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班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中歐班列(英語譯名:CHINA RAILWAY Express;簡稱 CR express)是指按照固定車次、線路、班期和全程運行時刻開行,往來於中國與歐洲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集裝箱國際鐵路聯運班列。
為加強與歐洲國家的商業貿易聯繫,中國政府和中國鐵路總公司與中亞和歐洲各國鐵路系統協作,開行從中國西安、蘇州、義烏、深圳鹽田港、鄭州、成都等地到達倫敦、漢堡等地的國際聯運列車。截至2017年5月19日,中歐班列累計開行突破4000列,中國國內開行城市28個,到達歐洲11個國家29座城市[1]。中歐班列的運行時間比海運約節省四分之三,價格約為航空的五分之一 ,能夠便利對交貨時限有要求的大宗電商產品、輕工及高科技電子產品以及需要冷藏的葡萄酒等食品的運輸。
西安長安號首列使用全程統一運單,真正實現「一單到底」的中歐班列「長安號」1日從西安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始發,終點為德國曼海姆。 義烏西站開往倫敦的中歐班列於2016年12月31日24時首發。 首班倫敦開往義烏中歐班列貨車於2017年4月10日從倫敦出發,途經9個國家在2017年4月29日上午抵達義烏。在廣州始發中歐班列8個月後,深圳也於2017年5月22日發出了首列開往白俄羅斯的班列[2]。
開通意義
中歐班列成為國際物流陸路運輸骨幹
亞歐之間的物流通道主要包括海運通道、空運通道和陸運通道,中歐班列以其運距短、速度快、安全性高的特徵,以及安全快捷、綠色環保、受自然環境影響小的優勢,已經成為國際物流中陸路運輸的骨幹方式。中歐班列物流組織日趨成熟,班列沿途國家經貿交往日趨活躍,國家間鐵路、口岸、海關等部門的合作日趨密切,這些有利條件,為鐵路進一步發揮國際物流骨幹作用,在「一帶一路」戰略中將絲綢之路從原先的「商貿路」變成產業和人口集聚的「經濟帶」起到重要作用。
專家觀點
中歐班列:賠錢求解「絲路」貿易
中歐班列的興起,緣於2014年。彼時,國家主席習近平前往歐盟進行訪問,訪問中,他提出,中歐雙方應該把簡單買賣型貿易合作,提升為各領域聯動的複合型經貿合作,力爭早日實現年貿易額1萬億美元的目標。2013年,這一數據為5591億美元。
經濟學家宋清輝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採訪時指出,開通中歐班列,初衷便是對接國家西進戰略,中歐班列也已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
視頻
中歐班列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中歐班列奔向黃金時代 累計開行突破4000列,環球網, 2017-5-25
- ↑ 深圳至白俄羅斯中歐班列正式發車! ,搜狐, 2017-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