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孝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忠孝橋 |
---|
|
忠孝橋是位於臺灣北部河川淡水河的橋樑,啟用於1982年5月1日,為臺北盆地內重要的聯絡通道之一,同時劃入台1線路段。全橋以新北市三重區重安街為起點,跨越淡水河河道後,連接至臺北市大同區、萬華區的忠孝西路與西寧南北路口。主橋全長519公尺、寬31.5公尺,設有6線快車道,2線慢車道與人行道。
地理位置
忠孝橋是距離臺北車站最近的淡水河橋梁,東向(臺北市區端)銜接環河南北快速道路、市民大道高架道路以及臺北站前商圈,西向(三重端)則銜接中山路高架道路、新北大道與臺一線高架道路。東向原本還連結1978年10月10日通車的北門高架道路(又稱北門高架橋)[1],該道路跨越當時還以平面方式行經於此的臺灣鐵路縱貫線,並兼具忠孝橋的引道功能(一般稱忠孝橋引道),紓解周邊因臺鐵平交道而造成的壅塞現象[2][3];由於北門高架道路阻礙臺北府城北門景觀甚大,在跨越的縱貫線鐵路於1989年的臺北鐵路地下化專案第一階段完成後全面地下化,臺北市政府最終在2016年春節期間將其全面拆除,忠孝橋與臺北車站間則改以619公尺長的平面道路連接。
拆除引道
已有34年歷史的忠孝橋引道將在除夕(2016/02/07)起進行拆除作業,而這也是北市現存最後一座「跨鐵路橋」,忠孝橋引道原名忠孝西路高架道路,在1982年完工,興建目的是為了解決鐵路地下化前,路口平交道造成交通停滯的瓶頸。
台北市府工務局新建工程處指出,隨著鐵路地下化後,高架道路功能降低,反而妨礙都市景觀與北門歷史意象;中正忠孝橋引橋拆除及周邊平面道路路型改善工程完工後,將提升都市景觀,創造開放空間,重現北門地景意象。[4]
沿革
- 1977年7月31日,強烈颱風薇拉侵襲北台灣,造成正在興建中的北門高架橋延平北路下行引道工程鋼架被吹落壓毀車輛。
- 1978年,台北市區端626公尺路段由台北市政府動工興建。
- 1979年,三重端519公尺路段由台灣省公路局動工興建。
- 1982年5月1日,完工通車
- 1993年11月1日,凌晨起停止徵收過路費,同時拆除橋上收費站,減輕了尖峰時段嚴重的塞車問題。
- 1993年,北門高架橋延平北路下行引道拆除;1995年,北門高架橋延平南路下行引道拆除;2000年,北門高架橋塔城街上行引道拆除。[5][需要更好來源]
- 2016年2月7日至2月13日,台北市政府拆除北門高架橋,臺北府城北門被高架橋遮蔽達39年的景觀問題解決。[6][7]。
設計
忠孝橋由橋樑結構工程師林同棪設計,忠孝橋上結構呈T字形,主橋長519公尺,寬31.5公尺,往返各3線快車道、1線機車道及1線人行道。其上構為每跨11支的預力混凝土Lin-T梁,下構在牆式墩柱兩端向四角斜伸出四支柱子呈Y型,末端串以短梁構成框架,延長跨距以減少落墩數。橋墩呈Y字形,剛好與「同棪」第一個英文字母同,巧妙地將設計者 T.Y. LIN(林同棪)的名字嵌入設計中。
相鄰道路
淡水河主要橋樑 | |||
---|---|---|---|
西行道路 | 淡水河 | 東行道路 | |
中正南路、重安街 三重區 |
忠孝橋 往 ←新北市 台北市→ |
忠孝西路二段與西寧南北路口 大同區、萬華區 |
影片
參考文獻
- ↑ 車行陸橋一覽表 - 臺北市政府工務局新建工程處
- ↑ 飛行場の測候所: 死了都要幫它正名的「北門高架橋」再會啦!
- ↑ 閱讀臺北主題網 ─ 拆除忠孝橋引道/北門再現古城風華. [2017-04-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4-04).
- ↑ 34年歷史的忠孝橋引道為何要拆?2分鐘告訴你如何因應,thenewslens,2016/02/05
- ↑ https://www.facebook.com/zhangzhesheng/photos/a.10153089427279531.1073742074.124164094530/10153555040009531
- ↑ 忠孝橋引橋拆除 柯文哲:8天一定要拆完. 自由時報. 2016年2月1日 (Chinese (Taiwan)).
- ↑ 忠孝橋引橋走入歷史 凌晨四時正式拆除. 自由時報. 2016年2月7日 (Chinese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