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港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張家港市位於長江下游南岸,是中國江蘇省蘇州市代管縣級市。張家港市其綜合競爭力列2010年全國百強縣(市)第一梯隊,全市總面積998.48平方公里,2012年戶籍總人口91.02萬。
原名沙洲,是蘇州市所管轄的縣級市。位於中國大陸東部,長江下游南岸。東南與常熟相連,南與蘇州、無錫相鄰,西與江陰接壤,北濱長江,與如皋、靖江隔江相望[1]。
目錄
歷史沿革
張家港市歷史久遠,所在區域的北部原是長江的一部分,成陸較晚;南部地區的發展則與附近地區類似,最早發現的人類活動在新石器時代馬家浜文化以前,共擁有11處新石器時代遺址,它們是:東山村遺址、徐家灣遺址、許莊遺址、蔡墩遺址、韓墩遺址、河陽山遺址、鳳凰山遺址、西新村遺址、西張遺址、西暘遺址、老煙墩遺址。時間分布在距今2500年至8000年之間,其中南沙東山村遺址的出土文物是長江下游最早的古文化遺址。
西晉,置暨陽縣,縣治楊舍鎮。南朝梁,在暨陽之墟建梁豐縣,屬江陰郡。
唐以後,屬江陰縣。唐宋年間,香山和鎮山之間有一澗谷流漕,終年澗水不絕,溪流潺潺。如遇大雨,山洪直衝流漕所在東江灣沙,形成水渠。這條水渠後來竟成為聞名中外的「張家港」。
據南沙鎮山村六組張興生珍藏的《重修張氏宗譜(孝友堂)》載,明代萬曆元年(1573年),有張南山者,自靖江生祠堂卜居香山北麓,此為張氏香山支始遷祖。南山公在此化錢買券,開發圩塘,流渠旁邊遂形成村落張家埭。
由於開發的圩田常受山洪的澇漬,於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張氏合族集議,子孫齊心協力,將流漕拓寬成河。新河面寬3丈,底寬1丈,長300餘米,由此免除了澇漬之苦,但未有河名。至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張氏為經營糧米自備木船3條,往返於揚州、高郵之間,數載後獲利甚豐。為讓木船能停泊到自家門口,再出資募工拓寬此河,並在屋旁河之盡頭拓成倒潭1隻,以便木船調頭。此時河面寬7丈,底寬3丈,重載木船可進出自如,已蔚為大河,但仍無河名。
清代康熙二年(1663年),江陰縣衙擬在澄江門和巫山之間修建馬路,勘察丈量到此河時,發現此河無名,於是請大橋鎮鎮董吳翼之提議起名。吳翼之知道此河乃是張氏祖上所開,後來又是張氏裔孫拓寬,遂提名稱「張家港」,並報江陰縣衙認定備案。康熙三年(1664年)冬,江陰縣衙正式批文命名此河為張家港。
由於長江中沙洲積漲迅速,至清代咸豐年間(1851年-1861年)大片沙洲與江南古陸接連。清代同治十三年(1874年)至民國,劃常通港以北約10平方公里沙地予通州。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曾一度在北部沿江地區建立沙洲縣,南部及常熟、江陰兩縣的邊界地區設立虞西縣(縣治今張家港市塘橋鎮妙橋辦事處)。
1949年4月22日,沙洲全境解放。沿襲民國建制,東部屬常熟縣,西部屬江陰縣,常通港以北劃歸常熟縣。
1957年11月29日,國務院批准設立沙洲縣,以江陰、常熟兩縣的各一部分行政區域為其行政區域。於1962年正式建立沙洲縣。隸屬於江蘇省蘇州專區。
1958年,江陰縣人民政府組織6萬民工和千名解放軍官兵拓浚張家港,河總長達38.11公里。1968年沙洲縣人民政府再次拓浚,張家港遂成為內河6級航道。1970年,蘇州專區改為蘇州地區,沙洲縣屬蘇州地區。1982年,張家港港正式對外開放。
1983年3月,撤銷蘇州地區行政專員公署,並於蘇州市,實行市管縣體制,沙洲縣隸屬蘇州市。
1986年9月16日,國務院批准撤銷沙洲縣,設立縣級張家港市,由蘇州市管轄。市人民政府駐楊舍鎮[2]。
行政區劃
截至2018年,張家港市下轄8個鎮2個區,另設有7個功能區。8鎮分別為:楊舍鎮、金港鎮、錦豐鎮、塘橋鎮、樂余鎮、鳳凰鎮、南豐鎮、大新鎮;2區為:常陰沙現代農業示範園區、雙山島旅遊度假區。
