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東鐵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林東鐵路
林東鐵路,是林密鐵路(林口站至密山站)與密東鐵路(密山站至東方紅站)的合稱。位於中國黑龍江省東部的牡丹江市[1] 與雞西市。目前,鐵路系統的正式線路名稱是林密線與密東線。這兩條線路的等級、運輸能力相差巨大。林密線已經複線化,是雞西礦區煤炭外運的重要幹線大通道。而密東鐵路,服務於沿途的農村與農墾,貨運量小、線路等級低。
密東鐵路
密東鐵路是中國黑龍江雞西市的一條國有鐵路,西起林密鐵路密山站,東至虎林市的東方紅站。全長161.5公里。
歷史
1934年日滿當局啟動建設「林虎鐵路」,西起圖佳鐵路林口站,東至烏蘇里江畔的虎頭鎮,全程335.7公里。以密山為界分為林密、密虎兩段建設。
第一段林口至密山鐵路於1935年9月11日鋪軌至密山站。第二段密虎線長164.9公里,於1935年1月完成勘測。1935年2月中旬開工邊設計邊建設。1936年2月1日從密山車站開始向虎頭鋪,1936年10月31日鋪通轉入臨時運營。1937年12月1日正式運營。1946年4月,解放東北的蘇聯軍隊撤軍時拆除密虎鐵路及中蘇國界中方一側100公里內的原日滿軍的兵營、工事、通信、鐵路設施。。
1955年,鐵道兵開始在密山、虎林建設農墾,開發北大荒。1956年,王震指示鐵道兵農墾局修復密虎鐵路作為農場專用線,利用日滿時期的密虎鐵路原有路基,重點項目是密山大橋與裴德大橋,鐵道兵九師派來橋樑團與機械化大隊,率先完成裴德至凱北的54km線路。1958年7月25日密山站至虎林鎮長101公里的鐵路通車。密山至虎林鎮鐵路通車後,又繼續復建虎林鎮至虎頭鎮的舊鐵路,並且沿線橋涵已接近完工。這時考慮到農墾與林業的生產布局,放棄了虎林鎮至虎頭鎮長65公里的東線方案,改為虎林鎮至迎門頂子(迎春鎮)八五四農場的長37公里的北線方案。1958年12月29日通車至迎春鎮。密虎鐵路由鐵道兵農墾局鐵路交通處管理,稱「農鐵」,密山-虎林間開行一對簡易旅客列車。密山以西為「國鐵」。
1960年,開始建設迎春至東方紅(設有東方紅林業局)長33公里的鐵路。由於大部分線路要通過沼澤地,工程艱巨。1960年底完成路基土石方施工。1961年10月開始鋪軌,1962年5月正式通車到東方紅。
由於這條鐵路自密山站開始,終點為東方紅站,遂稱密東線。
1963年至1966年,因東方紅站的場地狹小,東方紅林業局局機關和貯木場開始南遷至小清河。1966年 1月,小清河乘降所改稱東方紅站,原東方紅站改稱東林站。同年,拆除原小清河乘降所至原東方紅站的鐵路。
1965年9月1日密虎鐵路移交哈爾濱鐵路局直轄。從此列入鐵道部大中修計劃,以每年20公里的進度提高線路標準達到國鐵III級。1969年3月1日交牡丹江鐵路分局管轄。至1975年,密虎線允許運行速度提高到50公里每小時,虎東線提高到45公里每小時。這一限速一直延續到現在。
日滿時期修建的虎林至虎頭段鐵路,尚未復建。當時該段設有7座車站:黑嘴子站(今虎林鎮)、仙鶴站、清和站、水克站、月牙站、完達站、虎林站(今虎頭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