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宋仁宗 | |
---|---|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宋仁宗明孝皇帝肖像 | |
概要 | |
姓名 | 趙禎 |
廟號 | 仁宗 |
諡號 |
神文聖武明孝皇帝(初諡) 體天法道極功全德神文聖武睿哲明孝皇帝(神宗年間加諡) |
陵墓 | 永昭陵 |
政權 | 宋朝(北宋) |
在世 | 1010年5月30日-1063年4月30日 | (52歲)
在位 | 1022年3月23日-1063年4月30日(41年) |
年號 |
天聖:1023年-1032年十一月 |
宋仁宗 | |
---|---|
宋朝皇帝 | |
在位 | 1022年–1063年 |
前任 | 宋真宗 |
繼任 | 宋英宗 |
宋仁宗趙禎(1010年5月30日-1063年4月30日),北宋第四代皇帝(1022年3月23日-1063年4月30日在位)。初名受益,宋真宗的第六子,生母李宸妃。其生於大中祥符三年四月十四日,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受封為慶國公,八年(1015年)受封為壽春郡王;天禧元年(1017年)進中書令,二年(1018年)進封升王,同年九月立為皇太子,賜名趙禎;乾興元年(1022年)二月,真宗崩,仁宗即帝位,時年13歲;1023年改年號為天聖;1063年駕崩於汴梁皇宮中,享年53歲,在位41年。民間流傳「狸貓換太子」中的太子就是影射宋仁宗;自古以來,其在包青天劇中亦樹立明君之形象。[1]
目錄
早年
宋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四月十四日(1010年5月30日)趙受益出生(後改名趙禎),是宋真宗趙恆第六子,母為李宸妃。趙恆所寵信的美人劉氏(章獻明肅皇后)無子,趙恆便對外聲稱趙受益為劉氏所生。
登基
乾興元年(1022年),二月十九日,真宗趙恆逝世,趙禎即位,時十二歲由劉太后垂簾聽政。在劉太后的主導下,他放棄了自己寵愛的後宮張氏,於天聖二年(1024年)立郭氏為皇后。
治世
內政與外交
明道二年(1033年)太后聽政十一年後病卒,23歲的仁宗始親政。
在位期間最主要的軍事衝突在於西夏,夏景宗李元昊即位後改變其父夏太宗李德明國策,展開宋夏戰爭,延州、好水川、定川三戰宋軍皆有失利之處,韓琦、范仲淹更在好水川之戰後被貶。到定川寨之戰,西夏分兵欲直搗關中的西夏軍遭宋朝原州(今甘肅鎮原)知州景泰的頑強抵抗,全軍覆滅,西夏攻占關中的戰略目標就此破滅。西夏因連年征戰國力難支,最後兩國和談:夏向宋稱臣,宋每年賜西夏絹十三萬匹、銀五萬兩、茶二萬斤,史稱「慶曆和議」,取得了近半世紀的和平。
遼興宗時以蕭惠陳兵宋境。接着,宋朝與遼朝協議,以增加歲幣為條件,維持澶淵之盟的和平協議,史稱重熙增幣。
歲幣支出並非沉重負擔,比起選擇戰爭的軍費,歲幣開支無足輕重。寶元元年,陝西出支為1551萬;寶元二年宋夏戰爭後,慶曆二年陝西出支為3363萬,幾近赤字。[2]遼國失去南下劫掠的經濟誘因,也是遼宋能維持百年和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皇佑四年(1052年),儂智高反宋,軍隊席捲廣西、廣東各地。仁宗任用狄青、余靖率兵南征。皇佑五年,狄青夜襲崑崙關,大敗儂智高于歸仁鋪之戰。次年,儂智高死於大理國,亂平。[3]