楊舍鎮是張家港市市委、市政府所在地。
地理環境
區域位置
張家港市位於長江下游南岸,江蘇省東南部。東、東南連常熟市,西、西南接江陰市,北、東北、西北臨長江,東南距上海市98千米;南近太湖,分別距無錫市58千米、蘇州市90千米;西距常州市55千米、南京市200千米;北隔江距南通市62千米。介於北緯31°43′12″—32°02′,東經120°21′57″—120°52′之間,總面積986.73平方千米,占全省面積的0.92%、蘇州市面積的11.62%。其中,陸地面積791.06平方千米,占全市總面積的80.17%;長江水域面積195.67平方千米,占19.83%。陸地東西最大直線距離44.58千米,南北最大直線距離33.71千米。北寬南窄,呈三角形。
水文特點
潮汐:張家港港位於感潮河段內,屬非正規半日潮,最高潮位6.69米,最低潮位0.74米,平均潮差3.19米
潮流:流態為往複流,但在洪水季節有時為單向流,流向均與岸線走向基本一致,無回流等現象。
大潮平均流速0.32米/秒,落潮平均流速0.48米/秒。航道吃水限制:13-14米,受銅沙金淺灘影響,船舶吃水在淡水9.5米以下可乘潮而進。
地勢走向
張家港全境地勢平坦,河港縱橫,有大小河道6033條,總長4477.3公里,平均每平方公里陸地有河道5.71公里。
氣候特點
屬北亞熱帶南部濕潤性氣候區,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水充沛。
自然資源
張家港市境內水資源豐富。地表水中河港蓄水量豐水年為2.36億立方米,中等乾旱年為9700萬立方米。2016年全市沿江各閘共引水11.58億立方米,排水38.59億立方米。其中,汛期沿江各節制閘共引水5.89億立方米,排水24.33億立方米。全年實際用水量:地表水9.18億立方米(火電企業用水量為全口徑計算),淺層地下水106.8萬立方米。全境河港縱橫,土地肥沃,有大小河道9002條,總長4569.51千米。
據張家港市國土資源局統計發布,至2015年年末,全市實有耕地30186.84公頃、園地3470.49公頃、林地203.87公頃、城鎮村及工礦用地27935.87公頃、交通運輸用地6256.39公頃、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28402.72公頃、其他土地416.36公頃。
張家港市境內礦產資源已發現的礦產品種主要有:砂石、磚瓦黏土、礦泉水、煤炭、天然氣等。其中探明的儲量有:砂石約6000萬噸,煤炭約2010萬噸,天然氣約8000萬立方米,礦泉水約8000萬立方米。2003年建成鳳凰地熱井溫泉,水溫45攝氏度,日產地熱水624立方米。
張家港市野生植物資源比較豐富,有百餘科近500個品種,常見的有24科80個品種,分布在田間、山丘、河邊、灘地,可用於農、牧、漁業生產,手工編織及疾病治療。另有常見綠化植物314種。
張家港市境內共有野生動物資源13綱292個品種。其中,魚綱類有刀魚、河豚、鯽魚等96種,爬行綱類有龜、鱉、蛇等21種,鳥綱類有野雞、野鴨、鷹、雀等104種,哺乳綱類有野兔、刺蝟、鼠等8種,另有野生無脊椎動物63種。
人口民族
截至2014年年末,張家港市戶籍人口914740人。2014年張家港市常住人口125.25萬人。其中,城鎮人口82.65萬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65.99%(城鎮化率)。
2016年全市常住人口125.55萬人,比上年略增。年末全市戶籍總人口92.66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38萬人。年末外來暫住人口67.68萬人,比上年減少3.16萬人。全市出生人口較上年增加,全年出生9865人,出生率為10.34‰,死亡人口6767人,死亡率為7.09‰,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25‰。
