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寧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慈寧宮是中國古代宮殿建築之精華,位於紫禁城內廷外西路隆宗門西側,始建於明代嘉靖十五年(1536年),其中,以慈寧宮為主,包括慈寧花園、壽康宮、壽安宮和英華殿等宮殿,是幾組建築的統稱,共占地面積52700平方米。每組宮殿,又由前宮、後殿等組成一個個相對封閉的院落。明朝慈寧宮為前代皇貴妃所居。清朝定為太皇太后與皇太后的正宮寢居,當時的孝莊文皇后、孝聖憲皇后都先後在這裡居住過。順治皇帝、康熙皇帝、乾隆皇帝三帝以孝出名,慈寧宮經常舉行為太后慶壽的大典[1]。
歷史
明朝
據《明宮史》記載:「萬曆年間,慈聖李老娘娘所居;泰昌元年八月,神廟(即萬曆)皇貴妃鄭老娘娘亦曾居之,神廟東宮昭妃劉老娘娘亦居此;天啟七年八月後,熹廟(即天啟)皇貴妃范娘娘亦居此宮。」不難看出,慈寧宮中居住的都是前朝的皇后和嬪妃們。因為按照皇家禮儀,現任皇帝不能與前朝後、妃等人同居於東西六宮之中。當先帝去世之後,他的皇后、妃子等人自然成了太后、太妃,也就需要遷居至專為她們而建的區域,即是慈寧宮。
慈寧宮初建時,是明世宗為生母蔣太后而建的寢宮。但蔣太后在此居住不久後便離世,此後慈寧宮成為太皇太后、皇太后或先朝嬪妃的住所。隆慶元年(1567年)、萬曆二年(1574年),慈寧宮均曾修繕。萬曆十一年(1583年),慈寧宮正殿遭火災,萬曆十三年(1585年)重建慈寧宮正殿並於同年落成。
清朝
清朝入關以後,對慈寧宮先後進行了數次修繕,分別是順治十年(1653年)、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乾隆十六年(1751年)等。今日慈寧宮的形制則完成於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雖然在規模方面更加宏偉,但慈寧宮的功能仍與明朝一樣,主要是奉養太后、太妃等前朝后妃。順治十年,在經過幾個月的立柱、上樑等工程之後,慈寧宮迎來了它在清朝的第一位主人——孝莊太后[2]。
用途
按照封建禮儀,皇帝不能與前朝妃嬪同居東西六宮。為了安置業已歸天的老皇帝的妃嬪,特地建造了慈寧宮供她們居住。
順治帝親政後,立即為昭聖皇太后修建慈寧宮,慈寧宮暨兩妃宮於順治十年六月二十六日正式落成,同年閏六月十二日,皇太后率領懿靖大貴妃和康惠淑妃等當時尚健在的太宗后妃移居此宮。自此慈寧宮成為專供太皇太后、皇太后居住的宮室,由太妃隨居。順治十年時的紫禁城尚有永慶宮和永慶門,加之雍正二年八月《各庫買辦等項月折》記載慈寧宮內永慶宮佛堂供佛一事。由此可知,順治至雍正時期的慈寧宮宮院中,有一座獨立的宮院名為永慶宮,宮院門即為永慶門。永慶宮和永慶門於乾隆初年改建慈寧宮和添建壽康宮後消失不見。
康熙年間,因昭聖太皇太后病歿於慈寧宮,康熙帝有意將停柩的靈堂設在慈寧宮,被眾臣勸止而作罷。康熙帝曾為祖母昭聖太皇太后博爾濟錦氏在慈寧宮東修過一座五間寢宮。太皇太后過世後,這座寢宮被挪到了東陵風水牆外作為暫安奉殿。由於昭聖太皇太后(即孝莊文皇后)這位清朝的開國皇太后具有極高的威望,使得日後清朝歷位太后們皆不敢入居孝莊文皇后生前曾居住過的慈寧宮,從而形成了太后不住太后寢宮的有趣情形[3]。
昭聖太皇太后於康熙二十六年死後,慈寧宮主要用於為皇太后舉辦重大典禮。每遇皇太后聖壽節、恭上徽號、節慶朝賀、進冊寶及公主下嫁等等,都在慈寧宮舉辦慶典。太后壽辰時,皇帝會親自在慈寧宮率眾行禮,並且和近支皇戚共同彩衣起舞。若皇太后薨逝也在慈寧宮治喪與安奉皇太后的梓宮,皇帝來此行祭奠禮。清朝每逢皇太后聖壽節時,在慈寧門內外陳設有儀仗。皇帝及皇后分別率王公大臣、福晉命婦等人在慈寧門行禮朝賀。
雍正二年八月的內務府檔案《各庫買辦等項月折》記載,慈寧宮佛堂月例用檀定香二十五束,每束銀四分用銀一兩。慈寧宮內永慶宮供佛、彩畫和天花板等項用水膠一斤十一兩六錢,每斤銀二分用銀三分四厘五毫。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時,乾隆帝的生母崇慶皇太后80歲大壽後一度由壽康宮入居慈寧宮六年,並有皇考裕貴太妃隨住。乾隆四十二年崇慶皇太后逝世。
結構布局