仁宗時期,承平日久,經濟快速發展,並出現交子。而宮內治理略有缺失,朝中也有些許小人奸臣,慶曆8年發生疑似後宮爭鬥的坤寧宮事變,事後在眾多忠臣的輔佐之下奸臣的計策未能成功。仁宗時冗官與冗兵特別嚴重,皇祐元年(1049),戶部副使包拯即已指出冗官問題:「今內外官屬總一萬七千三百餘員,其未受差遣京官、使臣及守選人不在數內,較之先朝,才四十餘年,已逾一倍多矣」,而州郡縣的地方官,則更是「三倍其多。」[4]全國軍隊總計125萬9千人,佔賦稅十分之七。真宗與仁宗兩朝土地兼併更嚴重,[5]公卿大臣大都佔地千頃以上。[6]仁宗晚年,「勢官富姓占田無限,兼併冒偽習以為俗,重禁莫能止焉」[7],最後「富者有彌望之田,貧者無卓錐之地。」[8]國家財政出現危機,「當仁宗四十二年,號為本朝至平極盛之世,而財用始大乏。」[9]
慶曆新政
慶曆新政由范仲淹十大政策揭開序目——明黜陟、抑僥倖、精貢舉、擇官長、均公田、厚農桑、修武備、減徭役、覃恩信、重命令。但反對勢力龐大,難以推動,一年四個月後便宣布中止。
仁宗一朝對外雖無重大戰爭,對內亦無重大革新,對外需要應對遼夏的軍事威脅。
去世
嘉祐八年(1063年),三月二十九日,於汴梁皇宮駕崩,年五十四歲,死後葬於永昭陵。《宋史》記載,「趙禎駕崩的消息傳出後,京師(汴梁)罷市巷哭,數日不絕,雖乞丐與小兒,皆焚紙錢哭於大內之前」。
仁宗在位41年,是宋朝皇帝中執政最長的一位,生性恭儉仁恕,百司曾奏請擴大苑林,宋仁宗說:「我繼承先帝的園林,尚且覺得十分大,為什麼要這樣做(擴建)呢?」[10]宋仁宗去世後,就連訃告送到遼國時,竟「燕境之人無遠近皆哭」,遼道宗耶律洪基痛哭道:「四十二年不識兵革矣」,史載其「驚肅再拜,謂左右曰:『我若生中國,不過與之執鞭持蓋一都虞侯耳!』」
軼事
在宋仁宗出生的那天,皇帝賞賜群臣包子[11]。
評價
正面評價
宋仁宗在位期間禮待朝臣,其全面實現了向文官治國的轉變,從未殺主要大臣。尤其難能可貴的是,其制定了法律,規定不能在朝廷上鞭打大臣,不准對公卿辱罵。其禁止文字獄(除謀反外),對讀書人比較寬容。仁宗愛好學習,崇拜儒家經典。他首次把《論語》、《孟子》、《大學》、《中庸》拿出來合在一起讓學生學習,開了「四書」的先河。
宋代有太多讚美、歌頌仁宗及其「盛治」的宋人,這些人包括歐陽修、司馬光、王安石、曾鞏、胡安國、劉光祖、周必大、楊萬里、王璧、陳俊卿(南宋)、劉克莊、趙汝騰、葉適、王十朋、文天祥等等。在他們看來,「仁宗盛治」遠過「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宋仁宗一生節儉,有天內宴,端上螃蟹28隻,在得知食一隻蟹要一千錢後,竟不忍下箸。[12]
在嘉祐四年,以宰相富弼為首的群臣連續五次上表請求給他加尊號為「大仁至治」,仁宗皆未批准。[13]但他死後再也阻止不了群臣給他加上「仁」的尊號了。翰林學士王珪等群臣給他寫諡曰:「臣聞元精磅礴,濟萬物而不昭其跡者,薦名曰天;至德汪洋,澤萬世而不有其功者,建諡於帝……維其歷古聖賢之君,莫不極所以尊明令顯之稱,又或至於代相襲之。夫仁者聖人之盛德,豈獨未有以當之耶抑當時鴻儒巨學反略於稽求抑又天之所啟、期以克配先帝之廟乎《詩》云:『維天之命,於穆不已』,此之謂歟惟功以創業為祖,德以守成為宗,皆尊尊之大義也。先帝尊諡,宜天錫之曰神文聖武明孝皇帝,廟曰仁宗。」,「為人君,止於仁。」《宋史》評價讚美仁宗及其盛治:「(仁宗)在位四十二年之間,吏治若偷惰,而任事蔑殘刻之人;刑法似縱弛,而決獄多平允之士。國未嘗無弊幸,而不足以累治世之體;朝未嘗無小人,而不足以勝善類之氣。君臣上下惻怛之心,忠厚之政,有以培壅宋三百餘年之基。子孫一矯其所為,馴致於亂。《傳》曰:『為人君,止於仁。』帝誠無愧焉。」[14]
他的群臣們這樣歌頌「仁宗盛治」:「四十二年於茲,可謂海內大治矣。竊跡羲黃之前,敻乎莫索其詳。自《詩》、《書》之載,未有如茲之盛者也。」
