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巧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張巧珍 |
中文名稱;張巧珍 出生地;湖北漢川 出生日期;1945年出 逝世日期;2014年2月6日 職業;楚劇表演藝術家 代表作品;《追報表》、《蝴蝶杯》、《李雙雙》 |
張巧珍,1945年,張巧珍出生於湖北漢川,13歲從藝楚劇,一生為觀眾留下了許多深入人心的經典形象。50餘年來,她主演百餘部劇目,還開創了楚劇"張派"藝術,有人稱她為楚劇的一面旗幟。[1]
2014年2月6日早晨5時51分,張巧珍因病醫治無效離世,享年70歲。
人物經歷
1945年,張巧珍出生於湖北漢川,13歲從藝楚劇,一生為觀眾留下了許多深入人心的經典形象。
2014年2月6日早晨5時51分,張巧珍因病醫治無效離世,享年70歲。
50餘年來,她主演百餘部劇目,還開創了楚劇"張派"藝術,有人稱她為楚劇的一面旗幟。
主要成就
她主演的《追報表》、《蝴蝶杯》、《李雙雙》、《蕎麥饃》、《繡花女》、《羅帕記》、《悠悠柳葉河》等劇更是家喻戶曉。她的很多唱段成為了楚劇經典,廣為傳唱,她的嗓音中有天然的金屬音,而且唱腔柔美,很有女人味,很難模仿,成就了張巧珍的"張派楚劇"。
主要榮譽
2009年,張巧珍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楚劇傳承人。
社會評價
張巧珍的兒子李昊說,母親自2008年退休後,仍一直從事教學工作,經常有人來家裡串門請教。"她自己也沒什麼愛好,不打牌不跳廣場舞,每天都會到陽台上吊吊嗓子。"
文化獎、梅花獎得主,湖北省戲曲藝術劇院副院長詹春堯十分難過。詹春堯說,以前,楚劇中男生唱女腔的多,後來張巧珍等一批藝術家認真研究,博採眾長,兼收並蓄,形成了韻味濃郁、細膩圓潤、柔美委婉的聲腔風格,把楚劇聲腔推到了一個新的里程,對楚劇女腔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張老師是楚劇的一面旗幟。"
湖北省楚劇團演員王紅敏說,自從1990年進入劇團,她就一直跟着張巧珍學習,雖然未正式拜師,但遇到唱不好的戲,總會第一時間去請教張巧珍。"這麼多學生中,能學到老師的七八分功力,已經是最好的了。"
後世紀念
張巧珍遺體告別儀式將於2015年2月10日8時30分在武昌殯儀館舉行。
得知張巧珍去世的消息,武漢市楚劇戲迷協會的十餘人迅速趕來靈堂悼念。協會副會長林水泉介紹,楚劇戲迷協會1000餘人,個個都是張巧珍的粉絲,打交道十多年了。戲迷在中山公園舉行活動時,張巧珍經常會親臨現場指導,"很平和,總是毫無保留地把藝術教給我們。"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