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原文
楚俗尚鬼,鬼實弗神也,而其巫謀神之。乃陰構於邑俠,請以其利共。邑俠以其情通於國俠,故得悉聞有司之事與訟獄之勝負,驗如響。有不用巫言,則事之已右者必左,已左者必右。於是楚人之奉巫過於奉王令,寧違王禁而不敢違巫言。王聞之怒,命司馬戮巫而焚其祠。國人大噪,相與為訛言。於是楚旱,民皆以咎王,群小巫並起為讙,遍國中皆稱鬼。王與令尹謀盡殺巫,以問熊蟄父。熊蟄父曰:「是激也,未可。夫民愚而溺於禍福,彼方興用鬼,而吾驟遏之,未竟其所望,而謂吾怫其情,必怨。夫怨起於微而積者也。十家之邑,一日不能戶無事,而況楚國乎?有事莫不諉諸鬼,則莫不倚鬼以尤王,其奚以御之?不如因而亢之。小人能譸禍而不避亢,亢而後昭其許,則不戶說而喻,然後明正其法,蔑敢違矣。」乃命群巫推一大巫以主鬼而復其祠,國有事亦請焉。而大選縣公,平庶獄,寬征役,絕請謁,黜貪墨,國邑之俠皆屏跡。巫言多不中,民始懈會。鄙有西師,王集其國老以祈巫,巫不得先聞而失其辭,王以詰國老,國老愕,弗能對。乃屍巫而爇鬼,無一人敢復言鬼。
譯文
楚國的習俗是崇尚鬼,實際上鬼並不靈驗,而是那些巫師的謀劃使鬼得很有神靈。那些巫師就暗地裡同地方的俠客秘密圖謀,互相勾結,商定把獲得的好處一起分享。邑俠把那情況又向國俠通報(上下勾結),因此巫師能夠詳細地聽到有關官府的事和訴訟的內情,巫師說的話很靈,就像回聲一樣應驗。如果有人不相信巫師的話,那麼本該很順利的事一定會變得不順,應該不順利的事情卻變得很順利。於是楚國人信奉巫師的話遠遠超過了信奉楚王的命令,寧肯違背楚王的禁令,也不敢違背巫師的話。楚王聽了這個消息非常氣憤,命令司馬殺戮巫師並焚燒那些廟祠。國人喧譁不滿,相互編造謠言。在這時,正巧楚國發生了旱災,楚國人就把天災都歸罪於楚王,成群的小巫師一起喧鬧呼叫,全國各地都在稱頌鬼。楚王同令尹謀劃要殺盡巫師,就去請教熊蟄父。熊蟄父說:「這樣做是激發民怨,切不可這樣做。那老百姓愚昧而沉溺在禍福之中,他們正時興信用鬼,而我們驟然阻止它,未達到他們所希望的,他們就會說我們違背他們的心愿,必定產生怨恨。怨恨的產生往往是由小到大而聚積起來的啊。十家的鄉邑,一天不可能家家無事,而何況整個楚國呢?有了事沒有不推諉給鬼的,那麼就沒有不倚賴鬼而怨恨楚王的了,那用什麼辦法來對付它呢?不如就此順着他們的心意。大凡小人們預先能忖度災禍而處在順境時就不會加以防備。用這種欲擒故縱的方法,能使巫師的騙術暴露得更加充分,那樣就不用挨家挨戶去說都能明白了,然後將他們公開正法,就沒有人敢再違抗了。」於是楚王接受了熊蟄父的意見,就命令群巫推舉出一個大巫師來主持祭鬼,並恢復了他們的堂祠,國家有了事也到那裡去請問,並且認真先用縣裡的差役,平反了眾多的冤獄,放寬了征役,杜絕了請拜,罷免了貪官污吏,國邑和鄉邑的俠客不敢公開露面。巫師的話也大多不靈了,百姓放鬆了對巫師的信奉。正好邊遠的西方有戰爭,楚王如今那些國老向巫師祈禱占卜,巫師不能預先得到有關消息,因而說的話不准,楚王以此反問國老,國老驚愕,不能回答。於是就殺了巫師,用他們的屍體示從,並將鬼的偶全部焚燒掉,從此再沒有一個人敢宣揚鬼了。
啟示
世界上本沒有鬼神,全是好事之徒裝神弄鬼,愚弄人心,一旦騙局被揭穿,鬼便失去了市場。楚王採取了欲擒故縱的方法,讓巫師充分表演,自我暴露,終於降妖捉怪,使其真實面目大白於天下。鬥爭要講究策略,辦事講求方法,就是這則故事給予我們的啟示。
作者
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4月16日)字伯溫,諡曰文成,漢族,青田縣南田鄉(今屬浙江省文成縣)人,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1]。
劉基於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諡文成,後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2]。元末明初軍事家、政治家、道士及詩人,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以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並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後人比作為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3]。」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啟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
視頻
楚巫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揭秘大明王朝第一謀臣劉伯溫 ,搜狐,2016-08-31
- ↑ 見過劉伯溫的字沒?行雲流水! ,搜狐,2015-06-19
- ↑ 1366年9月15日 朱元璋令劉基等拓建建康城,歷史上的今天,2012-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