北宋學者邵伯溫這樣讚美「仁宗盛治」:蓋帝知為治之要:任宰輔,用台諫,畏天愛民,守祖宗法度。時宰輔曰富弼、韓琦、文彥博,台諫曰唐介、包拯、司馬光、范鎮、呂誨云。嗚呼,視周之成、康,漢之文、景,無所不及,有過之者,此所以為有宋之盛歟?」
北宋政論家陳師錫這樣懷念「仁宗盛治」:「宋興一百五十餘載矣,號稱太平,饗國長久,遺民至今思之者,莫如仁宗皇帝。……以致慶曆、嘉佑之治為本朝甚盛之時,遠過漢唐,幾有三代之風。」
大文豪蘇軾說:「宋興七十餘年,民不知兵,富而教之,至天聖、景祐極矣。」天聖、景祐都是宋仁宗的年號。
南宋宰相秦檜也曾說到:「昔我仁祖臨御,親選天下十有五人崇論宏議,載在方冊。慶曆、嘉佑之治上參唐虞,下軼商周,何其盛哉!」南宋名人衛徑也稱:「嘉祐之治」振古無及。
元朝脫脫《宋史》評價宋仁宗個性仁愛、勤儉,一時朝野上下充滿惻隱善心、行忠義仁厚之政,要不是後代子孫的作為,仁宗之政是可為宋朝三百年的未來奠基:『贊曰:仁宗恭儉仁恕,出於天性,一遇水旱,或密禱禁庭,或跣立殿下。有司請以玉清舊地為御苑,帝曰:「吾奉先帝苑囿,猶以為廣,何以是為?」燕私常服浣濯,帷帟衾裯,多用繒絁。宮中夜飢,思膳燒羊,戒勿宣索,恐膳夫自此戕賊物命,以備不時之須。大辟疑者,皆令上讞,歲常活千餘。吏部選人,一坐失入死罪,皆終身不遷。每諭輔臣曰:「朕未嘗詈人以死,況敢濫用辟乎!」至於夏人犯邊,御之出境;契丹渝盟,增以歲幣。在位四十二年之間,吏治若偷惰,而任事蔑殘刻之人;刑法似縱弛,而決獄多平允之士。國未嘗無弊幸,而不足以累治世之體;朝未嘗無小人,而不足以勝善類之氣。君臣上下惻怛之心,忠厚之政,有以培壅宋三百餘年之基。子孫一矯其所為,馴致於亂。《傳》曰:「為人君,止於仁。」帝誠無愧焉。』[15]
負面評價
王夫之評論宋仁宗「無定志」,指出仁宗親政至去世的三十年間,兩府大臣更迭頻繁,計有的四十多名員都曾多次上任,但也多次被仁宗因小故而撤換,因此官員們的政策都因在位時間不長而無法貫徹實行,因人事改易而引起的頻密政策轉變亦令在下面的官吏和平民無所適從[16]。當時官員亦清楚仁宗這一點,故蔡襄曾在慶曆改革之初,仁宗起用歐陽修、余靖及王素為諫官時,就曾提醒仁宗:「朝廷增用諫臣,修、靖、素一日並命,朝野相慶,然任諫非難,聽諫為難,聽諫非難,用諫為難。三人忠誠則正,必能盡言。臣恐邪人不利,必造為御之說。……願陛下察之,毋使有好諫之名而無其實。」又曾指出仁宗「寬仁少斷」、「不顓聽斷,不攬威權」[17][18]。
家庭
祖先
先祖 | ||||||||||||||||||||||||||||||||||||||||||||||||||||||||||||||||||||||||||||||||||||||||||||||||||||||||||||||||||||||||||||||||||||||||||||||||||||||||||||||||||||||||||||||||||||||||||||||||||||||||||||||||||||||||||||||||||||||||||||||||||||||||||||||||||||||||||||||||||||||||||||||||||||||||||||||||||||||||||||||||||||||||||||||||||||||||||||||||||||||||||||||||||
