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懷念門檻(張光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 懷念門檻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懷念門檻》中國當代作家張光恆的散文。

作品欣賞

懷念門檻

安仁人習慣將門檻叫做地鋪,或者地頭。記憶中,安仁的傳統建築物——哪怕是豬圈茅廁,都是有地鋪的,人或動物要出來或進去,都需跨過一道地鋪。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地鋪從人們的視野中消失了,我不知道這是不是意味着內外的溝通不再有障礙,是不是意味着開放的國人已經真正與外面的世界接軌。但我知道,隨着地鋪的消失,一個時代也就結束了。

其實傳統建築大門口,是不僅僅有地鋪的,它的門頂上至少會有兩個或大或小,或圓或扁,或鏤空或實心,或雕有麒麟獅象、龍鳳異獸,或標註乾坤陰陽四方八位的圓木,叫戶對;門檻的外側則立有一對叫做門當的石墩,或為鼓形,或為怪獸,或為簡單樸實的石塊。總之,不管是什麼人家,也不管建築物本身如何,它的門都一定會帶有門當戶對的。門當和戶對,就是門的身份證,也就是主家的名片。據說,任何主家都會很自覺和客觀地給自家的門安上對應的門當和戶對的,沒有誰敢打腫臉充胖子,有意誇耀門楣。舊時候相親,講究門當戶對,其實就是這個意思,只要看看人家的門當和戶對,就知道兩家是否相配。

我出生的那個村落,歷來沒有大戶人家,因此沒有哪家的門頂上會有出奇的大戶對,都不過是兩個小小的圓木,甚至是扁木,而門當則是清一色的兩個石墩子。小時候因為不懂門當和戶對的意義,那兩筒或圓或扁的木戶對,於我毫無興趣可言,兩個門當倒是有些吸引力的,大熱天的時候坐在上面納涼,那個爽,沒有親身體驗過的城裡人是怎麼也想象不到的。最最吸引我的是那個一米見長的門檻。大門門檻是用一整塊青石做成的,雖然兩側有些凸凹不平,但上面一方卻是的。夏天的早晨,鄉下孩子早早地要麼被雄雞吵醒,要麼被父母擰着耳朵催醒。醒了的我們都不會立馬按照父母的旨意去放牛、澆水,而是都會睡眼惺忪地或坐或趴在地鋪上睡一小會回籠覺——至少也得在那裡醒醒眼眠。夏天的晨風總是那樣的撩人,往身上一吹,我們馬上又會軟綿綿地趴在上面流着口水睡着了。要想徹底醒過來,除非是幾個小朋友同時為爭奪門檻打了起來。最後幾個人即便鬧出意見,互相朝對方翻白眼,可最終還是會在門檻上各坐一端,享受着各自清涼的感覺。

[1]

作者簡介

張光恆,必讀社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