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孫臏兵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孫臏兵法》又稱《齊孫子》,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兵書之一,作者是戰國時齊國人孫臏

題解

《孫臏兵法》最早見於《漢書·藝文志》,東漢以後就已經失傳。因此著名歷史學錢穆曾推測孫臏就是孫武,認為《孫臏兵法》就是《孫子兵法》。1972年,在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同時出土竹簡本的《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才改變了學界的認識[1]。竹簡本是漢初抄本,其中孫臏不以第一人稱出現,所以學界普遍認為此書是由孫臏弟子紀錄而成。現在分上下兩編,共三十篇。

奇計大敗魏軍,並射死龐涓。後來,田忌被鄒忌排擠,流亡到楚國,孫臏大概也隨他而去,所以漢人王符說「孫臏修能於楚」。在戰國的兵家中,孫臏是以「貴勢」即講求機變而著稱的,他和吳起都是當時著名的軍事家

創作背景

桂陵之戰

公元前354年,魏國以龐涓為將率軍伐趙,兵圍邯鄲。次年,邯鄲在久困之下已岌岌可危,而魏軍也因久攻不下,損失很大。齊國應趙國之請,以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率軍擊魏救趙。孫臏令一部輕兵乘虛直趨魏都大梁,而以主力埋伏於龐涓大軍歸途必經的桂陵(今山東省菏澤市或河南長垣)之地。魏國因主力遠征,都城十分空虛。魏惠王見齊軍逼進,急令龐涓回師自救。剛剛攻下邯鄲的龐涓聞大梁告急,急率疲憊之師回救。至桂陵時,遭到齊軍迎頭痛擊,幾乎全軍覆滅龐涓僅以身免。這便是歷史上著名的「桂陵之戰」。

馬陵之戰

12年後,魏國在國力恢復之後,再次發動戰爭,將矛頭指向了自己的另一鄰國——韓國。韓國難以抵擋強大的魏軍,遂派使向齊國求救。齊威王採納孫臏「深結韓之親而晚承魏之弊」的建議,在魏韓兩國幾經激戰、韓危魏疲之際,再次以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出兵救韓。孫臏依然採用圍魏救趙的計策,率兵長驅魏境,兵鋒直逼大梁。魏國鑑於桂陵之戰的教訓,遂撤韓國之圍,調10萬大軍,以太子申為上將軍、龐涓為副,準備與齊軍進行一場戰略性決戰。孫臏為調動敵人,創造戰機,果斷引兵東撤。一路上,他用減灶計造成齊軍大量逃亡的假象,以誘敵深入。龐涓果然上當,便丟下步兵,率輕騎精銳,兼程窮追。至馬陵時,遭到齊軍主力伏擊,龐涓智窮力竭,憤愧自殺。齊軍遂全殲魏軍,俘太子申,取得了馬陵之戰的重大勝利。

馬陵之戰後,田忌遭宰相鄒忌的陷害,被迫流亡楚國。孫臏辭官歸隱,潛心軍事理論研究,終於寫成了流傳千古的軍事名著——《孫臏兵法》[2]

視頻

孫臏兵法 相關視頻

考古挖掘一漢墓,出土失傳《孫臏兵法》,考古家:改寫歷史
孫臏第一集《孫臏出世》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