截至2018年末,張家港市常住人口126.06萬人,比上年增加0.28萬人。年末全市戶籍總人口92.94萬人,比上年增加411人。年末外來暫住人口72.17萬人,比上年增加1.22萬人。全市出生人口較上年增加,全年出生6362人,出生率為6.7‰,死亡人口6788人,死亡率為7.2‰,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45‰。
行政區劃
張家港市共轄楊舍、塘橋、金港、大新、樂余、錦豐、南豐、鳳凰和由江蘇省農墾劃歸的原江蘇國營常陰沙農場(張家港市現代農業示範園區)九個鄉鎮。
經濟
2012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050億元,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703億元,實現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49.6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4702.9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39695元和19460元。實際利用外資9.5億美元,完成進出口總額319.62億美元,口岸貨物吞吐量2.5億噸,集裝箱運量150萬標箱。
張家港市是2007年中國百強縣第三名,擁有全國首個也是僅有的兩個的內河保稅區之一的張家港保稅區(另一個為重慶寸灘保稅港區)[3]。
2009年百強縣與江陰、崑山並列第一。
十大集團企業:江蘇沙鋼集團(線材、板材、銅業、寬厚板、不鏽鋼、鍍鋅板等)、東海糧油、華芳、永鋼、牡丹(汽車)、張銅、澳洋、華潤(玻璃)、聯合銅業、駿馬化纖。
根據2011年數據,沙鋼集團銷售額2075億人民幣,為中國第一大民營企業,同時是江蘇省內最大的企業。東海糧油為亞洲最大食用油生產基地。
方言
張家港方言主要有虞西話、澄東話、澄要話、老沙話、常陰沙話(又稱崇明話)五大類,另有少量蘇北話。其中虞西話、澄東話、老沙話和常陰沙話分布地域最廣、人口最多,成為境內有代表性的方言;蘇北話有南通話、如皋話、泰興話和靖江話。
教育資源
江蘇科技大學(張家港校區):占地856畝,校舍建築面積26萬平方米,規劃全日制在校本科生規模為5000人。
有國家級重點中學梁豐高級中學,江蘇省四星級中學:張家港職業教育中心校、沙洲中學、暨陽高級中學、張家港高級中學,塘橋高級中學,其餘各高級中學全為省級重點中學,教育軟硬件設施極為雄厚。
張家港市現有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學校116所,其中普通高中7所,完中2所,職業高中6所,初中28所,小學33所,電視大學1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幼兒園36所。另有高校3所(江蘇科技大學張家港校區、江蘇科技大學蘇州理工學院、沙洲職業工學院),民辦外來人員子女學校11所,成教中心校8所。
高校
沙洲職業工學院:1984年創辦,全國第一家縣辦大學。
江蘇科技大學(張家港校區),
江蘇科技大學蘇州理工學院:占地856畝,校舍建築面積26萬平方米,規劃全日制在校本科生規模為5000人,教育軟硬件設施極為雄厚。
高中
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四星級):
江蘇省梁豐高級中學
江蘇省四星級中學(省重點中學):
張家港塘橋高級中學、張家港暨陽高級中學、沙洲中學、張家港高級中學
江蘇省三星級中學:
張家港樂余高級中學、張家港市崇真中學
私立高中
文化
截至2018年末,張家港市擁有電影放映單位39個,容納座席17196個;劇團2個,演出6370場次;博物館1個,文物藏品5753件(套)。群眾文化機構10個,組織文藝活動1890次;市級圖書館總藏量240萬冊,其中圖書230萬冊。通過「書香城市(區縣級)」發現活動覆核。市文化志願者協會被中宣部、中央文明辦等11個部門評為學雷鋒志願服務「最佳志願服務組織」。
