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王府 |
---|
|
王府,通常指為親王或郡王建造的住宅,也指親王或郡王的家族。一些受冊封為王爵的藩屬國君主,其王室宮殿及朝廷也稱為王府,如琉球王府。
除中國外,越南對內稱帝,亦有親王、郡王等王爵,因此亦有王府。中國古代建築及越南古代建築實行嚴格的等級制度,除君主居住的宮殿外,親王府即是等級最高的建築。若日後,他們成為君主,王府則被稱為潛邸或潛龍邸。
中國的王府
通常皇子在幼年時,即會受封最高的爵位——親王,在他們成年後,離開皇宮,搬入王府居住。唐玄宗時,為了防止皇子奪權,建十王宅以供居住,同時以宦官監視他們。諸王由夾城入皇宮(大明宮)向玄宗請安。即使建造王府,設置官吏,諸王亦不會居住,與王府屬官亦無過多交往。
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制定親王府的營造制度,親王府房屋可至八百間以上。明朝藩王的王府修建於自己的封地,分散於中國各地。明成祖朱棣為皇子時,受封為燕王,燕王府建於今北京市。朱棣通過靖難之役登上皇位後,於永樂十五年(1417年)在北京建造十王府,為進京朝見的藩王所設的臨時住所。地址在今王府井大街南段[1]。
天順四年(1460年),制定郡王府營造制度,門樓、廳廂、廚庫、米倉等,共數十間而已。弘治八年(1495年),修改親王府營造制度,有所增減。
清軍入關後,定都北京。清朝藩王有爵位而無封地,因此王府大都修建於北京。亦有親王未修建王府的例子。乾隆帝為皇子時居於紫禁城中,成婚後移居乾西二所,受封親王后,住所賜名樂善堂。與他父親雍正帝的住所——雍和宮類似,在他登基後,樂善堂升級為重華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