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叟餃子宴的到處流傳(周建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千叟餃子宴的到處流傳》是中國當代作家周建明的散文。
作品欣賞
千叟餃子宴的到處流傳
現在國家政策好了,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真正吃不起飯的幾乎沒有,但老人們臉上的笑容卻很少。這是為什麼呢?
付宏偉慢慢了解到,孩子們外出打工,很多老人一年半載才能見到孩子一回,內心無比的孤獨和寂寞。為了能跟老人在一起多呆一會兒,每次送飯,付宏偉都會坐下來陪老人聊聊天,或者給他們洗洗腳,收拾收拾房間。付宏偉要走了,老人們抓着付宏偉的手不肯撒開,從北屋門口到大門口,十幾米的路程,他們一走就是半個多小時。
這個世界,如若讓人孤獨地來,孤獨地走,這將是多麼悲切的倫常。懷着希望來,帶着失望走,那我們還要生下孩子幹什麼呢?我們生下孩子,不就是想要親人間彼此溫暖嗎?
付宏偉一邊勸慰老人,一邊暗下決心,一定要想辦法豐富老人的生活,叫老人從內心深處高興起來。
照顧老人時間一久,付宏偉便覺得有點力不從心了。每天就算從早到晚,也只能給幾個老人送飯。怎樣才能讓全村的老人都能吃上口熱乎飯呢?付宏偉跟幾個積極支持他的義工商量,要給老人們擺餃子宴。但是,擺餃子宴場所在哪裡?付宏偉想到求助村委會,村委會大力支持,把村委會的幾間房子和大院提供給了付宏偉。說干就干,付宏偉拿出自己的積蓄買了一口更大的鍋,上千套碗筷以及桌子板凳。每月的初一十五,付宏偉便把村里65歲以上的老人請到村委會,給老人們包餃子吃。開始是本村的人吃,後來外村的老人聽說了,也過來吃。一傳十,十傳百,孫家寨初一十五免費給老人吃餃子的事,像一股春風吹遍了祖國大地。幾十里,甚至上百里地外的老人,都把初一十五當成了自己的節日。在這一天,他們穿上新衣裳,蹬着自行車、三輪車,或被老伴或孩子攙扶着來到孫家寨,參加孫家寨的餃子宴。他們中,有白髮蒼蒼的耄耋老人,也有面目慈祥上百歲的大壽星。最多的時候,來參加餃子宴的老人達到2000多人。這次2000多人的餃子宴,光白面就用了550斤,茴香苗用了1200多斤。盼了初一盼十五,孫家寨的餃子宴,讓老人的日子有了生機,有了盼頭。
一次,一位老人沒有看錶,起來就往孫家寨跑,到了後,見院子裡還沒動靜,敲開義工的門,發現才凌晨三四點,就又在義工的屋裡睡了一覺。
成年累月,聚會的次數多了,老人們的朋友越來越多。每次吃飯的時候,老人們坐在一起,你抓着我的手,我扶着你的背,說話聊天,好不熱鬧。
每次初一十五,濃濃的餃子香便瀰漫了整個孫家寨。餃子吃在嘴裡,甜在老人們的心裡,說說當年的如煙往事,再聊聊兒孫的新鮮事,飯後還能領上一份禮物。大米、小米、白面、花生油、蚊帳、電扇、電熱寶、奶粉、毛巾、洗衣粉,幾年下來,老人們大部分的生活用品都是付宏偉送的了。另外,每月的十五,付宏偉和義工們還給老人們集體過生日。
免費午餐,免費理髮,免費體檢,免費洗澡,免費發東西,農忙季節,付宏偉還組織義工給全村人做飯。為了讓老人們吃上放心的有機農產品,他承包了村裡的地,組織義工發展有機農業生態園,種植麥子、棉花、小米和蔬菜;挖池塘,種蓮藕,更是為孫家寨增添了一道別樣的風景。
付宏偉創辦的孫家寨孝道中心,從根本上改變了老人們的生活狀況,讓老人們對生活有了新的概念和理解。每次到一起,他們相互鼓勵,要好好活,使勁活,多吃幾年孫家寨的孝道大餐。
為了孝養更多的老人,讓老人們過上更為舒適的生活,付宏偉用自己多年的積蓄、義工的捐贈及賣蓮藕的錢,蓋了一棟三層大樓。
作者簡介
周建明,品詩文網簽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