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河之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河之南》,是中央電視台播出的一部十集人文紀錄片[1] ,演繹了從夏代到清代4000多年歷史中的一個個文化故事。鄭州、安陽、洛陽、開封等古都,中原地區的書畫、戲曲、科技、武術等興盛不衰,見證了中原文化在古代文明中的核心地位及中國傳統社會政治制度的變遷。另有以紀錄片為藍本的同名圖書。

基本信息

《河之南》是中央電視台播出的十集人文紀錄片,首次真實而全面地再現了中原河南的歷史文化風貌,揭示了中原文化在中華古代文明中的核心地位及其興衰的歷史過程,分析了其背後的政治經濟、歷史文化等深層原因,並通過對大河沿岸眾多歷史細節的詮釋,演繹了一個個文化故事,為中原大地勾勒出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中原地區孕育了中國最早的文明,塑造了中國傳統文化[2]的黃金時代,也承載了中華民族眾多的苦難與創痛。它的過去,不僅僅是歷史長河上的一朵浪花,更是一個民族的悠遠的背影。

從夏代到清代的長達4000多年的歷史時期,其中有3200年,河南一直居於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地域,有20多個朝代、200 多位帝王建都或遷都於此。炎帝黃帝的傳說、盤古女媧的神話、殷商的甲骨文,開啟了中華文明的源頭。南召猿人、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等考古發現,賦予了中國遠古歷史更多的細節與佐證。鄭州、安陽、洛陽、開封等古都,見證了中國傳統社會政治制度的變遷。甲骨文與小篆等書法遺蹟,訴說着中華文明的傳承與延續。中原大地儒道佛三家的匯聚,也見證了這一過程對於中華民族文化心理的建構。依託於這樣悠久深遠的文化傳統,中原地區的書畫、戲曲、科技、武術等興盛不衰。

大河之源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流經中原,也即河南,孕育了南召猿人,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等古老文明,哺育了炎黃二帝。安陽小屯村甲骨文的面世,使中原先民從傳說走入信史。中原文化,是中華文明母源與主體,代表着中國文化的核心。中原大地上,王權和文字的出現,是中國文明從史前文化進入歷史時代的分水嶺。

這是黃河中下游交匯處的一段河流,河南岸屹立着華夏兒女的先祖———炎帝黃帝

那時候的黃河一出崤山群峰,立即沿中條山和太行山東麓折向東北,河道也就是河南省地圖上西北到北面的省界線。所以說,今天的河南省,最初便從這條大河的南岸生長。 這便是「河南」二字的最初含義。

就在河南西部的澠池縣,有一個村莊,名叫仰韶村。1921年的一天,瑞典地質學家安特生來到了仰韶村。 這一次的挖掘,安特生給中國人帶來了「考古」這個專業概念,更帶來了一處遺址的發現,一個新的文化斷代,那就是存在於公元前5000年~前3000年間的文化,也就是現在所說的,以仰韶村命名的「仰韶文化」。

1951年6月,著名考古學家夏鼐先生,帶領考古調查團對仰韶村再次進行了調查發掘,從遺址中發掘出土了大批的器具,這些發現,徹底澄清了西方學者當年的一些模糊、混亂認識,有力地佐證了我國存在着非常發達而且富有自己特色的新石器時代文化,是世界新石器時代文化家族的重要一員。

裴李崗村位於新鄭縣(今河南新鄭市)。《帝王世紀》記載:「新鄭縣古有熊國之墟,黃帝之所都也。」 1977年的4月,裴李崗村的村民將一塊搓衣板模樣的大石板扛到了縣城,交給了縣文管局。這塊石板,終於撬動了對裴李崗村遺址的開掘。

最神秘的是文字的出現。1899年的秋天,清朝國子監祭酒王懿榮身患瘧疾,屢治無效,一位深諳藥性的老中醫給他開了一劑藥方,其中一味叫「龍骨」的中藥,引起了這位金石學家的好奇。王懿榮的發現和研究開啟了中國獨特的學術——— 甲骨學,學者羅振玉1909年得知甲骨文出於河南安陽小屯村,從而研究判定這裡是古代殷商王朝的首都,由此揭開了殷商時代璀璨文化的神秘帷幕。

伴隨着甲骨文字出現的青銅大鼎,更顯現了殷商王國政權的演化過程。文字和王權的出現,是中國文明進程中的一個重大轉折點。

視頻

河之南 相關視頻

《河之南》片段
河南新鄭裴李崗文化,九千年前的人類文明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