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劉星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劉星煒

大清工部左侍郎
籍貫 江蘇省常州府武進縣
族裔 漢族
字號 映榆,號圃三
室名 思補堂
出生 康熙五十七年
(1718-11-05)1718年11月5日)
浙江省錢塘縣
逝世 乾隆三十七年
(1772年2月28日(1772-02-28)(53歲))
京師
親屬 曾祖父:劉維烈
祖父:劉淳
父:劉樞
從兄:劉綸
姪:劉躍雲
姻婭:湯先甲史奕昂梁國治
子:劉謹之劉種之劉理之劉堉之
出身
  • 乾隆十三年戊辰科進士出身
著作
  • 《思補齋文集》
  • 《詩集遺佚》

劉星煒(1718年11月5日-1772年2月28日),字映榆,號圃三[1],室名思補堂[2]江蘇省常州府武進縣(今屬常州市武進區)人,清朝政治人物、學者、駢文家。

歷任

雍正十三年(1735年),補縣學生員。乾隆九年(1744年),順天府鄉試舉人,任學錄。乾隆十三年(1748年)戊辰科第二甲第一名進士出身傳臚),選翰林院庶吉士。十六年(1751年),散館,授翰林院編修

乾隆十七年(1752年),以編修充順天鄉試同考官、會試同考官。十八年(1753年),升翰林院侍講,充經筵講官,差任河南鄉試正考官。十九年(1754年),以侍講充日講起居注官。差任廣東學政。二十一年(1756年),丁母憂去職。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服闕,補任原官。以翰林院侍講差廣東學政,改差安徽學政。二十五年(1760年),以侍讀差充安徽學政。二十六年(1761年),升左春坊左庶子,擢翰林院侍讀學士,差安徽學政。

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以翰林院侍讀學士入直上書房。三十年(1765年),擢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銜,在上書房行走。補禮部右侍郎。三十一年(1766年),改禮部左侍郎,充武會試大總裁。調工部右侍郎。三十二年(1767年),改工部左侍郎。三十七年(1772年)卒於任上。誥授資政大夫,有誥命二道。國史有傳。

政績

  • 廣東學政任內,上疏:「鶴山立縣初,有廣州民一百五戶請修城入籍,緣是開冒考之弊,請以有廬墓、田糧在縣者為限。」杜絕代考作弊。
  • 安徽學政任內,奏請童生考試加考五言六韻詩,被朝廷採納實行。童試有詩的內容,就是從他開始的。

著作

  • 《思補齋文集》四卷[3]
  • 《詩集遺佚》[4]


詩文

贈廖古檀明府

金斗城高鎖綠苔,公餘攜鶴任徘徊。

知君懷古多情思,定上城東鮑照台。


送秦生廷坤由當塗改調全椒 其二

咫尺橫江路,因風盼好音。論文三歲字,許國十年心。

姑孰傳芳遠,名公屬望深。役車行部處,為汝憩棠陰。


送秦生廷坤由當塗改調全椒 其一

魚稻豐年瑞,文章大國風。濤聲五里外,山色半城中。

躡屩多名士,傳衣望自公。青氈君舊業,勿使嘆途窮。[5]

家庭及關聯

劉星煒為武進西營劉氏第十四世。

妻妾

子女

  • 長子:劉謹之(1739年-1787年),余氏出。乾隆二十四年舉人。
  • 次子:劉種之,余氏出。乾隆三十一年進士。
  • 三子:劉理之,趙氏出。娶梁國治女。
  • 四子:劉堉之,庶出。早卒。
  • 長女,余氏出。適山東候補州同知趙任江。
  • 次女,趙氏出。適直隸長垣知縣方其畇。
  • 三女,趙氏出。適欽賜舉人梁承雲(梁國治子)。
  • 四女,庶出。適監生程廷儀。
  • 五女,庶出。適分發廣東府經歷王行芳。

注釋及參考資料

  1. 閔爾昌 編《碑傳集補》一冊三卷,232
  2. 楊廷福,楊同甫 編《清人室名別稱字號索引》下冊,1631
  3. 許貞幹作注
  4. 劉持原承德避暑山莊抄出編為三卷,未付梓
  5. 劉星煒的詩文 , 中國古詩文網,
  6. 吳鼒 編《八家四六文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