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白鶴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白鶴齡 蒙古伯音烏力基,筆名白帆,蒙古族,中共黨員。著名作家詩人散文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河北省作協理事,承德市文聯主席。 (1931-08-08) 1931年8月8日(93歲) 出生於遼寧凌源牛營子。1950年畢業於熱河省立二中簡師班。歷任小學教員,凌源縣總工會宣傳部長,熱河省總工會秘書,承德地、市總工會辦公室主任,中共承德地委秘書,承德地區五七幹校學員,承德鋼鐵廠技術處副處長,承德地區文化局副局長,承德地區文聯主席、黨組書記,河北省文聯第五屆常委。[1]

家族傳說

據說,早在清康熙四十八年(1710年)白鶴齡的祖先從喀左南哨遷到義瑪吐川居住。在這裡,每天清早,村里人放牧的牛群,前邊的牛已經上了南山,排在後邊的牛還未出圈,因此得名牛營子。義瑪吐河自西向東流,河北面山上,有魚化石,鳥化石。白鶴齡童年曾在這裡挖過魚化石和蟈蟈化石,可見這裡原來是一片水草豐美之地,歷史的長河由古至今,終於有一天,吉祥的白鶴在這裡飛出。[2]

人物履歷

白鶴齡,1931年8月8日出生於凌源市牛營子鄉。白鶴齡童年是在動盪中度過。

1947年念村小五年級,土地改革時當上兒童團長。

1948年,兒童團轉為小學,白鶴齡當了教員。

1949年在熱河省立二中(現凌源中學)簡師班學習。

1950年1月,又回到牛營子村小學教書。

白鶴齡從小喜歡聽故事,看皮影,讀書。十幾歲時就讀完了《西遊記》、《石頭記》、《瓦崗寨》,對文學產生濃厚興趣。

1952年,其父參加熱河省工業勞模會,回來後,熱河省《群眾報》向其父邀稿。當時在縣工會工作的白鶴齡代父寫了一篇文章,不久就在《群眾報》上發表了。從此白鶴齡開始了聯繫報刊的寫作之路。

1953年開始發表作品。

1955年1月,他調凌源縣總工會任宣傳部長。因其聰明好學,博學多才,又調熱河省總工會,後來曾任承德地(市)總工會辦公室主任。

文革時期,白鶴齡受到極大衝擊。他寫的一首組詩《還鄉曲》被造反派當成例證,說《還鄉曲》是歡迎蔣介石返回大陸。1966年8月,《工人日報》擬調白鶴齡,又是因其有一首短詩《送書記》,被誣為替右傾機會主義分子翻案,被退了回來。其中兩句詩是「多少青絲留塞北,一絲白髮一籌策」,在承德地區幾乎眾口相傳。

1979年中央落實政策,白鶴齡被調到承德地委秘書,承德地區文化局任副局長,後任承德地區文學藝術工作者聯合會主席,直到退休。白鶴飛出牛營子其創作熱情再度高漲。

1982年,白鶴齡主持舉辦「郭小川詩歌學術研討會」,國內許多著名詩人及詩歌評論家都參加,產生了很大影響,極大地推動了詩歌的創作。

1983年,白鶴齡提出「創建山莊文學」的口號,得到國內廣大作者響應。

1984年,《民族文學》發表他的散文《金簪花》、《華山道姑》。

1986年《人民日報》又發表他的散文《唐山君子蘭》。

1987年,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白鶴齡(與人合作)選編的《承德歷代風景詩選》並注釋。該書榮獲承德地區金鹿獎。    1989年1月,文化藝術出版社又出版了白鶴齡散文集《迷宮神趣》。

1990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文學創作二級。

1991年,花山文藝出版社出版白鶴齡詩集《野鶴吟》。   

與此同時,白鶴齡還創辦了文學季刊《燕山》和詩歌月刊《國風》,並任主編。特別是《國風》在國內外產生了很大影響,受到著名詩人臧克家、艾青、田間等的支持和好評,已經被載入《中國新詩大詞典》。

1983年,白鶴齡提出「創建山莊文學」的口號,得到國內廣大作者響應。在此基礎上,他又組織了「南方詩歌筆會」、「北方詩歌筆會」和騎自行車去泰山舉辦了瀟灑獨特的「飛行詩歌筆會」,緊接着他還牽頭舉辦「清代題材避暑山莊文學討論會」以及「中國承德國際民間藝術節」。當時,有美國印度比利時朝鮮菲律賓奧地利等國民族歌舞團參加。好多文藝活動都深具歷史文化內涵,不僅開創承德先河,而且在全國也屬首創。曾一度在全國獲得「南有星星,北有國風」,「南有常德,北有承德」之譽。《人民日報·副刊》曾破例為承德發了專版。在編者按語中對承德文化藝術創作給予了極高評價。[3]  

白鶴的魅力

白鶴齡對文學藝術孜孜以求,但對名利卻看得很淡,對物質生活要求更低。

   白鶴齡在文革中受到了不公正對待,這個曾經侍侯過三任地委書記、能力很高、工作實幹的知識分子,幾次受到株連。直到1979年春,中央落實政策,一批老幹部重又出山,欲將白鶴齡委以重任。也有的老領導去北京工作,邀他進京工作,以求發展,但白鶴齡堅持留在承德,而且選擇了自己所愛好的「清水衙門」文聯。他只想辦好《燕山》和《國風》兩個刊物,甘當人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他一心只想培養文學新人。   

白鶴齡在承德迎水壩住三間小平房(每間八平方米),一住就是三十多年,晚間如廁,在塞北的寒風中要走出100多米遠。他卻生活的美滋滋,如住別墅一般,直到1990年才住上七十平米的樓房,還十分知足。

