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澎湖越南華僑難民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澎湖越南華僑難民營原圖鏈接來自 搜狐 的圖片

澎湖越南華僑難民營,俗稱澎湖難民營、澎湖越南難民營。1977年後越南戰爭結束,越南湧現華裔難民流竄各處,周遭國家地區如中國大陸、香港、印尼與台灣等基於人道救援等因素接濟難民。台灣安置難民其中一個位址在澎湖縣,分別是西嶼鄉竹篙灣(今竹灣村)自1977年至1979年間曾有收容難民的紀錄、白沙鄉講美村的難民營則從1978年12月1日開辦,至1988年11月15日關閉營區,將近11年之久。

背景

1975年北越統一越南全境,南越首都西貢易幟為胡志明市,大批南越華僑開始逃亡[1];1977年起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越南關係交惡:298,197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越南發生邊界戰爭,導致北越境內發生「排華事件」,連北越華僑也踏上逃亡之路,其中也不乏來自老撾柬埔寨兩國的逃亡華僑,史稱「印度支那難民危機」或「越棉寮難民潮」:31-32、33-34;而這群越華難民多逃難至中國大陸、香港、台灣、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與印尼等地。

美國當時由於參與越南內戰,對於戰後難民的安置有其義務性的接管,而1977年位處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美國仍屬邦交國,在聯合國派遣專員審核難民資格移居外國(永久收容國以美國、加拿大與澳洲為主)的期間,台灣便成為臨時性質的收容區。

1979年1月1日美國正式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和中華民國斷交,並將終止長期以來的《中美共同防禦條約》,但此時越華難民問題仍未結束,美國方面仍遣天主教會普愛會人員提供援助,以保民間的交流不間斷。

澎湖難民營

台灣最早接收越南海漂難民的「高雄九曲堂接待站」,主要接收從1975年4月越共入侵西貢之前便逃亡的第一批華裔難民,根據1990年出版《救助中南半島難民》的記載中,這批接待總數約莫是3939人,之後有不少難民便在台灣各處建立聚落、落地生根。

澎湖難民營的管理單位為澎湖防衛司令部,相對於台灣本島,澎湖地區則因為長期陸陸續續有難民入住,而顯得為人所知。

1978年,《南海血淚》[2]報導中因吃人肉而聲名大噪的「清風號」漁船於12月15日抵達馬公港,船上死者有112人,僅34人倖存,便是安置於澎湖地區。

視頻

澎湖越南華僑難民營 相關視頻

越南難民偷渡海外慘死,逃往中國的難民:終於可以有中國國籍了
貧困難民營紀實紀錄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