---|---|---|---|---|---|---|---|---|---|---|---|---|---|---|---|---|---|---|---|---|---|---|---|---|---|---|---|---|---|---|---|---|---|---|---|---|---|---|---|---|---|---|---|---|---|---|---|---|---|---|---|---|---|---|---|---|---|---|---|---|---|---|---|---|---|---|---|---|---|---|---|---|---|---|---|---|---|---|---|---|---|---|---|---|---|---|---|---|---|---|---|---|---|---|---|---|---|---|---|---|---|---|---|---|---|---|---|---|---|---|---|---|---|---|---|---|---|---|---|---|---|---|---|---|---|---|---|---|---|---|---|---|---|---|---|---|---|---|---|---|---|---|---|---|---|---|---|---|---|---|---|---|---|---|---|---|---|---|---|---|---|---|---|---|---|---|---|---|---|---|---|---|---|---|---|---|---|---|---|---|---|---|---|---|---|---|---|---|---|---|---|---|---|---|---|---|---|---|---|---|---|---|---|---|---|---|---|---|---|---|---|---|---|---|---|---|---|---|---|---|---|---|---|---|---|---|---|---|---|---|---|---|---|---|---|---|---|---|---|---|---|---|---|---|---|---|---|---|---|---|---|---|---|---|---|---|---|---|---|---|---|---|---|---|---|---|---|---|---|---|---|---|---|---|---|---|---|---|---|---|---|---|---|---|---|---|---|---|---|---|---|---|---|---|---|---|---|---|---|---|---|---|---|---|---|---|---|---|---|---|---|---|---|---|---|---|---|---|---|---|---|---|---|---|---|---|---|---|---|---|---|---|---|---|---|---|---|---|---|---|---|---|---|---|---|---|---|---|---|---|---|---|---|---|---|---|---|---|---|---|---|---|---|---|---|---|---|---|---|---|
|
妻妾
皇后
- 生前冊立皇后
- 逝世後追冊皇后
妃嬪
- 昭節貴妃苗氏,宋仁宗奶媽的女兒
- 昭淑貴妃周氏,溫成皇后的義女
- 昭懿貴妃張氏
- 德妃楊氏
- 賢妃馮氏
- 淑妃董氏
- 德妃兪氏
- 充儀張氏,宋哲宗在1100年逝世後,張婕妤追封充儀
- 美人楊氏,宋哲宗在1100年逝世後,楊才人追封美人[19]
- 充儀尚氏
- 充儀朱氏
- 婕妤連氏
- 才人張氏,溫成皇后之妹。姐姐過身後,甚得聖寵。四年六月。[20]
- 彭城縣君劉氏
- 安福縣君張氏,董淑妃的義女
- 仁和縣君李氏,董淑妃的義女
其他
- 王氏,曾入選仁宗後宮,因過於漂亮被劉太后嫁給前夫劉美之子劉從德,劉從德死後,王氏出入宮廷,被認為是仁宗的情婦。