國家文化創新工程「縣域文化館總分館體系探索與示範」項目通過驗收。《文化館總分館建設指標體系研究》和《縣域公共圖書館總分館標準規範體系建設研究》兩個項目入選2018年度行業標準化研究項目。
市圖書館、市少兒圖書館再次獲評「國家一級館」。「行走中·美的力量」移動美術館進校園項目榮獲2017年度全國美術館優秀公共教育項目提名獎。
成功舉辦2018中國(張家港)長江文化藝術節、第六屆國際幽默藝術周、2018年中國少兒戲曲小梅花集體節目薈萃、第八屆全國少兒曲藝展演、江蘇「童話里的世界」系列活動等。中篇評彈《焦裕祿》、小品《人在旅途》分獲第十屆中國曲藝牡丹獎「文學獎」「節目獎提名」[5]。
8件作品入選2018年度國家或江蘇藝術基金資助項目,3件作品獲省「五星工程獎」。24小時圖書館驛站達到36家,入選第一屆張家港市民心工程。《東山村遺址保護與展示設施建設方案》獲得國家文物局正式批覆通過;黃泗浦遺址獲評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2018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入圍項目;黃泗浦遺址考古發掘項目獲評江蘇考古2018年度「田野考古獎」。
友好城市
序號 | 國家 | 城市名稱 | 結好關係 | 結好日期 | 備註 |
1 | 澳大利亞 | 維多利亞州波特蘭市 | 友好城市 | 1995年08-08 | |
澳大利亞 | 格勒耐爾格郡(原波特蘭市) | 友好城市 | 2006年10-31 | 意向書 | |
澳大利亞 | 格勒耐爾格郡(原波特蘭市) | 友好城市 | 2010年04-13 | 簽署協議 | |
2 | 日本 | 福井縣松岡町 | 友好交流關係 | 1997年08-13 | |
日本 | 永平寺町(原松岡町) | 友好交流關係 | 2006年-10-31 | ||
3 | 日本 | 香川縣丸龜市 | 友好城市 | 1999年-05-28 | 簽署協議 |
4 | 日本 | 熊本縣水俁市 | 環境保護友好交流關係 | 2001年-05-08 | 簽署意向書 |
5 | 韓國 | 蔚山廣域市 | 經濟交流協作城市 | 2004年-04-08 | |
6 | 加拿大 | 魁北克省夏威尼卡市 | 友好交流關係 | 2004年-04-02 | |
7 | 俄羅斯 | 斯莫連斯克州維亞基馬市 | 友好城市 | 2004年-10-11 | |
8 | 美國 | 加利福尼亞州麗浪多市 | 友好城市 | 2007年-05-21 | 簽署協議 |
9 | 韓國 | 慶尚北道浦項市 | 友好交流關係 | 2007年-08-28(意向書) |
2009年-07-26(簽署協議) |
10 | 德國 | 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州勞恩堡市 | 友好交流城市關 | 2012年-04-17 | 意向書 |
交通運輸
公路
第一條公路——澄(江陰)巫(張家港巫山)公路、澄(江陰)豐(張家港錦豐)公路和常(常熟)十(張家港十二圩港)公路,由張家港錦豐人、上海交通大學畢業生、抗日愛國將領陳一白少將出資、設計、勘測、建造。
1932年「一·二八」淞滬抗戰爆發,朱家驊任交通部長,全力發展交通。1933年7月,國民政府指派陳一白鋪築了澄(江陰)巫(張家港巫山)軍用公路,18公里,路基寬9米,1934年1月完工。
1937年春國民政府鞏固江防,再次由陳一白自江陰要塞向東,經楊舍、福前鎮東、東萊、合興至錦豐,搶築軍用公路。春季測量,盛夏施工,建橋築基。同時常(熟)十(二圩港)公路段始築,43公里,路基寬7米,路面寬3米。1943年1月9日常熟鹿苑公路段試行通車。
346張楊公路 (原為338省道)、 204國道過境。
S19通錫高速(錦豐-南通段在建)、G4221滬武高速(原為S38常合高速)過境,S82張家港疏港高速位於境內。
