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文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中醫藥文化》創刊於1984年,是由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主管、上海中醫藥大學和中華中醫藥學會聯合主辦的中醫藥文化學術期刊。
據2020年第2期《中醫藥文化》期刊內頁顯示,《中醫藥文化》編輯部有主編1名、常務副主編1名、副主編2名、責任編輯1名、助理編輯2名、英文翻譯1名。
據2020年5月27日中國知網顯示,《中醫藥文化》共出版文獻3907篇、總被下載380654次、總被引4187次、(2019版)複合影響因子為0.448、(2019版)綜合影響因子為0.352。據2020年5月27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中醫藥文化》文獻量為2039篇,基金論文量為387篇,被引量為2648次,下載量為17327次、2017年影響因子0.31。
據2020年5月27日維普網顯示,《中醫藥文化》發文量為1930篇,被引量為1177次,H指數為10。
辦刊歷史
1984年,《醫古文知識》創刊,刊期為季刊。
2006年,《醫古文知識》刊名變更為《中醫藥文化》,刊期為雙月刊[1]。
2014年12月,該刊成為原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
2019年,《中醫藥文化》成為唯一入選「首個中醫藥科技期刊的分級目錄」的T2級期刊。
2020年4月,《中醫藥文化》在中國知網開通學術期刊數字優先出版平台,進行學術成果的網絡首發。
《中醫藥文化》主要欄目有中醫文化、文化語絲、杏苑鶴鳴、東籬風韻、醫方賞析、文博天地、汲古書齋、醫界春秋等,核心專欄包括「絲路醫藥」「醫療社會文化史」「人文探究」「文化廣角」「文獻研究」「海外中醫」等。
2019年11月26日,《中醫藥文化》「海外中醫」欄目獲第六屆全國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欄目」獎。
人員編制
據2020年第2期《中醫藥文化》期刊內頁顯示,《中醫藥文化》編輯部有責任編輯1名、助理編輯2名、英文翻譯1名。
據2020年5月27日中國知網顯示,《中醫藥文化》出版文獻量3907篇。
據2020年5月27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中醫藥文化》出版文獻量2039篇,基金論文量為387篇。
據2020年5月27日維普網顯示,《中醫藥文化》發文量1930篇。
收錄情況
《中醫藥文化》被《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中國知網[2]、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維普網收錄。
影響因子
據2020年5月27日中國知網顯示,《中醫藥文化》總被下載次數380654次、總被引次數4187次,(2019版)複合影響因子為0.448、(2019版)綜合影響因子為0.352。
據2020年5月27日萬方數據服務平台顯示,《中醫藥文化》被下載量17327次、被引量2648次;據2017年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數據顯示,《中醫藥文化》影響因子為0.31(中醫學刊均影響因子為0.97),在全部統計源期刊(6670種)中排第4804名。
據2020年5月27日維普網顯示,《中醫藥文化》被引量為1177次,H指數為10。
榮譽表彰
《中醫藥文化》是《CAJ-CD規範》獲獎期刊。
2018年度,《中醫藥文化》先後獲上海市高校「特色期刊獎」、中華中醫藥學會「優秀品牌建設期刊」獎、上海市高校優秀學報獎等榮譽。
2019年11月26日,《中醫藥文化》獲第六屆全國高校社科優秀期刊獎。
《中醫藥文化》刊名由中醫學家裘沛然題寫。
辦刊宗旨
《中醫藥文化》辦刊宗旨是傳承中醫藥文化精粹,提升中醫藥工作者學術素養,普及中醫藥文化知識。以中國文史哲學為基礎,以中醫典籍、中醫名家、中醫文物、中醫史跡等為主要內容,探求中醫理論和臨床經驗,交流中醫名家學術思想,發揚中醫醫德倫理,傳播中醫藥知識。
投稿指南
1、文題應簡明扼要,突出重點。15個漢字之內,儘量不用縮略語。
2、稿件應註明基金項目、名稱及編號。項目來源應按中國國家有關部門規定的正式名稱書寫。
3、作者原則上不超過2人。投稿時應註明作者性別、學位、職稱、主要研究方向、工作單位及部門、郵編。並請著明通信作者學術職務、電子郵箱。
4、須附中英文摘要、關鍵詞。簡明扼要,字數150—300字,3—5個關鍵詞。
5、參考文獻為文科學術期刊格式,腳註、注釋號每頁重新編序,用、、標註。文中參考文獻角碼也用、、上標標出。中文期刊用全稱,外文期刊名縮寫以Index Medicus格式為準。
視頻
中醫藥文化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發行周期月刊和雙月刊差別,搜狐,2018-01-24
- ↑ 中國知網服務平台(海外版)已完成全面升級!,搜狐,2020-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