慈寧宮門前有一東西向狹長的廣場,兩端分別是永康左門、永康右門,南側為長信門。慈寧門位於廣場北側,內有高台甬道與正殿慈寧宮相通。院內東西兩側為廊廡,折向南與慈寧門相接,北向直抵後寢殿(即大佛堂)之東西耳房。前院東西廡正中各開一門,東曰徽音左門,西曰徽音右門。
正殿慈寧宮居中,前後出廊,黃琉璃瓦重檐歇山頂。面闊7間,當中5間各開4扇雙交四椀菱花槅扇門。兩梢間為磚砌坎牆,各開4扇雙交四椀菱花槅扇窗。殿前出月台,正面出三階,左右各出一階,台上陳鎏金銅香爐4座。東西兩山設卡牆,各開垂花門,可通後院。
清代慈寧宮正殿懸掛着乾隆皇帝的御筆"寶籙駢禧"和"慶隆尊養"兩副橫匾,對聯是"愛日舒長,蘭殿春暉凝彩仗;慈雲環陰,置庭佳氣接蓬山"。
慈寧花園
慈寧花園是乾隆三十四年(公元1769年)在明代早期建築仁壽宮的舊址上改建的。花園的攬勝門內,疊有山石,起了「開門見山」的障景作用。山石之後,花壇上萬紫千紅,襯映出跨池而建的臨溪亭。池亭周圍,又有含清齋、延壽堂和東西配房相向而立,使臨溪亭自然地成為花園南部的觀賞中心。花園北部的咸若館,是全園的主體建築,館北有慈蔭樓,東廂是寶相樓,西廂為吉雲樓,圍成半封閉的三合院。
花園南北長約130m,東西寬50m,總占地面積6800㎡。園中僅有建築11座,占地不到總面積的五分之一,集中於花園北部,南部則地勢平坦開闊,蒔花種樹,疊石壘池,意在使太后、太妃嬪們不費跋涉之勞而得山林之趣。花園入口攬勝門設在東牆,為一樸素的隨牆門。進門北望,主殿為咸若館,面闊5間,前出抱廈,黃琉璃瓦頂。館前有花壇一座,東西兩側有寶相樓和吉雲樓,館後正北為慈蔭樓。三座樓形制相近,皆為兩層,覆綠琉璃瓦黃剪邊卷棚歇山頂,成「凵」形環抱咸若館。慈蔭樓底層東梢間開一小門,與慈寧宮前廣場相通。寶相樓和吉雲樓正南各有小院一座,名為含清齋、延壽堂,是乾隆皇帝侍奉皇太后湯藥之處,亦為苫次之所。院中主體建築為灰瓦三卷勾連搭卷棚頂,素雅新穎。
花園南部有一東西窄長的矩形水池,當中橫跨漢白玉石橋,橋上建亭一座,名曰臨溪亭,北與咸若館相對。亭的東西兩側原有翠芳亭、綠雲亭,現為面闊5間的廡房各1座。花園的東南、西南兩隅原各有井亭1座,綠雲亭內流杯渠之水即從東南井內引出。臨溪亭南花壇,高1m,6.5m見方,須彌座式,與北花壇相對稱。再向南繞過太湖石疊山,即為花園的南入口。
慈寧花園由於受禮制、宗法、風水等多種因素制約,建築按照主次相輔、左右對稱的格局安排,布局規整嚴謹卻略顯單調,主要依靠內部精巧的裝修和院落中的水池、山石以及品種繁多的花木來烘托濃厚的園林氣氛。園中樹木以松柏為主,間有梧桐、銀杏、玉蘭、丁香,集中分布在咸若館前和臨溪亭周圍,花壇中則密植牡丹、芍藥。其春華秋實,晨昏四季,各有不同的情趣。在禮制森嚴的紫禁城中,是唯一能令前代后妃們尋得心靈慰藉的輕鬆所在[4]。
陳列文物
主殿慈寧宮為精品陳列室,展出包括東漢永和五年石羊、北齊石佛像及菩薩像、唐開元二年陶俑、北宋木雕彩繪貼金觀音像、清代銀鎏金六世班禪像在內的40多件難得一見的珍品。
中間的三尊大體量北朝造像,首次採用「裸展」的方式進行呈現。他們請進慈寧宮,頗費周折,足足花了一周的時間。
慈寧宮西廡為古代陶俑陳列室,展品年代起自西漢,止於明朝,以兩漢、魏晉南北朝、隋唐陶俑為主。大佛堂西廡為畫像石與畫像磚陳列室,展品包括石像生、畫像石、畫像磚、磚雕等。
畫像石與畫像磚是中國古代雕塑的重要組成部分,題材包括耕種、狩獵、戰爭、車馬出行、庖廚、宴樂、帝王將相、聖賢隱士、列女孝子、仙神異獸、建築物、天體、自然景物、裝飾圖案等。慈寧宮東廡為曲陽佛教造像陳列室,曲陽造像以質地潔白、雕刻精美、多具發願文等特點成為河北地區佛像的代表,堪稱中國重要的佛教寺院考古發現之一。
大佛堂明間及東暖閣為古代佛教造像陳列室,展示不同質地的古代佛教造像,有銅、泥、瓷、石、木、夾紵多種,展品年代始自十六國時期,止於清朝。參觀完慈寧宮,您可以順道去慈寧宮對面的慈寧宮花園一觀。這裡原為明清兩朝太后、太妃們遊玩、禮佛、祭祀先皇之所,現存咸若館、寶相樓等九座建築[5]。
視頻
===
===
>
參考資料
- ↑ 神秘的慈寧宮 你了解多少?,騰訊網, 2015-10-141
- ↑ 揭秘:慈寧宮如何成「禁地」,歷史新知網 ,2018-08-10
- ↑ 清朝的孝莊皇太后之後,為何長時間無人敢住慈寧宮?,搜狐網 ,2019-08-14
- ↑ 一座花園封存兩朝皇帝的孝心,大眾網, 2016-10-26
- ↑ 雕塑之美|故宮雕塑館,360個人圖書館, 2015-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