境內主要城鄉公路:張楊公路、楊錦公路、晨豐公路、妙豐公路、沿江公路。
跨縣公路:蘇虞張公路(張家港-常熟-蘇州)、S122芙蓉大道(張家港-江陰)、澄鹿路(張家港-江陰)、錫張路(張家港-無錫)。
張家港距上海98.1公里、蘇州58公里、無錫40公里、常州70公里、南通30公里、南京200公里,距Airport Sign.svg蘇南碩放國際機場37公里、Airport Sign.svg上海虹橋國際機場98公里、上海浦東國際機場150公里、Airport Sign.svg南京祿口國際機場200公里。
鐵路
中國鐵路總公司滬通鐵路:張家港北站、張家港站
航道
張家港港:沿長江岸線達64多公里,其中可建萬噸級以上泊位的深水岸線達33公里。現有萬噸級以上泊位65個。
2012年貨物吞吐量達到2.5億噸,其中集裝箱運量150.2萬標箱。口岸貨物吞吐量連續三年超2億噸,居全國縣域口岸之首。
特產
血糯
又名「嘔血糯」,或稱「紅蓮糯」,是一種名貴的糯稻。穀粒皮殼呈淺紫色,其米殷紅如鴨血,蛋白質含量高,有強身補血功效,清代列為「御米」,民間視為營養和滋補食品,是製作八寶飯的主要原料。境內塘橋鎮金村、鳳凰鎮一帶均有種植。清《常昭合志·物產志》載:「血糯,亦名紅蓮糯,宜粥。」金鶴翀所撰《金村小志》載:「糯米之佳者曰『落霜青』,曰『紅蓮糯』。江陰人亦來購取,云:唯產金村者為佳[6]。
鳳凰稻
是鳳凰山附近長期培育成的優良粳稻,穀粒基部有雙翼(護穎),似鳳凰展翅,故名鳳凰稻。清代《常昭合志》中列為著名物產。鳳凰稻碾成的米,色潔白如珍珠,煮飯燒粥,性黏膩,香軟適口,為粳米中的上品,載譽江南。
常陰沙大米
自2009年起,常陰沙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在常北社區和常沙社區種植「南粳5055」、「南粳46」等優質水稻良種,生產有機大米。水稻生長階段完全不用化肥和化學農藥,每公頃產量穩定在6噸以上,經南京檢測中心抽樣檢測,各項指標均達到並超過有機大米標準,達到「無化殘、無藥殘、低重金屬」要求。常陰沙有機米圓潤潔白,煮飯燒粥,性黏膩,香軟可口。獲得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綠色食品A級認證。2014年2月,常陰沙大米又獲2013年度蘇州名牌產品稱號。
鳳凰水蜜桃
在1952年引進無錫水蜜桃的基礎上,經長期選育而成的優良品種。有白鳳、白花、黃皮、小青等主栽品種,皮色有淡黃、乳白、微紅色,具有果大、肉嫩、鮮甜、多汁、果皮易剝等特點,受到蘇州、南京、上海等地居民喜愛。鳳凰山和鷙山山麓是主要產地。
鳳凰白茶
2008年,鳳凰山茶園批量引進安吉白茶良種,針對其適應性要求高的特點,改革栽培技術,創新加工工藝,形成「採摘把關、重視萎凋、注重殺青、回潮揉捻、薄攤二青、揚去末子、搓條整形、足干提香」的獨特工藝流程。鳳凰白茶以「葉白、脈綠、香郁、味醇」獨樹一幟,營養豐富,藥用價值高,氨基酸含量高於普通綠茶2倍至5倍,味鮮爽不苦澀。
弄里芹菜
鳳凰鎮金谷村朱家弄種植的水芹,品質優良,歷史悠久。在上海、蘇州等地享有盛名,稱「弄里芹菜」。相傳宋代名將韓世忠和夫人梁紅玉帶兵駐守慶安,被金兵圍困,軍中缺糧,梁紅玉率部遍尋野菜,至弄里一帶見有大片野芹,味清香,採食充飢。以後,人們把野芹移植家種,稱為「玉芹」,並精心培育,世代栽種。芹菜品種有大青種、小青種、紅種、麻栗等,具有嫩莖(俗稱白頭)長、葉柄青、質地脆、香味濃、存放時間較久等特點。無論是清炒,或與豆製品素炒,或與肉類混炒,都味道鮮美,各具風味;若在開水裡稍燙後,澆上醬油、麻油等佐料,拌作冷菜,則香脆、鮮嫩、爽口,能去膩、舒胃。
高莊豆腐乾
鳳凰高莊豆腐乾始於清咸豐年間,已有100餘年的歷史。原料選用經精心篩選的地產小黃豆,製法獨特,一般要經過磨豆、濾漿、點鹵等11道工序,製作精細,風味獨特。清末民初,已暢銷常熟、江陰、無錫等地。高莊豆腐乾有厚型、薄型兩種,呈絳色,質地細實。
拖爐餅
