。發動機在每分鐘1450轉的功率為500馬力。這使得坦克在道路上的速度達到30公里/小時,和大約12公里/小時的越野速度。燃油箱容量910升,保證在公路上行駛150公里。發動機和五速機械變速箱通過主摩擦離合器連接。有帶剎車的機上摩擦離合器是轉向機構。
履帶式推進器的結構為:每邊由8個小型支撐滾輪、6個橡膠輪胎型支撐滾輪、6個橡膠輪胎的滾輪、5個由3個帶橡膠輪胎的滾輪組成。一對負重輪裝有可卸齒圈的螺旋張緊機構、帶鉸鏈和骨架板的小鏈軌的後輪。舷梯用開口銷擋住的機械指連接起來。在前支撐輪和導向輪之間安裝了張力輥,用以消除垂直障礙的過程中防止履帶前部彎曲。
行走方式採用懸掛-聯鎖裝置,車上有兩個滾輪;兩個螺旋彈簧架。該部分用10毫米裝甲板封閉以防止敵方火炮擊破。坦克能夠克服阻力上升到36°高坡,涉水1.2米,過垂直壁高度1.2米,越壕寬3.5米。對土地的壓力為0.78公斤/厘米。坦克的機動性受到其長度和寬度之比(若比值>3則為重大不利影響)。
該坦克配備了71-tk-1無線電台,在主塔周圍安裝有扶手天線。電氣設備是按照12V電網電壓單線電路進行的。
車內部署
在生產過程中,t-35的乘員人數有9到11人不等,取決於坦克特定系列的設計特點。在大多數情況下,船員的位置是這樣的。在主炮塔(標準的T-28火炮塔),部署了三名機組成員:指揮官(導引員),機槍手和報務員。在兩座裝有45毫米火炮的炮塔中,各有兩名機槍手(一名裝填手和一名機槍手)和一名炮手,一名炮塔內有一名射手。主樓與作戰部其餘部分隔開了一個隔牆,後塔和前塔成對地相互連接。在履帶之間,坦克的前部有一個控制室,其中包括一個司機(同時擔任機械師)。那時有一個概述,因為履帶支線向前沖得很厲害,駕駛員經常是盲目操縱機器從而導致損壞。
性能諸元
重量 | 52t |
車組 | 9 - 11人(駕駛員,發電員,車長,主炮塔中有一炮手,副炮塔中各一裝填手、炮手、機槍手) |
車長 | 9.72m |
車寬 | 3.20m |
車高 | 3.43m |
最大時速 | 30/19 km/h(公路/越野) |
行程 | 150/70 km (公路/越野) |
發動機 | 500hp(馬力)航用M-17型 V-12氣化液冷柴油機 |
越壕寬 | 3.5m |
越障高 | 1.2m |
涉水深 | 1.2m |
爬坡度 | 36° |
主武器 | 主炮塔76.2mm KT-28型 L/16.5火炮*1;副炮塔45mm 20k型火炮*2 |
副武器 | 7.62mm ДТ車載機槍*5 |
彈藥 | 76.2mm主炮炮彈96發(多為榴彈);45mm火炮反坦克彈220發;10000發7.62mmДТ機槍彈 |
主炮俯仰角 | -5°~+25°(76.2mm主炮) |
裝甲 | 11-30mm |
通訊設施 | 71-tk-1無線電台一部 |
坦克評價
T-35的火力堪稱當世的世界第一。由於炮塔眾多,T-35坦克的乘員也很多。T-35全車共有11名乘員,乘員數量僅次於一戰中德國A7V坦克的18人,比世界上第一種坦克——英國的MKⅠ坦克上的8名成員還多。
儘管T-35坦克重達50噸,但由於炮塔占去了太多的重量,坦克的防護性能並不算突出。後期蘇軍加厚裝甲,但卻使T-35的戰鬥全重增加到了54噸,與此同時帶來的是機動性的惡化。T-35更大的麻煩在於太過複雜的結構和巨大的重量,由此帶來的第一個結果就是生產性很差。從1933年到1939年,全部T-35的產量僅有61輛而已。而同期T-26坦克的產量超過1萬輛。蘇軍戲稱每一輛T-35都是不一樣的。
過重和過於複雜帶來的另一個問題是可靠性和機動性極其糟糕。由於發動機功率只是勉強夠用,車體過長導致轉向困難,結果就是T-35隻有直線行駛的時候勉強能維持,如果要轉個彎就會狀況百出、故障不斷,而且還造成發動機壽命大幅下降。[6]
雖然問題多多,但T-35的外形畢竟高大威猛。在閱兵式中,如此龐然大物轟隆隆地從面前開過時,其震撼力還是頗為強烈的。蘇聯人通過這種如小山般的重型裝備,向世界展示了自己強大的工業設計與生產能力,也大大提升了蘇聯國民對國家的自信心和榮譽感。正因為如此,從1935年到1940年,所有的T-35都服役於駐紮在莫斯科的第5獨立重型坦克旅,主要承擔閱兵任務,成為蘇聯專門的「閱兵儀仗隊」。[7]
2016年5月9日,俄羅斯照常舉行了勝利日閱兵。不過與莫斯科紅場上規模宏大卻亮點不多的閱兵相比,位於葉卡捷琳堡近郊的上佩什馬舉行的一場小規模「勝利日閱兵」卻吸引了很多軍迷的注意。原因無它,這次閱兵上,出現了當年堪稱「蘇維埃儀仗兵」的T-35多炮塔重型坦克。這是上佩什馬軍事裝備博物館根據原始設計圖紙和照片復建的坦克。此外,T-35多用作宣傳招貼畫。有趣的是,坦克t-35的圖片出現在43年的海報。當時沒有留下任何t-35,但「陸基裝甲艦」被大炮猛擊,繼續發揮宣傳作用,體現了蘇聯共產黨的實力。另外,蘇聯有一個勳章「勇敢」上有簡單的T-35坦克的形象。
總結一下,T-35重型坦克擁有強大的火力,但是防護性和機動性卻很低下。不均衡的發展導致看上去很唬人的T-35在戰場上很少有機會能夠發揮它的火力優勢。它在蘇軍裝甲歷史上曾一度擁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從榮光到沒落也不過十幾年的光景。在T-35身上,很容易引發對於坦克火力、機動性和防護性的思考,一輛優秀的坦克要在三者之間怎樣做出平衡?估計,歷史已經給了我們答案。
視頻
蘇聯陸地巡洋艦:T-35 多炮塔坦克
參考資料
- ↑ ТЯЖЁЛЫЙ ТАНК Т-35
- ↑ T-35 PrototypesMarch 19, 2018
- ↑ ТЯЖЁЛЫЙ ТАНК Т-35
- ↑ 坦克中的奇葩——蘇聯T-35重型坦克
- ↑ 多炮塔坦克T-35亮相勝利日閱兵 2018-06-14 09:38
- ↑ 舊時的紅軍榮耀 蘇聯多炮塔神教的巔峰 二戰T-35重型坦克 2017-10-12 09:19
- ↑ 二戰蘇聯裝甲系列九:蘇聯多炮塔的巔峰 T-35重型坦克 2018-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