   白鶴齡堅持真理,有膽有識,1958年,原地委書記實事求是,注重民生,然而1959年卻被打成「右傾機會主義」分子,而後一任書記製造了許多冤假錯案,卻一再高升。白鶴齡堅持真理,拍案而起,寫《二王論》給黨中央,曾引起中央的高度重視。他在真理面前,無所畏懼,堅持正義之舉實在令人嘆服。

   白鶴齡重情重義。他在市文聯的大平台上,以清朝陪都避暑山莊名勝為紐帶,接觸了不少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及文化藝術名人。與他們結下深厚的翰墨情緣。如著名作家王蒙、陽翰笙、峻青、浩然、姚雪垠、瑪拉沁夫、鐵凝、劉章,著名詩人臧克家、賀敬之、郭小川、田間,著名畫家黃胄、錢松嵒等。白鶴齡通過藝術家的靈感和心靈的攝影機,煉成了一手特技攝影和速寫手段。他能在暫短的與朋友接觸中,剪取最代表個性的片言隻語,運用速寫手法快速成相,存入自己和友人的筆記之中,定格人生美好的倩影,真使人嘆服!   

比如白鶴齡接觸名畫家黃胄。他說黃是以畫維族少女和毛驢名馳中外的大畫家。他在筆記中記下:有一天,黃胄想買幾張鹿皮和鹿茸,隨手掏出一打百元人民幣,估計有三十多張,秘書要點數」,黃胄說:「不用數了,拿去買完剩下拿回來就行!」頗顯名人之大氣。又寫道:「有位軍區司令員要用赴朝作戰的美制炮彈磨成的筆筒為禮物,讓黃給畫一張畫,黃拒絕,還把筆筒隨手扔在一邊,使大家很愕然。幾天陪伴,深感黃胄對金錢無所謂,出手大方,但他惜墨如金,至今民間黃胄的畫很少。你不和他要畫,他對你彬彬有禮,只要張口要畫,他便瞧不起你,因為他的畫市場價碼很高,他以為你是唯利是圖的小人。」   

再如白鶴齡接觸名畫家錢松嵒,他在筆記中寫道:「錢老對棒槌山很感興趣,我認真講了關於此山的民間故事,錢老頻頻點頭。臨別時,我說:「我們辦了個刊物叫《燕山》,錢老來此可否贈一墨寶在封頁發表以饗讀者。」錢老說:「年齡大了,待回去後爭取吧!」大家以為國寶級大師不會輕易給人畫的,說說而己。可錢老回去後不久便真寄來國畫《棒槌山》並有題詩和印章」。於是白鶴齡在筆記最後寫了一句極富哲理性的話語:「凡是高人都是平凡的,而自認不凡之人,也就不是高人!」   

在接觸國家作協主席鐵凝時,白鶴齡對這位以長篇小說《玫瑰門》、《大浴女》,短篇小說《哦,香雪》獲獎的中年女作家,更是以誠相待。白鶴齡與她閒聊時說:「鐵凝,我給你提個意見,你的小說《哦,香雪》里有一段『兩根纖細、閃亮的鐵軌延伸過來了,它勇敢地盤旋在山腰,又悄悄地試探着前進,彎彎曲曲,曲曲彎彎』。鐵路不是公路,能彎彎曲曲盤在山腰嗎?」鐵凝聽老白這話頑皮地說:「那你不早說,現在已經是七家報刊刊登了,你讓我怎麼改呀!」這一段對話簡直是對名作家的一個特技剪影。一石多鳥,一語雙關,含意頗深,當然回味無窮!這就是白鶴齡以其藝術的靈感、敏捷的思維,煉就的特技速寫的硬功夫,更突出地反映了其本人對朋友真誠相待的可貴天性。

文學成就

白鶴齡勤奮好學,個人創作頗豐,幾十年的筆耕,出版了詩歌、故事、散文集9部。古稀之年還堅持寫作。2002年由國際炎黃文化出版社出版《閒雲賦》。白鶴飛翔,傳播文化,閒而不閒呀!

特別值得提出的,白鶴齡文化修養很高、性情文雅,老來心態特佳,到六十歲,他只感到無官一身輕,沒有任何落差。他在寫《六十花甲》時感慨:

「我小的時候,偶而通過爺爺的白髮,遙望六十歲,像天邊高聳入雲的雪山。當我六十歲的時候,回憶童年,已是遙遠的故鄉。我真的六十歲了嗎?像昨晚一個不完整的夢。

究竟邁了多少步,攀過多少峰?遇到多少岔道口,倘若是一步錯呢?就會遺憾終生。現如今取幾頁賞心稿紙,放浪吟哦,將幾本新詞舊典,穿插縱橫,一日清閒兩日壽,野鶴齋內夕陽紅。」

白鶴齡到古稀之年還作打油詩:

無私無欲即是仙,豈有達人自找煩。

笑口常開行善事,松齡鶴壽度百年。

白鶴齡說:「在我同輩中不少人得了高位、高薪,但我敬重而不羨慕。我追求的是高興、高壽」。這也是人各有志,各有所求吧!

古雲高山出俊鳥,如今白鶴真的飛出牛營子!他身居承德,文章傳遍全國,從而又在遼西文學史上續寫了一篇白鶴飛舞的文壇史話。

1990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文學創作二級。著有詩集《野鶴吟》,散文集《迷宮神趣》,詩文集《閒雲賦》,故事集《有口皆碑》,編著《承德歷代風景詩選》、《承德導遊》、《避暑山莊楹聯選注》、《王克東傳》、《承德詩詞三百首》、《承德的傳說》等。《承德的傳說》獲1985年河北省文藝振興獎。[4]

購買白鶴齡相關商品_孔夫子舊書網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