楊舍、塘橋等地的著名傳統風味小吃,已有150餘年歷史。其製作工藝獨特,烘烤時需用兩口爐,下面為底爐(平底),上面為頂爐(尖頂,呈錐狀),烘烤時兩口爐同時加熱吻合,並以頂爐的熱量將餅吊熟,大有頂爐拖底爐之勢,故稱拖爐餅。拖爐餅採用上等麵粉、白糖、淨板油(加工過的生豬油)、薺菜、芝麻、桂花等為原輔料。口味油而不膩,甜而不黏,清香可口。集酥、甜、松、脆、香於一體,外形飽滿,色澤金黃,酥層清晰。
沙洲優黃
又稱後塍黃酒,始釀於清光緒年間,已有100餘年的歷史。原料選用優質大米。其製作需經過過篩、浸漬、攤冷、落缸、發酵、壓榨、澄清、勾兌、煎酒等十幾道工序,工藝精細。所釀黃酒具有色澤金黃、酒體協調、清亮透明、醇厚爽口等特點,不僅營養豐富,而且在文化、工藝、保健和藥用等方面有重要價值。已形成系列150餘種黃酒產品,酒齡為2年、3年、5年、6年、7年、10年、15年、20年等不同規格,沙洲優黃被譽為中國半甜型黃酒的典範。「沙洲」、「沙洲優黃」商標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
文物古蹟
張家港市歷史久遠,擁有11處新石器時代遺址,它們是:東山村遺址、徐家灣遺址、許莊遺址、蔡墩遺址、韓墩遺址、河陽山遺址、鳳凰山遺址、西新村遺址、西張遺址、西暘遺址、老煙墩遺址。時間分布在距今2500年至8000年之間,其中南沙東山村遺址的出土文物是長江下游最早的古文化遺址。
旅遊資源
境內有「三山一苑」(雙山、香山、鳳凰山、東渡苑)等主要景區。有蘇東坡與梅花堂、徐霞客三游香山等歷史文化等傳說典故。景點有世紀廣場、暨陽湖公園、張家港公園、沙洲公園等遊樂場等。雙山島旅遊度假區建成了全國首家江島型水上高爾夫球場。
香山
香山旅遊風景區:位於張家港市西陲南沙鎮境內,西接錫澄高速公路、江陰長江大橋和江陰市區,北靠國際貿易商港張家港港和全國唯一的內河港型保稅區張家港保稅區的張楊路,與長江邊的長山、巫山相對,南傍東橫河,與稷山相望。東距張家港市區15公里,交通便捷,全山占地面積4.37平方公里,海拔高度為1 36.6米。山體呈菱形狀,由大、小香山組成,為張家港市之冠。北坡險峻,南坡平緩,頂部開闊,素有江南名山之譽。清康熙《江陰縣誌》中贊:「香山突出平壤,高峻磅礴,甲於他山。」
香山,因傳說春秋時吳王吳王夫差夫差遣美人上山采香而得名。宋代詩人蘇東坡游香山時曾為梅花堂題匾額;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在《游小香山梅花堂序》中讚嘆曰:「千年跡冷荒丘,一旦香生群玉,不特花香、境香、夢亦香,可謂不負此山矣!」
香山有廣為人知的「十八景」:釣魚台、采香徑、梅花堂、洗硯池、石虎門、聖過潭、觀音殿、荷花茶廳、圓寂塔、聽松吟、桃花澗、聖清池、毗陵井、巫山夜雨、天台石、歸雲洞、烽火墩、藏軍洞。
南沙還擁有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一具有八千年歷史的東山村古遺址。
桃花澗
位於香山北麓。清乾隆《江陰縣誌》載:「香山左崗有澗數十丈,夾澗緋桃四植,名桃花澗。」澗從上至下,縱貫青龍崗,全長約800多米。澗水源頭出自山頂泉眼,常年不涸,現為中峰之巔的天然湖泊鹿女湖。
采香徑
位於香山東南麓,清乾隆《江陰縣誌》載:「由麓而上,曲蹬盤行,攀蘿捫石,足底雲生,相傳吳王嘗遣美人采香其上,曰采香徑。」全徑沿山由東南向西北曲折蜿蜒長約五華里,幾乎橫貫了整個香山。。
聽松吟
位於香山南山坡上,百畝山地上滿坡松林,千株萬株,蔚然成海民國年間,中國民族音樂家劉天華先生回故鄉省親,也專門遊覽聽松吟,而後激發了創作靈感,其二胡獨奏曲《空山鳥語》情愫一脈。
聖過潭
又名舜過潭,傳說古時大禹治水東南途經香山少憩,取泉水解渴,覺泉水清澈味醇,遂解佩劍拓成潭,故名舜過潭。位於香山頂峰中部。潭大體呈圓形,直徑約2米,四周皆由山石圍成,看上去就仿佛是一口大井一般。此潭下有泉眼,所以水甚清澈,常年不涸。潭中長有無屁股螺螄,成為香山一奇。
[[File:
藏軍洞