- 范觀音,曹皇后養女,被仁宗所幸,溫成皇后即張貴妃用計將范觀音逐出宮廷。僅見於北宋王鞏所着《聞見近錄》,真實性已無法考證。
子女
子
女
- 周國陳國大長公主,母昭節貴妃苗氏
- 徐國公主,早亡,母俞德妃
- 鄧國公主,早亡,母溫成皇后
- 鎮國公主,早亡,母溫成皇后
- 楚國公主,早亡,母馮賢妃
- 商國公主,早亡,母楊德妃
- 魯國公主,早亡,母馮賢妃
- 唐國公主,早亡,母溫成皇后
- 陳國大長公主,母董淑妃
- 秦國魯國賢穆明懿大長公主,母昭淑貴妃周氏
- 袞國大長公主,母董淑妃
- 燕國舒國大長公主,母昭淑貴妃周氏
- 豫國公主,早亡,母董淑妃
電視劇
- 《包青天》由孫鵬→王中皇→施羽飾演。
- 《包青天》由李道洪飾演。
- 《包青天》由魯振順飾演。
- 《包公出巡》由張鐵林飾演。
- 《包青天》由高亮飾演。
- 《包青天之七俠五義》由劉長德飾演。
- 《包青天之碧血丹心》由王皓飾演。
- 《包青天之開封奇桉》由王皓飾演。
- 《孤城閉》由王凱飾演。
視頻
宋仁宗有多「仁」?這些小故事足以說明他是千古第一仁帝
參考文獻
- ↑ 「狸貓換太子」真相:宋仁宗生母之謎
- ↑ 宋代地域經濟 程民生/着
- ↑ 余靖:《大宋平蠻碑》,碑位於桂林市鐵封山西麓
- ↑ 包拯:《包孝肅奏議集》卷一《論冗官財用等》
- ↑ 《宋史·呂沖傳》載比部員外郎鄭平,「占籍真定,有田七百餘頃」;《宋史·王嗣宗傳》載長安種「放弟侄無賴,據林麓樵採周回二百餘里」。王蒙正「特章獻太后親,多占田嘉州,侵民田幾至百家」。(《宋史》卷三○一);又如王鎬有「美田百頃」(范仲淹:《范文正公文集》卷14《友人王君墓表》)
- ↑ 陳舜俞《都官集》卷二:「公卿大臣占田竟到千頃。」
- ↑ 《宋史》卷一三七
- ↑ 《長編》卷二
- ↑ 葉適:《水心先生文集》卷四《財總論二》
- ↑ 《宋史·仁宗本紀》:有司請以玉清舊地為御苑,帝曰:吾奉先帝苑囿,猶以為廣,何以是為?
- ↑ 王栐,《燕翼冶謀錄》:「仁宗誕日,賜群臣包子。」
- ↑ 邵博《聞見後錄》
- ↑ 宋史/卷012 -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zh.wikisource.org. [2018-02-14] (中文).
- ↑ 《宋史·仁宗本紀》
- ↑ 宋史/卷012 -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zh.wikisource.org. [2018-02-14] (中文).
- ↑ 《宋論》卷四《仁宗十二》:「自明道二年劉後殂始親政,訖乎帝崩,三十年,兩府大臣四十餘人。……其進也,不固進也,俄而退矣;其退也,抑未終退也,俄而又進矣。人言一及而輒易之,互相攻擊則兩罷之;或大過已章而姑退之,或一計偶乖而即斥之,……計此三十年間,人才之黜陟,國政之興革,一彼一此,不能以終歲。吏無適守,民無適從,天下之若驚若騖、延頸舉趾、不一其情者,不知其何似,而大概可思矣。……夫天子之無定志也,既若此矣。」
- ↑ 師晟,鄧民軒編着.《范仲淹立身行事九九方略》:中國戲劇出版社,2001-09:209頁.
- ↑ 《宋史·卷320·蔡襄傳》
- ↑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五百二十·元符三年》仁宗淑妃周氏進貴妃,婕妤張氏進充儀,才人楊氏進美人。
- ↑ 自溫成之沒,後宮得幸者凡十人,謂之十間。周氏、董氏及溫成之妹皆與焉。見於《皇宋通鑑長編紀事本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