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對馬耳蕨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對馬耳蕨根

對馬耳蕨根,中藥名。為鱗毛蕨科植物對馬耳蕨Polystichumtsus-simense(Hook.)J.Sm.的根莖。具有清熱瀉火之功效。常用於目赤腫痛。[1]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對馬耳蕨根
漢語拼音:Duì Mǎ ěr Jué Gēn
別名:
性味歸經:味苦,性寒。歸肝經。無毒
功能:清熱瀉火
主治:目赤腫痛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對馬耳蕨根

拼音名:Duì Mǎ ěr Jué Gēn

出處

《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來源

為鱗毛蕨科植物對馬耳蕨的根莖。

功能主治

治目赤腫痛。

用法用量

鮮對馬耳蕨根莖(去鱗毛)一兩,水煎,加白糖,早晚飯前各服一次。[2]

摘錄

中藥大辭典

形態特徵

對馬耳蕨,又名馬祖耳蕨。植株高30-50cm。根莖近直立,與葉柄基部被黑褐色卵狀披針形和棕色鑽狀鱗片。葉簇生;葉柄長15-30cm,禾稈色,向上疏生黑色線形鱗片;葉片披針形,長15-30cm,寬8-15cm,基部不變狹,二回羽狀;羽片鐮狀披針形,基部上側1片小羽片大而突起,與葉軸平行,通常淺裂,向上的小羽片邊緣有刺狀尖齒,裂片上有羽狀脈,小脈單一或分叉。孢子囊群生於小脈頂端;囊群蓋圓腎形。[3]

分布區域

分布於中南西南陝西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西藏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400-3000m的山坡林下溝邊或岩石縫中。[4]

參考資料

  1. 對馬耳蕨根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2. 對馬耳蕨根中醫世家
  3. 對馬耳蕨根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4. 對馬耳蕨根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