位於香山主峰老虎背之巔的東側,有一石板蓋頂的洞口,約80厘米見方,這就是香山著名古蹟~藏軍洞。據史料記載,香山藏軍洞最早大約建於三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當時,吳王闔閭稱霸於諸侯,攻越伐楚,大動干戈,出於攻防戰術需要,即在長江之濱的香山、長山一帶挖建了許多藏軍洞。7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香山西北坡的藏軍洞發現大量具有春秋戰國時代特徵的幾何紋陶器和紅陶器,證實了這一歷史記載。
暨陽湖景區
國家AAAA級景區。是張家港的城市客廳,利用先進的生態理念和技術把自然引入城市,人工打造了自然的生態濕地風景,暨陽湖生態園分7塊區域,分別為歡樂世界、假日公園、假日廣場、瀕水休閒公園、螺洲島、鏡湖生態公園、暨陽湖濕地。
梅花堂
原坐落在小香山竹林深處,初建於宋代。相傳蘇東坡晚年仕途失意,因江陰友人葛氏邀請,曾數度來梅花堂怡情養生,並題書梅花堂匾額。堂後洗硯池,因東坡洗硯而得名。由於緊靠大小香山間的石虎門古戰場,梅花堂一度遭到戰火破壞。明朝末年,愛山成癖的徐應霞(徐霞客之兄)重建梅花堂,並在山上廣植梅竹。
南沙十八景
臨近張家港港口的南沙鄉,由于山多景勝,早在明代前就有「香山八景」之說。清聖祖康熙、高宗乾隆以後,又相繼增補十景,稱「南沙十八景」。這裡原有梅花堂一座。從香山灣翻山而上,便是「采香徑」。采香徑從香山西北坡起至東南麓止,長約5里,相傳是春秋吳王夫差偕西施及嬪妃玩樂的地方,建育「采香禪院」作行宮。
香山,有大香山與小香山之分,在兩山銜接處,陡似峭壁,形成石門。因遠看似一猛虎張口守隘,故有「石虎門」之稱。這裡四面環山,原來兩山接崗不分,後因軍事需要,官府命百姓鑿山開路長達50餘米,形成石門。在香山附近,有長山,鳳凰山、鎮山等山,有藏軍洞(又名將軍洞)。出江陰東門,有鳳凰山最高峰的烽火合,最初建於春秋期間。大香山原名桃花山。藏軍洞、烽火台、桃花澗等古蹟尚存,被列為張家港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渡苑
國家AAA級旅遊區~東渡苑景區位於張家港市東郊的古黃泗浦畔,是唐代高僧鑒真第六次東渡日本成功的啟航處,總面積300餘畝。整個景區分東西二區,東區是寺廟和休閒區,西區是鑒真紀念館區。
永聯小鎮
國家AAAA級景區,挖掘本地資源,建成了蘇州江南農耕文化園、永聯垂釣中心、永聯水上樂園、江鮮美食街等旅遊資源,集旅遊觀光、休閒度假、美食購物等功能為一體的江南鄉村生活體驗地。一年四季皆可遊玩:春遊農耕園,夏玩水世界,秋采瓜果蔬,冬泡氟溫泉。小鎮擁有一條特色鮮明的江鮮美食街,集聚了沙洲風情、江鮮大酒店等江鮮餐飲名店。每年還會舉辦江鮮美食節。景區土特產品種有永聯大米、自釀米酒、手工油、長江白絲、草頭干、鹿茸酒等20多個品種。
常陰沙景區
國家AAA級景區。位於張家港市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內,東臨長江,與南通隔江相望,是一個集餐飲住宿、商務會議、休閒娛樂、燒烤垂釣、採摘觀光、度假療養為一體的濱江風情休閒區。建立了「優質稻米、果蔬園藝、特色水產、休閒旅遊」四大產業,「濱江風光、鄉村風情、生態農業、知青文化」四大旅遊品牌。
鳳凰山
古稱河陽山,位於港口、鳳凰、西張三鎮交界處,山體由西而東走向,猶如丹鳳展翅,故稱「鳳凰山」。主峰高86米,周4公里,占地千餘畝。山上有大片松林、竹林,樹木蔥鬱,景色秀麗;山坡辟有成片桃、梨園,出產的水蜜桃汁多鮮甜,頗有盛名。山之南麓有,始建於東吳赤烏年間,距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解放後被拆。
山之西南有鷙山,占地400畝,西北面樹大蔥鬱,果園繁茂,著名鳳凰水蜜桃源出於此。旁鄧家宕的稀有名木紅豆樹,相傳南朝梁武帝蕭衍長子蕭統所種,距今已1500餘年歷史,為江南一絕。
2000年5月6日紅豆樹突然開花,10月結得形似雞心、鮮紅顏色的果實百粒,與上次開花之日相距30餘年。舊志中載:「蓋以大江東下,山勢西來,鳳凰實導諸山以赴於虞者也。」鳳凰山迤麗多姿,風光佳麗,名勝古蹟眾多。
