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陵·疊石作小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陸游(1125年~1210年),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紹興)人,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1]。
陸游生逢北宋滅亡之際,少年時即深受家庭愛國思想的薰陶。宋高宗時,參加禮部考試,因受秦檜排斥而仕途不暢。宋孝宗即位後,賜進士出身,歷任福州寧德縣主簿、敕令所刪定官、隆興府通判等職,因堅持抗金,屢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應四川宣撫使王炎之邀,投身軍旅,任職於南鄭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陸游奉詔入蜀,與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繼位後,升為禮部郎中兼實錄院檢討官,不久即因「嘲詠風月」罷官歸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寧宗詔陸游入京,主持編修孝宗、光宗《兩朝實錄》和《三朝史》,官至寶章閣待制。書成後,陸游長期蟄居山陰,嘉定二年(1210年)與世長辭,留絕筆《示兒》[2]。
“ |
疊石作小山,埋瓮成小潭, 旁為負薪徑,中開釣魚庵。 谷聲應鐘鼓,波影倒松楠。 借問此何許,恐是廬山南。 |
” |
— [南宋]陸游 |
詩歌成就
陸游具有多方面文學才能,尤以詩的成就為最,自言「六十年間萬首詩」 ,存世有九千三百餘首,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時期:46歲入蜀以前,偏於文字形式;入蜀到64歲罷官東歸,是其詩歌創作的成熟期,也是詩風大變的時期,由早年專以「藻繪」為工變為追求宏肆奔放的風格,充滿戰鬥氣息及愛國激情;晚年蟄居故鄉山陰後,詩風趨向質樸而沉實,表現出一種清曠淡遠的田園風味,並不時流露着蒼涼的人生感慨。
藝術特點
①藝術風格上,兼具現實主義特點,又有浪漫主義作風。陸游性格豪放,胸懷壯志,在詩歌風格上追求雄渾豪健而鄙棄纖巧細弱 ,形成了氣勢奔放、境界壯闊的詩風。陸游把在現實生活中無法實現的壯志豪情都傾瀉在詩中,常常憑藉幻境、夢境來一吐胸中的壯懷英氣,陸游的夢境、幻境詩 ,飄逸奔放,被譽為「小李白」。 然而對功名的熱望和當權者的阻力之間有着無法克服的矛盾,嚴酷的現實環境給詩人心靈壓上了無法擺脫的重負,因而陸游又崇尚杜甫 ,關懷現實,主張詩歌「工夫在詩外」 ,詩風又有近於杜甫的沉鬱悲涼的一面。
②語言平易曉暢,章法整飭謹嚴。陸游反對雕琢辭藻和追求奇險 ,其詩語言「清空一氣,明白如話」。陸游重視鍛鍊字句,他的對偶,新奇、工整,而不落於雕章琢句之嫌。趙翼曾評陸詩「看似奔放實則謹嚴」 ,劉克莊亦有「古人好對偶被放翁用盡」之嘆。 陸游的七言古詩《長歌行》,筆力清壯頓挫,結構波瀾迭起,寓恢宏雄放的氣勢於明朗曉暢的語言和整飭的句式之中,典型地體現出陸詩的個性風格,被後人推為陸詩的壓卷之作。
視頻
宛陵·疊石作小山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陸游不光是詩詞領域,書法,史學,散文也頗有造詣 ,搜狐,2016-12-20
- ↑ 《示兒》 ,詩詞名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