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蔓草蟲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白蔓草蟲豆 |
中文學名:白蔓草蟲豆 拉丁學名:Cajanus scarabaeoides(linn.)Thouars 別 稱:山地豆草、假地豆草、 止血草 界:植物界 綱:雙子葉植物綱 目:豆目 科:豆科Leguminosae 屬:木豆屬Cajanus 分布區域:雲南南部、 |
白蔓草蟲豆(bái màn cǎo chóng dòu),豆科,分布於雲南南部、廣東、福建、台灣。與原變種區別在於莖、葉被銀白色絨毛,小葉寬橢圓形、倒卵形或近圓形,上面網脈較明顯下陷。 [1]
白蔓草蟲豆形態特徵
多年生匍匐蔓生或纏繞狀草質藤本。莖細弱,密生鏽色絨毛。三出複葉,小葉近革質,頂生小葉橢圓形或倒卵狀橢圓形。
長1.5一4cm,寬0.7-2cm,先端銳尖或稍鈍,基部楔形,兩面被灰白色短柔毛,基出脈3條;側生小葉較小;葉柄及小葉柄有毛。總狀花序腋生,有1-5花;萼鍾狀,萼片4,披針形,被紅褐色或銹色柔毛;蝶形花冠黃色,長約1cm。
旗瓣有暗紫色線紋;雄蕊(9+1)子房密被黃色絹質長柔毛。莢果矩形,長1.3--2.4cm,寬0.7--0.8cm,外被紅褐色或銹色長柔毛,於種子間的明顯橫槽紋;種子3-6粒,橢圓形,暗灰色或紅棕色,有灰黑色斑紋。[2]
變種
白蔓草蟲豆〔廣西植物) Cajanus scarabaeoides var. argyrophyllus (Y. T. Wei et S.Lee) Y. T. Wei et S. Lee, comb. nov. ——Atylosia scarabaeoides (Linn.) Benth. var. argyrophlla Y. T. Wei et S. Lee in Guihaia 5:147. 1985.
與原變種區別在於莖、葉被銀白色絨毛,小葉寬橢圓形、倒卵形或近圓形,上面網脈較明顯下陷。
白蔓草蟲豆生長環境
生長于山野路旁、灌草叢或草叢中。80年代中、後期,在雲南昆明試種,6月下旬播種,6月上旬出苗,7月上旬開始分枝,10月上、中旬開始開花並結莢。11月下旬種熟。
人工栽種情況下自然株高12-16cm,一級分枝最長40-45cm;種子千粒重12.51g,畝產鮮草280kg。
白蔓草蟲豆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於雲南南部、廣東、福建、台灣。 國外分布於印度、馬達加斯加以及澳大利亞。
白蔓草蟲豆主要價值
蔓草蟲豆葉量豐富,粗蛋白質和粗脂肪含量均較高,各類家畜均喜食,是亞熱帶地區較好的豆科草。
還可以解暑、利尿、止血、生肌、消腫。用於風濕腰痛,中暑發痧,傷風感冒,風寒腹痛,風濕水腫。葉止血。
白蔓草蟲豆栽培技術
播前用98%的濃硫酸浸泡種子20-30分鐘,以提高其發芽率(本種當年採種或前兩年採收的種子的發芽一般為32%)。
雨季來臨或雨後趁墒播種,播時以過磷酸鈣每畝10kg作底肥,條播、撒播均可,條播行距35cm左右,播後覆土1cm左右,輕壓,出苗後分校後期及時除草,並在出苗後45天左右趁雨天或灌水每畝追施尿素10-15kg即可。
白蔓草蟲豆藥理功效
【性味歸經】味甘、辛、淡,性溫
【功能主治】解暑、利尿、止血、生肌、消腫。用於風濕腰痛,中暑發痧,傷風感冒,風寒腹痛,風濕水腫。葉止血。
【用法用量】9~15克,水煎服。外用適量葉搗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