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和王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大和王權

圖片來自ppfocus

大和王權,又稱倭王權,是公元4世紀至7世紀,以大和地區(奈良縣)為中心,君臨日本列島中、西部各地豪族聯合之上的部落聯盟。又名倭國、大倭國。年代為4-7世紀,晚於邪馬台國大化革新後由天皇執政,大和時期結束。在考古學上稱為古墳時代。關於它的建立問題,由於邪馬台與大和王權繼承上的關係,故在看法上大相徑庭。[1]

介紹

大和王權指的是,從4世紀開始在奈良地方(大和地區)興起的政權。但這一詞並不意味着日本的起源,在日本歷史有爭議。在奈良王權興起的同時,日本列島還大概存在數個乃至十數個權力中心。這是日本學術界所重視的問題。

大和王權形成初期,倭王名為大王。以倭為首,畿內豪族葛城臣、平群臣、蘇我臣、大伴連、物部連等聯合組成統治機構。臣、連等豪族分掌國家的祭祀、軍事、外交、財政等,在朝廷內有較大的權利,倭王的絕對統治權尚未確立。

地方設國(以國造為長)、縣(以縣主為長)、村(以稻置和村主為長),國和縣中有公、直、首等姓的地方豪族,但地位比臣、連等中央豪族低下。豪族的同族集團叫做氏,有臣、連、君、直、造、首等姓,表明該氏的統治地位和職務。

在2世紀到3世紀,各部族從分立狀態向聯合方向發展的過程中,倭王權已成為各部族的中心。倭王權為了確立聯合盟主的地位,重視對外關係,向東晉南朝宋朝貢,並竭力與朝鮮半島上的國家(百濟伽倻)保持密切關係,壟斷渡來人傳入的各種技術。並於5世紀後半期,勢力壓倒畿內和地方上的各豪族。

歷史

王權的發展

從西元250年開始,日本列島上的統治者開始大量營建「古墳」。古墳的分布基本上遍及日本本州島南部,以奈良大阪為主,北海道則未發現。此一時期的墳墓為巨大的穴式土堆,四周有壕溝,「前方後圓」形式的墓制最具代表性,墳的周遭圍繞著中空的黏土塑像,這些筒狀土製人偶有可能是殉葬用,稱之「埴輪」。建築這些墳墓須花費大量財力,只有少數的統治階級能夠負擔,目前發現有七十一座,以鑰匙孔形的古墳最常見,大阪的大山古墳是世界上最大的古墳。古墳裏通常有許多銅鏡、珠寶等陪葬品,到了後期還有兵器和鎧甲。

王權的動搖和變質

繼體天皇即位

在內亂過程中,彥太尊於6世紀初取得大君地位,是為繼體天皇。倭王權克服了6世紀前半期的繼體、欽明朝的內亂,平定了筑紫君磐井的叛亂,進而確立氏姓制和部民制,脫離部族聯合代表者的地位而建立強大的王權。後來大王上升為具有宗教權威的天皇,在天皇之下形成官司制,從而開闢了走向律令國家的道路。

外交

大和國家屢次向中國東晉南朝宋派出使節,接受其封號以增強對外影響。中國史書記載,向宋國派出使節的倭王是贊、珍、濟、興、武。有人將其比作仁德、反正、允恭、安康、雄略五代天皇。倭王武向宋帝上表自稱:「使持節都督倭、百濟新羅任那、家羅、秦韓、慕韓七國諸君事、安東大將軍、倭王。」劉宋順帝削去百濟,改為六國,其餘爵號照封。

影片

【ゆっくり解説】古代日本の統治者・ヤマト王権の謎!!

參考文獻

  1. 大和王權,pp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