曾有內外八景之說。「內八景」有三潭、四井、古檜、空楊、秀峰、醴泉、丞相墓、狀元讀書台;「外八景」有湖下書聲、坊基酒肆、港口漁歌、柴場牧唱、桑岸啼鳴、蓮塘游魚、松林落照、精舍飄幡。幾經滄桑變遷,「內外八景」中絕大部分景點早已湮滅,唯秀峰、醴泉、狀元讀書台尚存。2013年5月被評為國家4A景點。
歷史名人
陳一白(楚寶、南琛、維邨)(1903年.~1952年.11.):張家港錦豐郁家橋鎮人,中國兩個半電訊專家之一,國民政府航空委員會防空總台首任少將總台長。
錢昌祚:張家港鹿苑人,著名航空機械專家。
城市榮譽
張家港市先後榮獲「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全國環保模範城市」、「全國文化先進縣(市)」、「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示範市」和「全國雙擁模範城」,全市各鎮全部建成「國家衛生鎮」。
2005年獲得「國際花園城市」稱號。張家港由於在城鄉綜合發展方面的開拓創新,獲得2008年的聯合國人居獎。
2013年,張家港被列入福布斯中國最富縣級市榜單。
2017年10月,國家生態園林城市。2017年12月7日,張家港市被推選為「2017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縣級)」[7]。
2018年10月,入選全國供應鏈創新與應用試點城市。
2018年11月,張家港市入選創新型縣(市)建設名單。
2018年11月26日,張家港市被推選為「2018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縣級)。
2018年11月,張家港入選「新時代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範例城市」。
2019年2月被重新確認為國家衛生城市(區)。
2019年7月19日,入選中國百強縣。
城市排名
2018年7月,工信部賽迪研究院發布「2018縣域經濟100強榜單」,張家港市居榜單第三名。
2018年8月,全國首個營商環境百強區縣榜單出爐,張家港市排第16名。
2018年10月,綜合實力百強縣榜單發布,張家港市排第3名。
2018年10月,全國綠色發展百強縣市榜單發布,張家港排第2名。
2018年10月,張家港市入選全國科技創新百強縣市第4名。
2018年10月,張家港市入選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縣市第7名。
2018年11月,張家港市入選2018 年工業百強縣(市),排名第3位。
2018年11月,張家港市入選「中國縣級市全面小康指數前100名強」,排第2名。
2018年12月,張家港入選全國縣域經濟綜合競爭力100強排名榜第3位,全國縣域經濟投資潛力100強排名榜第71位。
2018年12月6日,張家港入選「中國大陸最佳縣級城市30強」,排第22名。
視頻
張家港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我國最乾淨的縣級市,乾淨程度堪比日本,富裕程度超上海北京,騰訊網 ,2019-10-24
- ↑ 張家港,原名沙洲,1986年9月撤銷沙洲縣,網易, 2018-04-04
- ↑ 這次全國百強縣放榜,張家港的排名是…… ,搜狐網, 2017-10-10
- ↑ 轟動全國!34年前,張家港創辦了中國第一所縣辦大學!,搜狐網, 2018-08-12
- ↑ 2018中國(張家港)長江文化藝術節10月31日開幕,蘇州市人民政府網 ,2018-10-31
- ↑ 張家港鳳凰特產——河陽鴨血糯,張家港市人民政府網, 2018-08-02
- ↑ 張家港市入選2017「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搜狐網, 2017-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