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伴星月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真情伴星月》監製:臧蕙年,製作人:吳思達,編審:關季煌,導演:黃克義,主 演:仇政、賈孝國、胡珮璉、唐志平、紀文惠、潘奕如[1]、富晨軒、陳凱倫。
劇情簡介
一個生長在虔敬回教家庭的獨子,滿載親情、身負重望、遠赴他方,在異鄉親炙震天撼地的災難,目睹城市傾亡、生命崩離,「我能做些什麼?」阿拉的召喚如雷響起,卻在慈濟世界里得到真正的實踐。這是一個透過寬容體諒而成全的大愛故事,喚拜與梵唄,同一頃刻,以心印心……
彎刀與駱駝,嚮往阿拉伯利比亞的試煉,男孩變男人他想志在千里,她想看在眼裡當阿彌陀佛遇上阿拉,當家鄉遇上他鄉佛教與回教的對話,尊重與善解的和談災難仍在發生,大愛永無止境彎刀與駱駝,嚮往阿拉伯戲說從頭,胡奶奶陶菊隱女士是胡家人的精神領袖、胡光中師兄人生旅程永遠的支柱。當年(1949年)31歲的她,攜8歲的幼子胡亞飛,隨軍隊徒步走了三個月渡海來台,孤兒寡母前路茫茫,熬過一段艱辛歲月。胡奶奶個性剛直,篤信回教,忠孝節義根深蒂固,那時人喚「陶大姊」,在政工幹校受訓時,迫於無奈只有將兒子送到北投省立育幼院。
生活的困窘逼使胡奶奶甚至賣血、賣頭髮,在寒傖的境遇中咬牙苦撐,並練就一身好牌技,人稱玻璃麻將,意思是看清摸透只贏不輸,在巨大壓力下賺取生活費養活母子。物質苦,精神更苦。離亂的人,愁深似海,剛強的外表是必須的武裝,而天性浪漫的她,午夜夢回,難掩對先生的懸念和無望的等待。
胡父亞飛日漸長大,孝順懂事,大學時期結識一生的伴侶―天主教徒葉立婉女士。當年環境不佳,結婚時葉家父母亦不舍,胡母堅持要嫁,認定對方是可以依靠一輩子的人。事實證明胡父顧家又有責任感,只是宗教信仰的差異帶來生活調適的問題。隨着梅妮、郁芬、光中三姊弟相繼出世,胡家枝繁葉茂,奶奶成為這一家子的主心骨,大小事情奶奶說了算。由於胡父胡母忙於教職,三個小孩從小都在奶奶的軍事化管教下成長;胡光中小名叫「小洋」,因為胡母同事幫他卜的卦,說他命中天馬帶箭、外出運好,似乎預言了他多年後飄洋的成果[2]。
分集劇情
第一集
1997年,如意(紀文蕙 飾演)終於帶着1歲半的凱凱到土耳其,陪光中(唐治平 飾演)專心的在土耳其發展,對於全然陌生的地方,如意有着不安與恐懼,也讓她想起了奶奶菊隱(仇政 飾演)以前一個人帶着光中的爸爸亞飛,一路艱苦地跟着部隊輾轉流離,撤退到台灣來的種種。
1949年徐蚌會戰,槍林彈雨後,只留下遍地的屍體與等待救援的傷兵,陶菊隱尋找着自己的兒子亞飛,終於在屍堆中拉出胡亞飛,兩人抱頭痛哭。因為不願意回到淪陷的家鄉,會發電報的菊隱,於是求長官讓她跟着部隊離開。經過一路的長途跋涉,終於來到台灣。
亞飛跟着菊隱在營區生活着,而亞飛也擔任小傳令兵的角色,得到長官們的疼愛。菊隱與亞飛都是回教徒,兩人常常要做禮拜,也不能吃豬肉。菊隱因考上了政工幹校的政戰班要去受訓,所以拜託大隊長(汪建民 飾演)幫亞飛申請育幼院。就在一場慶生會上,菊隱公布了亞飛要去育幼院的事情,這讓亞飛非常不諒解,生氣倔強地拿起桌上的豬肉咬了一口,菊隱嚴厲的叫他放下手上的豬肉,亞飛憤恨的看着眾人轉身就跑,亞飛覺得是沒有爸爸媽媽的人才要去育幼院。
半夜裡,營區的眾人尋找着亞飛,菊隱更是慌亂的不知所措,終於在後山找到跪在小毯上的亞飛,亞飛還是不能體會菊隱的心情而頂嘴,菊隱怒極而一巴掌摔向亞飛的臉頰,眾人見狀,趕緊把他們倆分開,等眾人帶着亞飛走後,菊隱才頹然的跪下,對着天空嚎啕大哭,然後對着阿拉禱告。
剛在伊斯坦堡生活的如意,因凱凱發高燒生病,而光中又出遠門談生意,焦急無助的如意獨自抱着凱凱在陌生的伊斯坦堡街頭慌亂尋找醫院,腳下突然一拐,如意抱着孩子跌坐在地上,害怕又沮喪的她坐在地上哭了起來。經由路過的婦人幫忙,如意終於到醫院,而光中也趕了過來,如意一看到光中,眼眶又紅了,光中緊緊的抱着如意,如意忍不住哭出聲音。在人來人往,步履匆忙的急診室里,一對夫妻緊緊擁抱着。
視頻
真情伴星月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潘奕如個人資料/圖片/視頻全集-潘奕如的電影電視劇作品,搜狐視頻
- ↑ 《真情伴星月》分集劇情介紹(1-22全集)真情伴星月大結局,丟豆網,2011-04-18